“曲终人散,陆曼玉像那雨后的乌云一般消去了踪迹。
第二天的太阳炽热地烘烤着大地,街道上一如既往地车水马龙,行来行去,慢慢地冲刷掉了昨晚的痕迹。
也许这一切从未发生过,也许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但我愿以此为记,留住她在这世上所有的痕迹。”
房思源轻轻地合上书,这一本五百页的大厚本已经被他翻得好几页都松落了。泛黄的书页透出浓浓的年代感。
这是他十年前——在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买的书。
书名是《金丝雀》,写于1968年的一部传记类小说。
它用了将近三十万字,描绘了民国期间一位歌女陆曼玉的传奇人生。
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三十年代大上海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那些上层阶级日日流连于大舞厅、小赌场,夜夜笙歌。这个都市仿佛被一个漂亮又易碎的玻璃罩子罩着,而罩子之外是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陆曼玉是玻璃罩子里最美丽的一只金丝雀,她周旋于社会名流之间,却从未忘却玻璃罩外的水深火热。她竭尽自己的智慧、人脉去帮助每一个迫于生存的苦难人,帮助他们可以在这个上层阶级的统治下喘一口气,而每一次的帮助都让她自己离窒息更进一步。
故事的结尾是陆曼玉在参与了一场地下党暗杀权贵的行动后,销声匿迹。
金丝雀到底是飞出了这个玻璃罩子,还是命陨于此,无人可知。
这便是陆曼玉的人生,没有人看到起点,亦没有人知道终点,她就像是万千世界中的一粒尘埃,于无形中生、又归于无形。
第一次读完这本小说的房思源一整夜都没有睡着。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他的脑中自然而然地勾画出那个魔幻的大都市,那个被玻璃罩子罩住的虚无的美丽世界,还有那些拼命挣扎想要逃脱的底层百姓,以及那一个美艳动人、心地善良的歌女。
世界那么大,人类那么渺小。
历史的车轮根本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停止转动。
这种深切的无力感是房思源在这部小说中体会到的。但同样很神奇的,他还感受到人类的无畏与无惧,即便是尘埃却也有尘埃的力量。
书中以陆曼玉为代表的反抗权贵的势力就像是那黑暗中的一道光,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冲破束缚,开辟了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
这让房思源热血沸腾,这也是他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小说中的故事在房思源的脑中上演了无数遍的小剧场,终于有一天,他冒出了一个念头:
“我要把它拍出来。”
这时候正好是在思考高考志愿的时期,这个念头直接一锤定音。
房思源的兴趣很广泛,他从小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也喜欢旅游、打球、徒步,对于机械类的事物他喜欢自己动手拆解,对于未知的名词他喜欢自己查阅资料搞懂它的来龙去脉。他什么都会一点,但从来没有一样东西能够让他长情。所以在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他犹豫了好久。
而这本书帮助他在一瞬间做出了决定。
说《金丝雀》影响了他的一生,也不为过。
之后的路顺风顺水。
房思源顺利完成了他大学四年的导演课程,他比同期的很多人都要优秀,他很容易就取得了一个新人导演的最高荣誉,似乎导演这个职业就是为他房思源量身定做的。
在小有名气之后,房思源终于可以把这个藏于心中的梦想再次拿出来了。
改编电影的第一步,便是原作的授权。
他本来以为这一步不会遇到什么困难,凭借他现在的名气,只要找到版权方,应该很容易就能达成协议。
可这第一步就让他碰了个钉子。
《金丝雀》的作者名为金木子,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如今已是一名年过九十的老太太。
房思源了解过,作品的版权由新世纪出版社代管,所以他首先就找到了新世纪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但对方听了他的需求后,拖了很久都没有给他回复。再去问时,得到的回答是:“金木子老师的所有作品都不授予影视改编权。”他问了原因,对方却冷冰冰地道“这是规定”。
这算什么狗屁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