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春草园诊所福清福清福清的简介和历史背景 > 第67部分(第2页)

第67部分(第2页)

答:艺术形象与模特或原型是两码事,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如同镜中花不是花,水中月不是月一样,纸上的文章、壁上的图画并非原型与模特。

问:你认为艺术作品有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虚幻,没有真实性可言?

答:存在即真实,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真实性。作为光线折射形成的影像,镜中花、水中月也是一种存在,它是真实的。但要说水中月比天上的月亮谁更真实就不好理解了。

问:艺术毕竟不是镜子,如此类比未免简单化了一些!你在《左青石》的序言中已经提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但似乎不想深谈,是不感兴趣,还是觉得没有意义?

答:我不以为非得弄明白那些理论不可,艺术创作只能凭自己的内心出发,觉得该怎样写就怎样写,这就够了。当然,谈一下这些问题也无不可。

问:那么,艺术的真实是什么呢?

答:艺术创作是一种主观行为,艺术的真实即作者主观意识与情绪的真实。因为是主观行为,作者要弄虚作假也完全可能,因此,作品便有是否真实可论,这是艺术比镜子要复杂得多的地方。同时,我们也才有了向艺术家呼吁创作的良心的必要。《春草园》仅是诚实地表达了属于我个人的那份生活体验。

问:我注意到了,你在《左青石》的序言中就声称过,“强调艺术作品的真实还不如强调艺术创作的诚实”,然而,真实不就体现了诚实?难道作品是真实的,它的作者却可以是不诚实的吗?这只少给了我一种不甚了然的感觉,

答:当时,我无法,也无意在一篇简短的序言里说明许多的事。坦率地说,我对那些流行的文艺观点抱有疑惑,许多简单的事情都给人搅糊涂了,我相信“不甚了然感觉”的人不会只有你与我。(你只是对我的说法不甚了然么?)究竟什么叫生活真实,什么叫艺术真实,二者关系如何,从来就没有人真正说明白过;(难道你能说全明白了?)特别是当理论家们玩魔术似地得出 “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典型、更集中、更具普遍意义,生活中的有些事则不一定具有真实性”的结论时,那就越发叫人糊涂。我不赞成艺术真实性的提法,是因为艺术的真实也是一种生活真实,拿它们相提并论不仅毫无意义,还会制造出混乱来。说艺术可以而且应该(由权威说出则是必须)比生活更高更真实,那么,是耶酥的画像比耶稣本人更高级高尚呢,还是银幕上端着架子的毛泽东比生活中的毛泽东更真实伟大?在这里说谁比谁“更典型、更集中、更具普遍意义”实在荒谬!如果艺术确有真实与否的问题,那也只能在作品之间进行比较,作品或真实,或虚伪取决于艺术家与理论家的人品,这就首先要有创作态度的诚实,而后才可能有作品的真实。强调诚实的意义在于:诚实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并不容易。至少,诚实的艺术家可以不说他画的美人比刚走出画室的模特更真实,而诚实的丈夫则可以说他不要美人图而要妻子。

问:可是,美人图之美毕竟来源于模特之美,难道《春草园》里的人物与图景不是来源于生活原型?

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模特与原型有可能触发艺术家的灵感,从而被创作者借用来表达他全部人生经历凝结而成的某种感受,作品的“美”,首先是艺术家个人的体验,一个模特在一百个画家的笔下可以有一百种各不相同的“美”的艺术表现,而这些作品却都有可能是真实的。

问:这么说来,不是恰好证明了艺术可以“虚构”?可你对“虚构”似乎很反感,也许这个词用得不太确切,但它的实际含义正是指艺术的真实。

答:不,“虚构”正好歪曲了艺术真实,典型的塑造(“构”)并非凭空(“虚”)而来,它应该从作者的真情实感出发,应该“实构”。如果《春草园》的作者在生活中没有接触和了解过那些生活原型,他就不可能有那些感受,也就不应该去写这本书,如果违心背意去写,写出来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样的话,作品不是叫真实的虚假就该叫虚假的真实。

问:你说,作者的灵感是模特触发的,作品表达的个人感受是艺术家全部人生经历凝结而成,恰巧是,你这话并没有否定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之源,没有生活真实,何来艺术真实?

答:我不用否定作者的感受来源于那一份只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生活经历。任何人都不会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就什么都没有了。生活本身是一个实在的过程,无真假可论,它与艺术作品的真假并无关系。如果“虚构”不是指作者的违心背意,那就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

问:艺术有理由比生活更理想化一些,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意在追求一种人生的完美。你不想把艺术形象写得“过分高大完美”,大概是为了回避“虚假”之嫌吧?

答: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人人都会有理想,人生是对真善美永无止境的追求,艺术不会没有这种体现,但这决不应该是指所谓的“高大完美”。如果要追求那种“高大完美”,也许不难,理论家们多有暗示,这里面有个“障眼法”。《春草园》则不愿意欺瞒读者,尤其是当理论家们把虚假说成“高于生活真实”的时候。

问:就不说“高大完美”吧,要求作品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真实地描绘来,这没有什么不好。

答:首先是不可能,这在前面已经说到了。何况,模特在画室里表现的仅是她生活的一方面,一瞬间,原型也同样不可能被作家完全了解,这又怎么写得出他们的真实来?艺术创作的选材取景,补充移植都必然包含作者爱憎褒贬的感情倾向,这对于模特或原型来说,就更不会是真实的了。

问:你如此执着地强调作者主观感受的真实可以理解。我想,《春草园》的主要人物彭石贤大概是以作者为原型吧,我相信作者一定有过与他类似的生活经历,是吗?

答:彭石贤的原型有许多个,一些主要事件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但通过他表达的却只能是属于我的人生体验,不只是彭石贤,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所能表达的也都这样。

问:难道除了“我”就不存在别人?你不是已经写到了别人?能说你写李超兰不是为了表现她而是为着表现你自己?

答:我想要“真实”地表现李超兰也不可能,这至少要得到她的授意,但我没有,也不以为有这种必要。世界等于我加别人,我包括不了别人,别人也替代不了“我”,没有个体就没有整体。是的,我的作品肯定会写到别人,但那是别人进入了我的生活。比如,书中写道:“李超兰与彭石贤分手时泪流满脸,却不肯再说一句话了。”这是我对我生活中的李超兰的一种了解、认识、判断或印象,这个描写的真实性只能就我的主观意识而言。当然,如果读者中的李超兰们能够认同这个描写,觉得符合她们的生活体验,这描写的真实性才会属于他们。

问:你真的认为艺术创作只为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答:是真的,任何艺术品都是作者感情与意识的“载体”,文学创作不过是将作者的个性化而成为白纸黑字,“文如其人”便是这个意思。严格地说,没有个性的艺术不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每个人的生活感受都具唯一性,我的艺术只在于表达“我”的唯一性。越是个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