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越沧海追穷寇评剧唱词 > 第282部分(第1页)

第282部分(第1页)

其实,只要稍微回想一下钱惟昱起兵的时机,就不难理解这个契机的优越性了——当时全师雄刚好在汉中兵变,号称聚众十万,自然可以吸收宋人大约两三成殿前司禁军兵力。但是因为赵炅是杀兄篡位的,在调动了两三成宋军平叛后,他不得不梯度放出更多人防备自己人——毕竟汉中的北边就是关中,如今赵炅虽然篡位了,但是他侄儿赵德昭并没有过错,赵炅也没法把这个先帝嫡子杀了,人家还站着山南西道节度使,霸占着关中一定的权力和影响。若是留关中的监督兵力比入川的少,谁知道赵德昭会不会万一如何如何……同理,为了防备放在关中的禁军将领们万一有对赵德昭同情的,所以赵炅在汴京和洛阳还得放比关中更多的禁军留一手。这几个方向的兵力一挤占,导致了吴越人猝然法难之时,北宋在东南有一个普遍的短暂空虚被吴越人逮住了。

与淮南情况相似的,自然还有汉南了,汉南战区的吴越军乃是由林仁肇全权督统节制,也拥有大约七八万人的亲从都兵力。原本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荆南节度使高家的地盘,在周行逢高保勖死的时候是被北宋瓜分到了。如今因为吴越水军突然从鄂州突入汉水,并且在短短旬日之内彻底霸绝了汉水的制河权,汉水南部的郢州、复州、江陵、陕州、归州五州之地也在上半年的时间内被吴越军队先后夺取。吴越军队最北端一直打到襄阳、樊城一带,并且克复了襄阳城,只是因为襄州是地跨汉水两岸的大州,所以汉水北岸以樊城为代表的部分土地还在宋人之手。在中路,越宋两军便一个据襄阳、一个据樊城,在那里隔河相望转入战略对峙。

第455章 一步之遥

“泸州大捷!伪宋殿前司马步水军三万众全歼,宋将曹彬弃暗投明,重归我大周!”

“原蜀伪都成都光复!凶逆王全斌授首!控鹤卫右厢全歼,宋殿前司马步军四万覆灭!剑门关克复!”

“淮南重镇寿州光复!吾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讨逆匡正大军所到之处,赵逆如滚汤沃雪,土崩瓦解!”

“荆南节度使首镇江陵府大捷!亲从都副点检林仁肇林大帅克服江陵!”

“汉南咽喉襄阳大捷,歼灭宋军汉南禁军厢军余部两万余众!即日将解赴杭州献捷……”

……

一连串的捷报,几乎是每隔半个多月就有一封重磅消息传回杭州,以至于整个显德十五年春夏两季,江浙各州的人心士气都处在一个极度爆棚的状态。

在各处酒楼茶馆,街头巷尾,百姓官民几乎一空下来都养成了见面就讨论前线战局的习惯。比如说这一日随着蜀地和汉南的捷报陆续传来,在杭州清河坊的和乐楼内,便几乎所有人都在谈战局。

“听说了吗?前军又打了胜仗了,蜀地已经转瞬光复了,听说那些蜀人民壮义勇见到王师前往,哪个不是箪食壶浆喜迎王师?伪宋殿前司偌大的名头,想不到在我王师面前不堪一击啊。”一个看似富商模样的中年发福男子自得地说着,好像大胜仗的是他自己一般,说完似乎还意淫着将来自己的商路可以货通蜀地。

“那是自然,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一番话一说出来,明显就是掉书包的读书人。读书人就是喜欢宣扬仁政,然而自古以来打仗输赢实际上和君主仁不仁大多没有关系,以至于那些阉割儒家理论的读书人往往会憋得内伤。现在自家大王本就是士林声望天下无双,居然领兵打仗都那么能耐,怎能不戳中读书人们的g点,让他们每隔个把月都自慰一把。

五代因为战乱,各大政权都很缺钱,商人的地位还没有后来宋朝那么低——当然了,主要是五代时候读书人的地位也没有后来宋朝高。吴越虽然文风鼎盛,然朝廷一样重商,所以读书人也不至于在商人面前就产生什么碾压性的优越感,此时大家谈的话题志同道合,自然也就可以攀谈到一起,和乐楼内只要稍微有点身份体面的,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商人居然都混作一团了。

在座一个豪商请客,给一桌谈得拢的书生们付账,随后坐拢来一起谈论,说道:“这位仁兄有礼了,愚弟倒是有些不解。如今虽然我吴越打着尊奉大周的名号,然大周已无天子,蕲王年少无知,只敢自居监国,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为何大王如此谦退,军事上都已经对伪宋形成了三面大捷,却依然迟迟阻却天下人望不肯称帝呢。”

“唉!此话可要慎言!咱大王可是出了名的忠义之辈,素来不肯僭越,那是大王名节,咱只能尊重敬仰,怎可妄加议论。”

“范兄这话可就拘泥了,这位蒋大掌柜也是明州蒋氏中人,最是儒商中的豪侠忠义之人。他这般说也是仰慕大王巍巍功德而已,并没有丝毫不敬。而且——”只见那范姓书生一旁另一个同伴说着,到了此处便压低了声音,拿折扇挡了半边脸颊,才续道:“某却是听家兄所言,如今朝廷战局形势一片大好,连淮南的蕲州都光复了。蕲王前日私下对大王言道自己年幼德薄,又不通军政文治,加上身子从小体弱多病,实在难当监国重任,请求重新就藩呢。”

“啥?蕲王请求就藩?难道是还要回到蕲州去么?如此岂不是连监国都没有了,咱就一个藩国的名声和伪宋抗衡,却是以谁挑头呢?”

“去蕲州还是次选了,听蕲王和卢国公的意思,若是可以把蕲州税赋交还,信州改封给蕲王做封地,让他此后常年在龙虎山张天师那里养病,才是上上之选。若是那般,说不定将来就要移封为信王了。”

“还是崔兄消息灵通——崔兄的族兄在通儒院内,那是常知制诰的,所言定然不假。不过可要小心泄露了朝廷机密!”

“无妨,只要几位兄弟别再多外传即可。”那崔姓书生淡然说了一句,实则也不大在意。他的堂兄便是已经在通儒院做了好几年学士的崔仁冀,如今的吴越国已经设置了六部,六部长官都是“尚书”,按说人臣之位也算够了,吴越王称不称帝,他们都是尚书。然而“翰林院”这个皇家秘书机构因为太敏感,而且徒有虚名没有实利,所以钱惟昱一直压着没让设,至今还用“通儒院”干翰林院的活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