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作文三得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这和文句的节奏有关系。“推动”“摇篮”一连两个复词压在上面,“的”字承上启下,压力直贯下来,下面只有一个单词“手”,有些收刹不住。如果最后也是复词,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题目的构造是这个样子呢?

□这个题目是有出处的,它本来是一句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创造世界的手。”

○原来是这样的!怪不得有人说这个题目不好懂,他们不知道还有下半句。出题目的人为什么不把整句格言都写出来呢,为什么只写一半呢?

□从前中国的考官出题目,常常是说一半留一半的,至少在咱们中国,题目有这么个出法。有个故事说,主考官宣布试题,诗的题目是“柳絮飞来片片红”。应考的人一看题目都目瞪口呆,幸而主考官放大家一马,他念出两句诗来:“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这才有办法缴卷。

○审题光审字面还不够,还得审没说出来没写出来的。真不容易!

□有些题目越审越有意思。你想想看,“推动摇篮的手”是什么人的手?

○大概是母亲的手吧。(□对!)可是在我们家乡,做母亲的用脚去推动摇篮,不是用手。

□做母亲的一面打毛线,一面伸出脚去蹬在摇篮上,这个镜头我也见过。不过,做母亲的打毛线打累了,会放下工作伸出双手轻轻地推着摇篮,用她的温柔的眼睛看着孩子。尤其是到了晚上,母亲俯在摇篮上唱催眠曲,这时候她推动摇篮,一定是用手。

○推动摇篮的手,怎么能创造世界呢?

□能够创造世界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应该是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军事家。

□这些人要不要在摇篮里长大?要不要在襁褓中长大?要不要在母亲的怀里长大?

○这么说,摇篮不一定是摇篮,也代表母亲的怀抱。

□它的意义还可以扩大。有没有听说过工业的摇篮?农业的摇篮?还有教师的摇篮?医生的摇篮?

○教师的摇篮,可能是指师范大学。

□如果教师的摇篮是师范大学,推动摇篮的又是谁?

○师范大学的校长。

□政治家的摇篮,科学家的摇篮,哲学家的摇篮,都有一只“手”在那里推动,你看这些“手”能不能创造世界?

○这么说,“推动摇篮的手”这篇文章可以做得很大。

□它也可以很小。

○大做好还是小做好?

□小做,写母亲的手,可以写成记叙文抒情文,大做,恐怕要做成论说文。(○应该选哪一种?)就这个题目而论,你可以自由选择。

○有人说,不管是什么题目,他爱写抒情文就写抒情文,他爱写议论文就写议论文,这话可靠不可靠?

□这要看你是考试呢,还是自由创作。我可以把“论国文之重要”写成小说。但是,我如果在考场里这么干,准得鸭蛋,因为文不对“体”。

○这么说,我们在审题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决定写记叙文呢,还是抒情文呢,还是议论文呢?

□应该说是以抒情为主呢,以议论为主呢,还是以记叙为主?“读书的甘苦”,大概以记叙为主,别看“甘苦”两个字那么要紧,也不宜有太多的抒情。“一本书的启示”恐怕以论说为主,对“一本书”的内容只能简单介绍。

○究竟有个标准没有?

《作文三书》第四问(3)

□有时候,你得照题目的规定。“论读书的甘苦”是以论说为主,“记读书的甘苦”就是记叙为主。《西山游记》、《核舟记》以记叙为主。“论”、“说”、“记”、“有感”等字样都很重要,审题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像“灯塔与烛火”,并没有“论”或者“记”一类字样。(□你先审一审这个题目。)灯塔和烛火都在暗夜里放光,都象征服务的精神。(□对。)这些大道理,照例得用议论。(□对。)听说有人不用议论,他用描写。

□他可能把灯塔和烛火都描写得很生动,但是,他最后怎样把文章“合”起来呢?“灯塔与烛火”,这个“与”字很重要。(○怎样合起来,倒是没听说。)如果灯塔是灯塔,烛火是烛火,描写的功夫再好,也只是两个片断,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若是文章的题目没有明文规定是记叙还是议论,又用什么做标准?

□这要看文章的内容。“从挫折中培养勇气”这个题目,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来。想想看,你有什么材料可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