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往后一比,对自己的父亲说:“爷爷在后面等你,说很满意你这次的做法。”
“啧,我稀罕他的满意……”周景洋不满地嘀咕,但还是忍不住往周离身后看。
这一年回来,他没见着周老爷子几面。而且每次见面时,对方都黑着一张脸,对他极不耐烦的样子。
他脸上不现,但偶尔独自一个人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郁闷的。
他透过周离的肩膀看过去,发现周老爷子正站在码头上向着这边看,目光与他交汇时,缓缓点了点头。
他脸上仍然没有笑容,但周景洋心里一块大石头却陡然间落下,顿时觉得这一趟去欧洲真是太值了。
他笑了起来,一拍苏进的肩膀,道:“来,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他不是一个人下船的,身边除了他那个助理以外,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这人长相削瘦,花白的须发在海风中飘舞,穿着一身青布棉袍,一副旧式文人的样子。他精神矍烁,自从下船起就盯着苏进不放,苏进早就注意到他了。
周景洋介绍道:“这是王先永王大师,著名的国学大师,之前在剑桥大学求学,这次是专门为了文交会的事情回来的。”
王先永王大师?
这个名字有点熟悉,苏进很快就想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听过的了。
当初在植物园与埃德加舌战的时候,对方就提到了这位国学大师。
当时他举例说华夏的文化研究水平不行,就连王先永这种大师也要到剑桥大学华夏系留学。
王先永在华夏国内的名声似乎很不小,当时就引起了周围的哗然,让在场的大家都很有点沮丧的感觉。
苏进注视着王先永,对方与他对视,并不回避。
这老者目光清亮,还带着一些孩童般的好奇,苏进一瞬间就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这种学者,醉心自己的专业研究,根本不通外务。对他来说,剑桥大学的华夏系研究得深入,对他有益,他就去了,并不会考虑也不会在乎自己这一行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这种人,也许欠缺了一点人情世故,但是世界文明,本身就是靠这样的人一代接一代地推动向前的。
苏进的表情温和下来,对王先永行礼,叫道:“王大师。”
“我知道你。你的名气可大了。”王先永好奇地打量着苏进,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就是为了你回来的。我这里有份古藉,你能帮我修修吗?”
现在还有大事要做,一整排领导等在后面,王先永先跟苏进讨论这种事,简直太不通情理了。
周景洋正要说话,就听见苏进很平静也很理所当然地说:“在看到实物之前,我不敢保证,不过我会尽力而为。”
“哈哈哈,那就提前多谢你了!”王先永爽朗地笑了起来。
周景洋这才接过话题,跟苏进介绍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这次跟他一起回来的除了王先永,还有剑桥大学的其他一些教授,以华夏系的为主。一直以来,他们全力研究华夏文化,这就是他们一生的事业。
现在有了一个这样文化交流的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大量文物,他们当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过来。
同时,文交会的项目之一,位于沪城华夏馆东翼的,是一次大型文化交流论坛。
所谓论坛,当然就是发表论文、进行研讨的场合。
到时候,中英双方的教授都将上台演讲,文物局的专家也预定了一个席位,专门讨论文物保护法。
这些教授本来是打算坐飞机过来的,但飞机十多个小时时间实在太大,坐着难受,爱德华宣称会把伊利莎白号一路开过来,欢迎专家教授们同行,他们当然就乐得上船了。
这几天他们在船上吃喝游玩,演讲讨论,过得非常开心,现在在船舱里没有出来,回避一下华夏的这个迎接活动。
“对于这一批文物回归,他们有什么想法?”苏进问道。
“各有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周景洋公平地说,“有的很不满意,觉得伤了面子;有的觉得华夏文保环境不行,文物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有的觉得华夏文物就应该归还给华夏……这几天光是这个议题,在船上就吵了好几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