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感人肺腑的八十篇情感故事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

2003年7月1日,甜甜职高毕业了,我去学校接她,老师告诉我,她已经外出打工了,我很欣慰,女儿可以独立生活了。但是她一个人出门在外,我很担心,我几夜都没有睡,直到她同学的家长李阿姨告诉我,甜甜和她女儿在一起,我才放下心。只愿,甜甜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2006年9月9日,我知道甜甜结婚了,男方的条件还可以,虽然她没有让我去,但我还是给隔壁的邻居派发了喜糖,祝贺了一番。我愿,他们可以恩爱到白头。

2007年6月8日,萧易的母亲过世了,我本想要甜甜回来,但是,她离得太远,来回很麻烦,就没有打电话给她,只愿她可以谅解我。

2007年6月15日,县委给我评了一个孝顺道德模范,我很高兴,打了电话给女儿,电话响了很久,没有人接。我愿这个荣誉可以让女儿离开孩时的生活阴影。但我错了,后来女儿接了电话,还没来得及说她就挂断了……

……

2009年7月8日,我感觉到多年劳碌留下了很多病根,到处都疼的厉害。我把娘家给我陪嫁的玉手镯摘了下来,放到装星星的盒子里。我想这是我唯一可以留给甜甜的东西了。

2009年8月9日,我真的感到自己不行了,好心的邻居打电话给了甜甜,看来我不可以看到女儿最后一面了。我想甜甜一定会急着赶到,愿她一路多加小心。

2009年8月10日,我意识很模糊,把家里的一切交给了邻居,让邻居记下了我一生中最后的心愿,也是第999个心愿。我愿与萧易在同一培黄土下长眠。

看着999颗星星,读着999个心愿,甜甜一下就懂得了很多很多,屋内的甜甜早已泣不成声;屋外的彩云却像火一样红艳……

………【第八十七章 栀子花时间】………

门前那株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这株栀子树是母亲去年栽下的。记得弟弟问母亲:“这株栀子树只有这么大,什么时候能开花呀?”母亲枯瘦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不用急,到了明年就会开花了。”这株栀子树今年果然开花了,但母亲却看不见了,她带着无限的眷念,离我们远去了。

父亲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前,静静地守候着这株栀子树。他与母亲相濡以沫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日趋苍老,母亲却遽然离开,真令他有些措手不及。他性子倔强,沉默寡语,本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现在他却有些茫然,有时面对身边的琐事竟不知如何应付,每次有什么事,总是把我叫来,让我拿主意。望着父亲佝偻的身影,微微斑白的头发以及他略带痴呆的神情,我心中一片酸楚。

一个多月以前,栀子树还没有开花的时候,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手术后一个星期,父亲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走动。我和弟弟轮流照顾他。每次谁从家里来医院,父亲总是要问,栀子树开花了没有?我们摇摇头,父亲黑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口中喃喃念着,怎么还没有开花呢?一边又嘱咐我们要记得给栀子树浇水。两个星期后,栀子树终于开花了,开始只有一两朵,且花极小,洁白的花瓣微微开启着,好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带着一些羞涩的表情。父亲听说了,显得十分高兴,直说要回家看看。这时他伤口已经慢慢愈合了,也能下地行走了,不过我和弟弟希望他在医院再住一段时间,多观察一下。父亲却生气了,执意要出院。

出院那天,父亲非常高兴,精神也十分好,一回到家,他便马上来到那株栀子树前,喜孜孜地看着盛开的栀子花,那神情极像一个小孩。我不知道父亲是单纯的喜欢栀子花,还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们都极少提及母亲。因为每次提到母亲,只会让我们三个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记得有一次无意中说到母亲的病,父亲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声音颤抖地对我和弟弟说,我……我对不起你们的妈妈,她病了那么多年,我没有照顾好她,我真是该死呀。父亲的话好像一根根钢针,猛地刺入我们的心里,我们三个人一起哭了起来。

父亲身体本就不太好,现在刚刚出院,更显孱弱。我和弟弟总是说一些让父亲高兴的事。母亲去世后,我和弟弟似乎陡然间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我们明白,只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和无私的感情。

我请了一个长假,在家里陪伴父亲。门前的栀子花依旧烂漫地开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在我上班去的时候,我问父亲,我可以折一些栀子花带去吗?我在一个偏僻的乡下工作,我需要这静静的花香伴我渡过孤寂的光阴。父亲同意了,亲自为我折了几枝栀子花。

来到乡下后,我找来一个矿泉水瓶子,到河里灌了水,把花插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花瓣有些黄了,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那一刻,我心中温暖而又黯然。

………【第八十八章 书报亭放飞的梦想】………

周菲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高才生,一年前留校当了老师。

她的父母都是上海人,相差17岁,他们的恋爱是艰难的。最终,妈妈为爱离开了自己家,住进了爸爸不到8平方米的房子,没有婚纱,没有结婚仪式,没有人来祝贺。婚后靠做些小生意为生,直到今天他们都没有医保。

周菲两岁时,她家的老房子要改造动迁。别人家有钱,有单位,有亲友帮助,周菲家却什么都没有,眼看着一家三口要睡马路了。爸爸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困难,被允许在23路电车终点站旁搭起了一个铁皮书报亭。这个2。5平方米,还没有一张大床大的书报亭就是他们一家三口吃喝拉撒睡、安身立命的地方。车站的工作人员同情他们的境遇,让他们到车站的卫生间里用水洗漱。

白天他们在这个书报亭卖报,晚上就挤在这个书报亭里,周菲的爸妈连腿都伸不直。他们在这个2。5平方米的空间里,春去冬来,熬了3年。冬天寒风凛冽,到处透风的铁皮屋,让人仿佛睡进一只冰袋。全家人经常半夜冻醒,然后紧紧搂成一团盼着天亮。夏天,更让人难受,太阳把铁皮屋晒得像个大烤箱,晚上只能睡在马路上。遇到*,书报亭在晃动,他们在一片漆黑中祈祷着“家”不要倒。周菲对那时的记忆已有些模糊,但那种恐惧和茫然,让她至今还不寒而栗。

1993年,周菲家终于搬进了新公房,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但这是他们真正的家了。房间里放不下两张床,爸妈只能给周菲买了张能翻折的沙发,白天是沙发,晚上翻下来就是床了。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周菲的头几乎就跟爸爸的头靠在一块儿。空间狭小,让人有些压抑,父女间的交流却更多了。爸爸十多年来,养成了习惯,每晚要躺在床上问问女儿一天的情况,给女儿一点建议,讲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大学里5块钱过10天

上海音乐学院曾经是爸爸年轻时的梦想,很希望周菲能代他圆梦。可是周菲从来也没学过任何乐器,家里根本没这个条件让她学。周菲发现有个艺术管理专业,只要高考成绩好,不需要音乐专长。周菲填报了这个专业,如愿考上。

一想到每年1万元的学费和其他开销,周菲就跟爸妈一起陷入了苦恼。周菲向学校申请,最终免了她第一年一半学费。但是老师告诉她,免学费只能有这一次,以后想免学费就要靠自己考奖学金了。

周菲没有选择住校,每天走读。这样辛苦很多,家在浦东,学校在浦西,相隔很远,却省了一年1500元住宿费。周菲每天早上骑10分钟自行车到离车站不远的超市,把车停在那里,然后等一辆没有空调的普通车,花一块钱。下了车,她还要走20多分钟才能到学校。周菲一直没有换别的车,只因为不想多花车费。春夏秋冬整整四载,下雪天,她曾在这条路上摔倒好几次,暴雨天曾在这条路上湿透了衣服和鞋子。她不止一次**地回到家,妈妈总是会把她抱在怀里,爸爸总是摸摸她湿透的衣裤摇摇头。每次,周菲都笑着说没事,到家就好了,换身衣服就行了。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周菲申请了学校勤工俭学的岗位,8元1小时,每月能拿到200多元。这200多元就是周菲一个月的生活费,包括车费、手机费、饭钱,有时还要买书。4年大学,周菲没有向妈妈要过一分钱的零用钱。别的同学一顿快餐就是二三十元,她只能算着钱吃饭,每顿饭都不超过2块5角。即便如此,到了月末她还常会饭钱不够。这就要靠馒头度日了,馒头几毛钱一个,就能吃饱。一般她买一个淡馒头再加一个菜包,先吃淡馒头把肚子塞饱,再吃菜包子,让嘴里有点味道。大学好友给她起了个名号,叫“馒头公主”。

有次月底,扣除车费她只有5块钱了,算算离拿工资的日子还有10天。妈妈还问过她,身上钱够不够用,她总说有。那10天,她每天午饭就是一个淡馒头。等拿到勤工俭学的工资了,她才回家笑着跟妈说她有多厉害,5块钱过了10天。妈妈听了,背着她,眼泪流了下来。

或许在别人看来,周菲过得太苦了,可她自己并不觉得。她觉得靠自己,很充实很满足。学校食堂里1块8角的番茄炒蛋加青菜白饭是她吃得最多、也是最喜欢吃的了。经济紧张时,学校超市里1块5角一包的饼干也能混一两顿。一次,她看到面包房里有打折的3元一袋的小餐包,她买了一袋挨了三顿。有时过了一个月,算算自己用这200多元做了多少事,她会开心得有些骄傲,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因为缺乏营养,160厘米高的周菲体重一直都没有超过45公斤,脸色也一直不太好。大二时,学校组织义务献血,周菲报名参加了,但因为体重不达标,医生不允许。

除了如何省吃俭用,周菲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要拿全额奖学金,整个系四个年级只有两个名额,太难了。这对别人而言只是努力的目标,对周菲却是不得不做到的事。周菲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两次获得全额奖学金,一次5000元的二等奖学金,还获得一次全国性的奖学金15000元。爸爸替周菲算了算,周菲大学4年不但没花父母一分钱,反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