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思前想后,决定提拔儿媳妇徐静理…
就这样,随着何雨柱正式成为正厅级,在部里的支持下,他也开始在整个轧钢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而全厂员工,面对厂里新收到的上千万巨款,以及何雨柱对所有人的再次承诺,大部分人对于厂里的改革都是积极配合,少部分不情愿的人也不敢做一些小动作,只能乖乖配合。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一个月,轧钢厂的改革就顺利完成了。
而这个时候,何雨柱与叙国之间的第一笔订单合作也是顺利完成,叙国方面也对买回去的煤气罐和无缝钢管“改装”后,支援了一批给黎国的巴解组织,而效果十分显着,让叙国和巴解组织都很是满意。
也是因此,在第一笔订单完成后,阿布德大使代表叙国立马就又跟轧钢厂下了第二笔订单,数量直接翻了一倍。
而随着这笔订单的下发,轧钢厂也毫无意外的为国家挣了上千万美元的外汇,再次引起轧钢厂和全京城轰动的同时,上面也是彻底确定了煤气罐和无缝钢管这两件产品确实有长期给国家挣外汇的可能,又表扬了何雨柱等人一番后,也不再迟疑,当即就开始从其他地方调集轧钢厂需要的机械设备,开始扩大轧钢厂的规模。
因此,轧钢厂也是时隔多年,再次大规模的开始招聘人员。
而随着这一个消息传开,整个东城区各大街道,甚至是京城其它几个区都开始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只要有没工作的孩子,都开始想办法找关系想让自家孩子进红星轧钢厂。
甚至有的已经有了工作,但所在单位不好的人,也开始打起了轧钢厂这次招工的机会,想着换一下单位。
毕竟,随着轧钢厂两次与叙国的合作,收入至少达到几千万的消息传开,全京城人但凡不是傻子,都能知道轧钢厂未来的前途必然是辉煌的。
而且,轧钢厂新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也传出去了,很多人都知道只要进了轧钢厂,哪怕是学徒工,只要舍得下苦力,那每月能挣到的工资都不会低于以往正式工的工资。
当然,要说那个群体对轧钢厂的工作最趋之若鹜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那些这两年陆续回城,绝大部分却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啃老或在街上混日子的知青了。
这些知青不仅会找自己街道办的主任卖惨诉苦,让街道办主任务必给他们安排进轧钢厂,哪107怕就是当个临时工也愿意。
甚至有的知青还直接就来轧钢厂想直接向厂里自荐自己,就算轧钢厂表示这次招工需要各大街道的推荐才行,也有很多人不甘心离开。
大约有几百个知青每天都围在轧钢厂大门口,一到下班看到穿着像领导的人就围上去拉关系,卖惨求情。
就连已经坐上小汽车的何雨柱每天也会都拦好几次。
对于这些锲而不舍的知青,何雨柱感到麻烦的同时也有点同情,他很清楚,能让这些知青走到这一步,不顾自己的脸面,除了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外,大多数人必然是很需要这份工作,想抓住这个能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对此,说实话,何雨柱很想帮一把这些知青,可他知道自己真的是有心无力。
因为这次轧钢厂招工,经过和部里的商议,也只打算一次性招聘三千人。
而这些名额,除了有五百个预留出来要给自己厂里和一些单位的各个领导干部当人情外,还要有五百个名额要拿来当做内部名额让其他工人家庭的子女考核争取。
而另外二千个名额,则是按照部里的要求,分配给了东城区的各大街道办和几个学校……
说起来,这次招工的事,何雨柱和大ling导等人一开始商议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知青,当然也就不会特意为这些知青预留名额。
而之所以会这样,当然是因为现在的时间也才刚到77年而已,国家在知青方面的政策其实还没有改变,现在依旧有不少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要服从安排,去乡下改造呢。
国家要到明年才会慢慢调整这项政策,那时候才是大量知青回城的时候呢,到时候京城足足会有几十万知青找不到工作,无所事事。
不少知青为了生存会被迫干各种各样违法乱纪的事,导致京城的治安越来越差,人心惶惶。
上面眼看着局势越来越差,继续这样下去不行了,被迫展开了规模空前的“严打”活动,严厉惩治了几十万人。
这才吓住了很多人,社会风气才得以改变,国家的治安情况也才越来越好。
也正是因为何雨柱的印象是明年开始才会有大量知青回来,所以他想的都是自己能不能尽快将轧钢厂给发展起来,看等明后两年能不能帮国家解决一部分知青的工作,为维护京城的治安出一分力。。
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时候京城已经有了数量不少的返城并没有工作的知青了。
也是因为被这些知青拦了好几次,何雨柱才有心安排人去调查了下这两年京城知青回城的情况,这才发现,虽说目前国家的政策还没有变,但由于局势的变化,知青想要回城也不会像几年前那么艰难了。
很多人家只要找找关系,舍得花一点钱,让自家下乡的子女去当地的医院办个假的病退,一般都能成功如愿让人回城。
虽说要想这么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里是哪里?是京城,是人口有大几百万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这么多人,光是那些有能力让自家子女回城的都绝对不会低于几万户,而这就意味着至少有几万知青已经回城了。
就像棒梗,都能在秦淮茹的安排下提前回来,而能比得上秦淮茹的人家毫无疑问就更多了。
而这些人中呢,可能大部分人不是花关系找到了工作,就是直接接了父母的
班,也进了厂。
少部分没工作的,既然家里都能想办法找关系将他们弄回来,那就说明这些人的家庭情况都算得上是还可以的,当然也不会差了他们的一口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