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新安郡王见闻录是互攻吗 > 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第1页)

又有传闻说,也因此,这位郑郎君与杨状头的关系似有些冷淡。无论杨状头如何热情相邀,他几乎从不去他主持的文会、诗会甚至狩猎会。此举令许多崇拜杨状头者都多有微词,他却依然故我。

王子献刚到国子监,与这位郑郎君并不如何熟悉。不过是前两日有人与他谈起了杨状头如何胸怀宽广,又如何谦逊好客,并将郑郎君之事作为佐证,而他委婉地表示“人各有所志”,便被杨状头的一群崇拜者当作不识好歹罢了。想来此事已经传入了郑郎君耳中,便以为他们是同路人罢。

果然,那郑郎君行了个叉手礼,淡淡地道:“前两日有劳王郎君替我辩护了。你确实与旁人不同,亦能看得出那杨谦杨明笃的大虚大伪。他如今风头正劲,拥趸众多,竟是连避也避不得了。”

“与人结交,当看缘分,而不是看名气,王某也不过是据实而言而已。”王子献微笑道。他对弘农杨氏一直敬而远之,倒不是因这位杨谦杨状头之故,而是与母族没有什么情谊。而且,他们的旁支既然敢挑拨王昌与小杨氏做蠢事,嫡支自然图谋更大。不过,他当初在杏园远远瞧见这位杨状头时,也确实并没有甚么好感——大抵是因为这位杨状头的举止言行,与他自己一贯以来示人的形象太过相似的缘故,十足十的伪君子做派。

“确实如此。偏偏这样的道理,却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明白。”郑郎君瞥见书房内的李徽与殿中丞时,目光停了停,不过是轻轻颔首致意,便接着道,“过些时日,他的师门要举办文会,又给我发了几张帖子,王郎君可想去瞧瞧?我虽对他的师门颇感兴趣,但因有他在,却是不便去的,免得惹来什么闲话。”

“……”王子献略作思索,“我对他的师门并无兴趣,不过家中两个弟弟正苦于拜师无门,去见识见识应是不错。多谢郑兄雪中送炭。”

“不必如此。我在国子监内难得有个能说话的人,自当结交一番。他日我举办什么文会诗会,你随时带着友人或者弟弟过来即可。”郑郎君说罢,便留下几张别致的竹牌帖子,告辞离开了。

王子献送了他几步,再度致谢,回到自己的书房时,李徽已经拿起了那些竹牌帖子细细看了起来:“这种帖子倒是有趣,很是有些与众不同。原来,那位杨状头的先生姓周——子献,你果真想让王子凌与子睦都拜入这位周先生门下?那岂不是与杨状头成了师兄弟?”

“若非这样名震长安内外的名师,又如何能堵住家中那些人毫无止境的要求?”王子献回道,“不过,我也只能给他们拜师的机会,能不能把握住,便全看他们自己了。王子凌学问不够扎实,脾性又浮躁,那位周先生大约很难看得上;子睦年纪尚幼,颇有灵性,性子又沉得住,读书亦是勤奋努力,选上的几率大些。”

“这文会就在几日之后,到时候我也去凑凑热闹如何?”

“有何不可?帖子还多出一张,大王再问问其他殿下想不想去?”

李徽细细一想,自家大兄自然不可能热衷于这种文会——自家阿爷倒是很有兴趣,但守着重孝也不该随意出门——便是他想出门,这样的文会也不能让他去,免得招惹了什么小人。至于李玮与李璟,宁可耍刀弄枪也不会去赴什么文会。

看来,只能问一问长宁郡主了。小家伙虽然看杨家颇为不顺眼,但对这种文会应该很好奇罢。毕竟她是位小娘子,也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文士宴饮。最重要的是,她近来一直只顾着陪伴祖父与杜氏,自己甚少玩乐,仿佛瞬间就变得成熟有担当了,颇让他这个当阿兄的心疼。凑一凑热闹,或许也能换一换心情?

作者有话要说:  圣人:国子监这种地方,没什么景色,你特地去游赏什么?

小郡王:(⊙o⊙)游赏人啊。

圣人:一群清流文官,胡子拉碴,有什么好游赏的,要赏也得赏好看的不是?

小郡王:当然有好看的,子献就挺好看的。

圣人:(这孩子怎么一点都听不懂呢?)

小郡王:祖父,我这就去了。

圣人:来人,送这孩子过去。唉,没开窍的。

王郎君:,随时欢迎大王游赏。

第65章奔赴文会

遍数长安城内,能敬称为“硕学鸿儒”者也仅仅只有五六位而已。这些先生虽并未出仕,却受到文人士子的赞誉,名声广为传扬。不少人几乎都认为,单论学识,他们或许还胜过国子监祭酒、司业以及六学博士们一两分。当然,许多人更加理性,认为评判这些先生的高下颇为失礼,对于这样的话题通常避而不谈。

在今岁之前,周籍言周先生其实并不算是多么出众。他甚至排不上这五六位硕学鸿儒之一,不过能称得上“名士”罢了。但当他的弟子杨谦通过省试一举扬名,成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甲第状元之后,他的地位顿时水涨船高,一跃成为鸿儒之首。

从此之后,举着各种帖子想拜他为师的年轻学子纷至沓来,险些将他们家的门槛都踏平了。然而,面对这么多年轻才俊,周先生始终并未流露出收徒的意愿。于是,这次文会的帖子广发出去之后,众人不免猜测——几乎从来不曾办什么文会的周先生,据说是十分喜静的性情。为何这一回却生出了办文会的念头?莫不是想从文会中找寻才学优异者收徒?hr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