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摄政王深得朕心by九月谷雨 > 第188章(第1页)

第188章(第1页)

江北一战打得痛快,捷报一封接一封地送进来,解了中州断供的燃眉之急,沈玥紧绷多时的心情终于稍稍放缓。

遗憾的是,他那位挂在心尖上的好仲父,一个字的消息都没有。

萧亦然每次回禀的军报都是他人代笔,沈玥送出去的急递正经的也好、不正经的也罢,全都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

沈玥一天天地掐算着时日,铁甲军退守兴州,被十万军众围城之时,正是他仲父蚀骨毒发的日子。

自去年秋狝大伤之后,他伤势至今未有痊愈,是怎样熬过蚀骨毒发的?他又是怎样在毒发次日,率众应敌的?他在大战之中是否有受伤,身体可还能撑得住?

这些军报中一个字都没有写,甚至连他的近况都不曾提起。

虽知道这是一贯的规矩,过往九州传来的谍报也是如此,将在外,不得流传其近况,以免动摇军心,但只能从“首战告捷”四个冰冷的字中管窥他仲父的近况,仍旧让沈玥有种从未感受到过的无力。

喜怒哀乐全系在一张薄纸的寥寥几笔战报上,沈玥觉得自己就像是个提线木偶,只有一根脆弱的连线隔着山河万里、纷飞战火,剩下的是漫长而又忐忑的等待。

但现在,他也只能勉力收起心思,将头上的这根线悬在梁上,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护着中州四城的百万生民。

中州一整个春季只下了几次绵绵细雨,天不下雨便热得格外快,阳春的季节已然有人换上了夏衫。

往日没有断供这一出,南城的人家里也没几个能揭得开锅的。无论是武扬王摄政篡权也好,龙椅换个人做也罢,清田还是打仗,只要能吃得上饭,朝廷就是好的朝廷,官就是好官,他们不忌惮在吃不上饭的时候,跟风辱骂皇帝的国策,也不影响在朝廷设了粥棚后,一个个你推我搡,争一口热腾腾的粥饭。

“这一波送来的粮够赈几天的?”沈玥收回手,放下车帘。

张超头上缠着纱布,摊开随身的册子:“户部统计,中州铺面里每人限三斗,一个粥棚一天供三百斤,七日内的供粮是够的。”

“还是有些少了。朝廷才刚掌南北通运,一旦路上有个什么情况耽搁了,七日的供应根本不够。”沈玥被谢家这一手卡了脖子,仍是心有余悸,提笔在纸上算计了片刻,“城外垦荒的佃户免租,疏浚运河泥沙的管饭,一个个都有手有脚,现下又没灾没荒的,这里的粥棚明日便撤了,挪到义学里去给孩子们吃。”

张超点头应是:“陛下可要顺道去南城的义学再看看?”

受这一波断供影响,中州的铺子关了大半,许多人家断了生计,朝廷千方百计地安抚赈灾,除了设粥棚、招义工,还在四城设立义学,收容启蒙的孩子念书,不少落榜的学子们便自愿留在义学里担任无品教谕,以备下次会试。

沈玥站在窗户下看着,讲的是最简单的《千字文》,是启蒙书,教识文断字的。

稀稀朗朗的几个小孩子坐在下头,衣服和头发脏乱着,像是没人管从街上抓回来的。教谕讲得耐心,手和脸也都给洗的很干净,摸纸笔的时候一个个稀罕的很,乌黑的眼珠里透着明亮的希冀。

“没人愿意送孩子进义学吗?”

张超低声回:“会读书识字又考不上状元,照样是种地、上工,倒不如在家帮忙做些活。”

“贴个告示出去,义学的孩子每日中午有一餐粥米,加上这顿饭,应该会有不少人抢着把孩子送来。”沈玥道,“不论是冲着什么来的,不管能不能考得上状元,能读书识字,总归是比一辈子窝在南城的棚子里,多出一条路走。”

“陛下的意思是,义学的孩子每日给一餐,就一直这样发下去?”

“嗯。”沈玥反问,“张统领认为有什么问题吗?”

张超犹豫道:“人一多,支出便多了,一日三百斤都不一定能打的住,都抢着来吃饭,义学也不一定能收纳的了这么多孩子。”

“中州现今旁的没有,热血为民的读书人现在有的是,不过就是多几个教谕的事。等城外的荒地开了,便在外头划一些学田给他们,不愁喂不饱几个孩子。总得要读些书,才不至于被世家当成刍狗压榨,还反过头来被他们当枪使。”

前些时日断供,最先闹起来的就是这些人,如年前北迁的流民指责漠北军一般,愤怒地同号召清田的学子们对峙,认定是学生闹事导致江南打仗、中州断粮。

禁卫军夹在百姓和学生中间,护着哪一头都难,张超就是那时被石块砸破了头。

世道不公、生民微末,普通人的子女无论是天赋异禀,还是乐学向上,鲜难拼不过家世荫蔽的监生和高门子弟。终其一生,都只能在繁重的劳作和微薄的收入里耗尽心血,碌碌辛劳一月所得,却抵不过世家一餐所耗。

没有任何人能以任何理由,要求这些在底层煎熬一生的普通人,在和平破裂时,如内阁朝廷,国子监生、漠北铁甲一道献祭自我,和历史的狂潮对抗。

于百姓而言,活着,就是对世道最大的反抗。

——最底层的百姓出路在哪里?

此刻坐在义学里,手脸干净,读书识字的孩子们,就是答案。

读书识字或许不足以改变命运,但明理晓事后,为自己择一条路走,便不至如此浑噩地过一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