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乱世枭雄卷南北朝那些事儿 > 第五章 元嘉草草(第1页)

第五章 元嘉草草(第1页)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下阕中用忧郁的笔调描绘出元嘉北伐的仓皇狼狈,以此为戒,劝谏当时韩侂胄主政的南宋朝廷北伐要精心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首词广为流传,许多人把元嘉北伐与开禧北伐相提并论,元嘉草草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一场战争只不过是辛弃疾警戒、讽谏南宋朝廷,顺手拈出的一个历史典故。说元嘉年间的北伐战争草草而已,恐怕长埋地下的刘义隆和拓跋焘也难以认可。

刘义隆为这场战争准备二十年,它是南北朝争霸中原的巅峰之战。拓跋焘的北魏帝国不是金章宗完颜璟那黄河三决口、蒙古诸部兴起、内忧外患的金朝。战争之前,北魏灭掉匈奴,扫平辽海,打得柔然汗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帝国骑兵踏上青海,击败吐谷浑,自焉耆西讨龟兹,平定西域。北魏铁骑百万,战马成群,国力鼎盛。刘义隆知难而进,主动出击。前锋惨败,鲜卑百万大军临江,刘义隆坚持抗战,拒绝讲和,迅速收复失地,使战无不胜的拓跋焘深陷四面楚歌之中,死于宦官之手。此后一百三十九年北人只能望江淮而叹,心有余悸,又怎么是那个置韩侂胄生死于不顾的宋宁宗赵扩可比?

壹封狼居胥

柔然人丧失斗志,敕连可汗在北魏国的不断军事打击下去世,儿子郁久闾吐贺真继位,号称处罗可汗,意为天下无双的皇帝。处罗可汗只和魏军前锋兵团打了一仗,便逃了九日九夜,再不肯做正面接触。魏军马队两次深入漠北数千里都找不到这位独一无二的大汗。

夏国盟友灭亡,柔然人逃得渺无踪迹。魏军找不到,刘义隆更联系不上。卢水胡匈奴人盖吴在关中举行反魏大起义,向宋朝称臣,请求宋军支援。刘义隆只给盖吴一摞委任状,未派一兵一卒,他认为盖吴难成大事。

刘义隆的小聪明仍然发了财。借关中战乱,宋人引诱魏国南境的百姓到南方定居,给足优惠政策,免费发放绿卡,免除七年的捐税。河南百姓、关中难民拖儿带女往江南跑。为此事,拓跋焘亲自给刘义隆写信交涉,讥笑他坐视关中战争而不敢救援,趁火打劫引诱北方百姓叛逃的卑鄙行径。

现在我们发展经济讲究促进科技进步,提倡改进生产工具。南北朝是生产力量变期,人口多创造财富多。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匮乏,各国争相抢夺人口。尤其是北魏帝国,迁高车人到漠南,迁汉人、匈奴人到平城,史书中比比皆是。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陇头歌辞》记载了被迫迁徙的人们离开故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朝发欣城,暮宿陇城。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风尘跋涉,饥渴劳顿,冷得连话都说不出,几乎僵死过去,遥望家乡,心肝寸断,这是从关中地区迁徙平城离人的真实写照。

刘义隆比较人道一点,采取货物引诱。这是强权和金钱之间的区别,强迫没有积极性,为了钱再苦也受。不过,刘宋朝廷对待南蛮就不那么客气了。南蛮是中原人对南方土著人的蔑称,后来演变成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土著人的称呼,算自食其果吧!汉人进入江南,蛮人逃到深山老林里。当时雍州蛮最多,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聚居着许多蛮人。

这不都是廉价劳力吗?但刘义隆下令剿匪。襄阳战区涌现出几名将星,建威将军沈庆之、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

沈庆之岁数不小了,六十岁,大器晚成。青年时代参加乡兵与孙恩义军作战;三十岁默默无闻,在家耕地;三十五岁时来运转,跟从到彦之北伐,撤下来后,又随檀道济北上。檀道济慧眼识英雄,一眼相中,推荐给刘义隆,领队防卫皇宫东掖门,成为一名禁卫军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宋军剿匪不力,刘义隆任命三子武陵王刘骏为雍州刺史,去襄阳剿匪。沈庆之成为他的参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军事才华展露无疑。

柳元景是江南名将。宗悫,从他少时励志的一句话便知此人的厉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三位凑一起,蛮人哪里是对手。第一仗下来,俘获人口十余万;两仗下来,俘获人口五六万;三仗下来,蛮人全体投降。沈庆之患有头风,常戴狐皮帽,蛮人叫他“苍头公”。每次看到沈庆之的军队,蛮人都畏惧地说:“苍头公又来了!”

投降的蛮人一律迁徙到南京做营户。营户就是军营户口,耕田、匠作供养军队。对于掳掠人口,南北朝一个样子,没啥大区别。

崔浩国史之狱爆发,北方四大豪门灭族,上千名汉人豪强官吏被杀,民族矛盾顿时变得尖锐起来。北魏国动荡不安的局势让刘义隆重新看到收复中原的希望。

时隔元嘉七年的第一次北伐已过去二十年,刘义隆励精图治,二十年间宋朝国力达到鼎盛,号称元嘉盛世。刘义隆毕生有一个宏大的目标,收复河南失地。河南是中原的象征,洛阳是晋朝国都所在地。对于宋朝人来说,河南在文化上的意义,相当于巴勒斯坦之于阿拉伯,科索沃之于塞尔维亚。

大臣们迎合刘义隆的圣意,纷纷上表请求经略中原。北伐主张最为激烈的有三个人,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丹阳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吏部尚书当然是组织部长,彭城太守也就是徐州市委书记。徐州与河南接壤,属边关重镇。王玄谟官职虽小,提议发动战争最卖力。

王玄谟祖籍太原,生性刚直,性格孤傲,自称东汉司徒王允之后,祖父曾在慕容燕国为官。刘裕平南燕,二十岁的王玄谟进军营拜会,纵论天下事,打动刘裕,拜为从事(地方官的佐吏)。王家的人寄予厚望,赞他气概高亮,希望能够振兴王家。

王玄谟确有雄心壮志,上表进献北伐之策,总结了元嘉第一次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他说,若想实现王道霸业,不能指望天时,要靠谋略。虎牢、滑台两处要塞的失守,不是因为守将无能,而是因为根基不稳固。两处战略要地离国境太远,补给线太长。士兵厌倦远征,民夫相当疲劳。以江东之兵攻打虎牢关和洛阳,道路太远。怎么办呢?不如动用襄阳和寿阳的军队,兵分两路,直指洛阳。这样路途近,将士不会有远征的辛苦,补给线相应缩短。

作战方针不无道理,但王玄谟忽略了一件事,仅靠地方部队能够打败北魏军队吗?如果把江东地区的中央军调到上述两个地区发起攻击倒不失为好主意。对于江东兵来说,无论怎么调动都是远征,出境作战免不了远征,王玄谟孩子气十足。

王玄谟频频上表,意气飞扬,热情洋溢,慷慨激昂,撩起刘义隆万丈雄心,指着表章对群臣道:“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

封狼居胥是指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军,追击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祭天地封禅之事。刘义隆自比汉武帝,战争板上钉钉,徐湛之、江湛等大臣懂得皇帝心意,大唱赞歌,力主北伐。

一个国家进行战争,大多是武将倾向出兵,文官们持慎重态度。刘宋朝廷则不然,文官们大力支持北伐,反而以太子刘劭为首,萧思话、刘康祖、沈庆之等将领表态反对。

刘康祖从军事角度分析,认为如今是六月份,等到备战出兵,到达河南已是秋季,河道不畅,不利于水陆协调作战。刘义隆用三寸不烂之舌同反对出兵的将领们展开了辩论,舌战群将。他认为北魏国鲜卑和汉人矛盾激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政治上极为有利。今年不出兵,贻误战机不说,北方人民对南朝的向心力也会受到损害。

沈庆之说得明了、坦率:“我们是步兵,敌人是骑兵,平原作战根本不占优势。元嘉第一次北伐,到彦之失利而返,檀道济两次出兵没有打赢。料想王玄谟等人之才,超不过两位将领,军队的强大也不比从前,恐怕王师会再次蒙羞。”

刘义隆一听到檀道济和到彦之的名字就来气:“王师两败,另有原因。彦之中途发病,眼疾沉重,不得不退。道济养寇自资,别有用心,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不是他的杰作吗?到底打不赢吗?索虏所仰仗的不就是马嘛。今年雨水频繁,河道畅通,我军泛舟北下,守敌一定会逃跑,滑台小戍,易于攻拔。碻磝克此二城,我们就地取粮,安抚百姓,虎牢、洛阳自然到手。等到初冬,防线早已坚固,虏马过河,正可擒来。”

沈庆之再三反对,刘义隆听得厌烦了,大袖一挥:“去和徐湛之、江湛讨论去!”沈庆之瞟了一眼两位弱不禁风的书生,强按心头不满:“治国譬如治家,耕田种地当问农夫,纺织女红去问婢女。陛下您现在要发动战争,和一帮子白面书生辈谋划大略,哪能成功!”刘义隆听罢,哈哈大笑。笑归笑,北伐主张不容更改。

正为崔浩之事懊恼的拓跋焘听说老朋友又要北伐,便写信揄揶:“两国彼此和好日久,可你却贪得无厌,诱我边民。现在听说打算亲自来,好哇,倘若你能走到中山城及桑干川,请随便来。来亦不迎,去亦不送。如果你厌倦所居国土,不妨我们易地而居,你到平城来住,我可以去扬州。你年已五十,未尝出户。即使能来,不过如同三岁婴儿,与我生长于马背上的鲜卑人如何相比!我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送你,今送猎马十二匹并毛毡、草药等物。路途遥远,马力不足,可乘我送的马,水土不服,可以吃我送的药,千万别走到半路病倒了。”刘义隆看罢,一笑置之,真正的较量不是耍嘴皮子,要动真功夫。他为这次北伐准备了二十年,元嘉盛世的大宋国上下安和,兵精粮足,决非第一次北伐可比。刘义隆精心做了后勤保障,发起全民总动员,招募全国有武功的勇贰士,征发江北六州青壮年入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