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崔承运 > 第42部分(第2页)

第42部分(第2页)

半夜腹泻,起床拿了只手电筒去上厕所,回寝室的路上见漆黑的走廊里迎面走来一人,以为遇上了流氓,吓得心中乱跳,干脆先下手为强,打开手电射住那人,原来是同年级另一位女生起夜。正要打招呼,只听她尖叫一声,闪进一间寝室并立即关上门。我将耳朵贴在门上,听她在里面对室友们哭诉外面有个流氓用手电照她,不禁乐而开笑。

学外科时又诊断自己患了“直肠癌”,心情十分沉重。几位好友拉我去凤凰山春游赏桃花,大家玩得十分高兴,直到夕阳西下。有人叫道:“快看那太阳多漂亮!”我在一旁郁郁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了第二年春天我还活得好好的,大家又去赏桃花。好友们望着天上的太阳愁眉苦脸地对我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禁乐而开笑。

上街逛商店,见路边几十辆自行车停放在一个“严禁停车”的牌子周围。估计不会出问题,便把自己的车也停在那里,从商店出来时发现所有的自行车均不翼而飞,一打听才知道被市管会用卡车运到某派出所去了。取车前要交2元5角罚款,递给3元,找回5角,打开对折的钞票,发现里面竟还夹着一张5角,于是不动声色取了自行车飞快离开,一路上想起占了5角钱的便宜,不禁乐而开笑。

仔细想一想,自己还算是个乐观主义者,做一个乐观者真好,不禁乐而开笑。

理解

《晨报》

马莉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

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

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

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了人类建造的城和塔。他说:“人类联合成一个民族,讲一种语言,就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可想而知,以后他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会做成什么。来吧!让我下去,将人类的语言变乱,使他们无法彼此沟通。”于是上帝施法术把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让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人类的高塔终于没有建成。

这是《圣经》里著名的故事。“巴别”是“变乱”的意思。“巴别塔”就是“变乱之塔”。

第二个故事是苏格拉底的死:公元前399年,在雅典的法庭上,肃立着500个虔诚的雅典公民,人们要对伟大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原因仅仅是苏格拉底想当一个“马虻”,要通过交谈去“蜇醒”当时雅典这匹昏睡的纯种马,要让那些名声显赫的雅典人意识到自己并不聪明,应当清醒起来。然而,正直善良的雅典人始终对苏格拉底暴露雅典民主制缺点的做法不能理解。藏有私心的雅典人和襟怀坦白的雅典人一起,利用雅典的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自己的同胞——聪慧、睿智的先哲苏格拉底。

第三个故事是黑格尔的感叹:1831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弥留之际感叹地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

但马上,他又感慨地否定道:“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故事讲完了。

这个孤独的人沉默不语。

这继续对他喋喋不休道: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上帝有时是扇蠢的。他以为变乱了人类的语言就可以使人类彼此不能理解,他忘记了同一种语言的人也可以互不理解。第二个故事恰好从正面论证了第一个故事的结论:雅典的公民们有谁理解了同是雅典公民的苏格拉底?第三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反证: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样?人们理解的黑格尔是人们所理解的黑格尔,而不是他本人。黑格尔的哲学来不是被分裂成了许多流派吗?每一个流派都不可能脱离自身去理解真正的黑格尔。

我其实是在对自己喋喋不休。

我叹息:伟人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生的你我?

理解能力

戴金林

人们常说:“小孩没有理解能力。”但我对此深深地表示怀疑。

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数学。他给孩子们讲解减法,教得很努力。一次,他把一个特别认真听课的学生叫到黑板前,问道:“戈登,想一想,4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的1颗,桌子上还剩几颗?”

“几个姐姐,先生?”

“不是,注意听!我把这道题目再重复一遍。桌子上放着4颗樱桃……”“这是不可能的,先生!现在没有樱桃,现在是冬天。”

“戈登!我们假设4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来了……”“哪个?”

“什么‘哪个’?当然是你的姐姐!”

“啊!我有两个姐姐,莫尼卡和英格。”

“这是一样的!注意,一个姐姐拿了1颗樱桃……”“莫尼卡和英格是不会只拿1颗樱桃的,她俩总是什么东西都拿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