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铁十字的含义 > 第121章 城堡4(第1页)

第121章 城堡4(第1页)

4月是非常关键的一月,所有坦克产量都拨给东线用于1943年型装甲师编制补充,扣除春醒战役战损后,东线净增加坦克超过1400辆(包括4号与虎式),原定5月初开始的战役时间由于一直推迟,东线又陆续得到该月将近一半的产量,所以才有莫德尔要求400辆结果实际给600辆这种事发生。

以前有关装备补给要求都是打折扣的,莫德尔开口说要400辆,心里想的是超过300就要谢天谢地,一口气来了600辆么当然只能是车组不够了。

霍夫曼之前看过施佩尔的报告,在剔除后备军、训练学校、转入海军陆战队、出售给其他盟国的坦克外,国防军和党卫军装备的坦克总数已高达7000余辆,其中4号坦克突破6000辆,而75%又集中在东线,虽然距终极目标12052辆(30个国防军装甲师、7个党卫军装甲师,每师3个营;16个国防军装甲掷弹兵师,4个党卫军装甲掷弹兵师,每师1个营,合计131个营,每营92辆)还有很大差距,但对比巴巴罗萨开始阶段和历史同期,这数字无疑相当惊人。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随着4月份最后一辆3号坦克回厂改造为突击炮后,一线装甲部队全是清一色4号坦克且90%以上都是G和H两种型号,要想找一辆短身管的4号坦克比找一辆指挥坦克还难。一想到历史上到库尔斯克战役时,德军一方面加紧装备最新式的豹式坦克,一边还充斥着不少3号坦克,霍夫曼就是阵阵感慨。

只装备4号的好处最初看不出来,但现在却显而易见——维修、保养、补给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

按以往装甲师中3、4号混装的惯例,在相同的补给能力下,要分别给两种坦克准备不同配件(部分可以通用),有时候甚至还要加上2号坦克配件,现在只要一套就行了。对维修人员来说,以前要掌握2号、3号、4号三种坦克的维修能力,虽然很多地方相通,但增加了培训难度,现在大部分人只要会修4号就行,上手程度飞快;以前3号、4号炮弹还不一样,一个是50mm,一个是75mm,现在专用75mm,同样减轻补给压力。

当东线坦克总数只有2000最多3000时,多型号混装还能应付过来,但坦克总数超过5000时,单一性补给需求才不会把可怜的后勤军官搞崩溃。

后勤补给是霍夫曼在军队建设中最看重、最花力气的地方,为照顾4号产量提升,他一边提前清退2号、3号,一边推后生产豹式,让4号集群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身为穿越者,他当然清楚德国在历史上之所以不爆坦克海不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工业产能,而是受制于资源要素——德国不但缺乏足够石油,也缺少金属和其他资源,但这一点现在已完全不存在了,1500辆往上的制约才是工业产能真正的制约。

费尽千辛万苦后,他总算将坦克产量带到了与美俄同级别的水平——俄国具备月产1500辆以上T-34坦克的能力,美国具备月产1500辆以上谢尔曼坦克的能力,虽然德国拥有性能超群的虎式坦克,但充分数量的4号坦克海依然必不可少。

他笑着对莫德尔说:“如果你觉得太多,我可以回收一些转交给北方集团军群。”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多分配一些车组给我们,让我的部队尽快完成标准化改造。”

他刚说完这句,老实人魏克斯元帅已很不满意地叫了起来:“你还嫌慢?我手里的装甲师连一个都还没开始整编呢!要不咱们换换?”

众人一下子就笑了起来,指挥部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所谓标准化改造,就是按1943年型师编制要求(4团6营8连制)进行编制与人员增补,在4月份时,第一批6个装甲师、24个步兵师已完成了整编。本来第一批装甲师中还有第7装甲师和帝国师两支精锐部队,但因为其一直在非洲前线参战,临时替换为第6装甲师和党卫军骷髅师(前者资格依然保留),另外还有大德意志师、维京师、第3、第16装甲师4支部队完成了加强亚型整编。

这批加强亚型除实现1943年型标准装甲师配备外,里面的第4个装甲营(原本装备三号突击炮)变成了虎式重装甲营,额外还多一个希姆莱管风琴连。之所以隆美尔手里的第5装甲集团军令人羡慕,就在于他捏着大德意志师和维京师2支完成整编的王牌装甲师(每师330辆坦克)。希姆莱曾建议将党卫军装甲师单独组建为党卫军装甲集团军,霍夫曼考虑后初步同意,但表示将在夏季战役完成后实施。

5月份开始第二批10个装甲师和40个步兵师的整编,南方集团军群速度最快,已完成了30%,中央集团军群整编率超过了20%,而北方和东方集团军群速度最慢,该批编制调整预计到10月份完成,然后是第三批剩余部队整编,施佩尔认为1943年不可能全部完成,霍夫曼已同意推迟到1944年6月。

除坦克外,其他技术兵器,包括反坦克炮、装甲车、步枪等都在同步换装。以反坦克炮为例,由于本方坦克数量的增加、新编制中对坦克歼击营的强化以及敌军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强,对小口径牵引式反坦克炮予以了削弱,37mm反坦克炮全面退出后,50mm反坦克炮也开始撤装,今后部队只编制1种反坦克炮,要么是德军自己的75mm反坦克炮,要么是缴获的苏军76。2mm反坦克炮,削弱的牵引式反坦克能力由歼击车的机动反坦克能力弥补。

除37mm、50mm反坦克炮外,其他所有开发的28mm,42mm,75mm锥膛炮研发和生产亦全部停止,虽然德国此时已不缺少钨,但霍夫曼不想让种类繁多的产品干扰生产,已生产出来28mm锥膛炮全部调给伞兵部队,以便发挥轻便效应。

部队对此也不是一点意见也没有,认为75mm反坦克炮固然好用,但一来略显笨重(重量1。5吨),占用炮组人员过多;二来用75mm口径火炮对付装甲车、轻型坦克显得威力过剩,还需一种轻便的反坦克炮,以便在巷战之外的遭遇战中使用(通常指150-600米的步枪距离,正好在铁拳射程外),需求报上来后被霍夫曼大骂一顿,骂这群人脑子死不开窍——“你们就不会用东风或旋风自行防空火炮放平了打?难道防空部队只打飞机不打坦克?88mm坦克炮怎么来的?”于是整编部队的防空与反坦克火力开始合成,进一步强化作战素养培养。

虽然霍夫曼一再强调在现有编制完成整顿前不扩编新部队,还通过扩师裁军行动加强各师的作战能力与指挥权限,但实际上扩编依然在进行:党卫军多了5个师、国防军多了12个重装甲营和2个装甲师(装甲教导师和飞行堡垒装甲师),光是那12个装备54辆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营,如果按莫斯科战役后期装甲师普遍只有100多辆坦克的标准来衡量,就等于一口气多了6个装甲师。

历史上城堡战役时期德国是用2000多辆坦克去进攻苏军5000多辆,用80万部队进攻180万,虽然德军在战斗力和装备性能上占有优势,霍夫曼却不想重蹈覆辙,依然十分谨慎。

寒暄和玩笑完毕后,蔡茨勒正式介绍整体作战方案:

“根据战役设想,我军将于5月25日(明天)拂晓展开进攻,首先动用2000架次飞机清扫前线地带敌军兵力聚集地和重点防御区域,掌握战场制空权,然后在清晨时分进行炮火准备,为突击集群出击创造有利态势;9-10点,航空兵发动第二轮空袭,重点对敌军纵深、铁路其交通线进行攻击,阻止其向一线增援与兵力集聚……作战进度表要求5月31日前合围坦波夫,再用7-10天,在红军重兵集团赶赴战场支援前将其围歼。然后利用敌军已被调动的有利时机进行下一步作战。

如敌军调用莫斯科方向的重兵增援,则第3装甲集团军向图拉、梁赞一线推进;如果敌军调用南翼方向的重兵增援,则第4装甲集团军转向南翼,执行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如敌人仅动用草原方面军增援,则我2、3、4三个装甲集团军留一个集团军监视坦波夫之敌,其余转而执行围点打援;如敌人坐视坦波夫之敌被围歼,则我军战役完成后就地休整,不再进攻。”

最后一条策略是争议最大的,虽然斯大林坐视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围歼不太可能,但万一真的出现,所有人都想继续进攻,唯独霍夫曼认为城堡战役的目标是有限的,向前延伸太多后形成的突出部太大,必须整固防御后才能考虑下一次进攻。

经过激烈争论,总参谋部最后接受了该设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