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又哭道:“求大人开开恩吧,家里十五六岁的大姑娘,整天光着屁股,可怎么嫁人啊?”
林远问手下:“后方没有运来吗?”
参谋连忙答道:“是运来一批,可是这两天下雨,道路泥泞,布料从火车上下来之后,时辰都耗在马车上了,而且后方的布料也断货了,现在正在江南一带调拨。”
林远点点头,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可没有条件把化学纤维搞出来,林远好好劝慰了老汉们一番,保证布料很快就能发到百姓手中,老汉们这才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林远突然明白了那些缺少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道路!
现代中国曾经有一个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现在的林远的来说,简直就是真理,这个时代的土路承重能力实在是太差了,罗超英曾经想制造一批105毫米口径的加农榴弹炮,这样口径的火炮足以让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指挥官心动了,可是后来一计算炮身的重量,再看一下道路的承重能力,这个想法就彻底放弃了。
林远要在东北建造大型的钢铁厂,原料和设备只能从琉球运来,钢铁冶炼的大趋势就是高炉大型化,所以需要运输的东西质量一定会很大,那时候路面无法承受,走上几步就要把车从泥坑里面抬出来。
更重要的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物质交换极为频繁,就以钢铁工业为例,炼焦的过程能够产出大量的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运送到化工厂,生产出的化工品又可以为提高钢铁质量做贡献,当然,这只是千千万万的例子之一,这些物质的运输,不可能单单依靠铁路,你不可能把铁路修到工厂门口去,如果把铁路比作物质运输的主动脉的话,公路就是主动脉上的支脉,通过它们,才能把营养送到需要的地方。
更让林远欣喜的是:在这个时代,要修建承重能力强的路面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已经确定使用水泥加石子作为铺路的材料,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而成的,两样东西都很常见,烧制方法也有。
因为没有先进的搅拌机和铺路机,所以路铺得一定不会快,那就需要把有限的水泥用在关键的地方,也就是钢铁厂和矿山的旁边,借鉴新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林远决定在离本溪铁矿不远的鞍山建立钢铁厂,在抚顺开采煤矿。
所以林远初步拟定从辽河口修筑公路,这样从海路运来的设备可以直接在辽河口附近的营口港卸货,然后通过公路运输进入铁路运输,把设备运到铁路线上的站点,再转换为公路运输送到工厂和矿山。
修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就需要大量的钱,俄国人和英国人送的钱一时拿不到,那就把吉林银元厂的银子先拿出来,用于道路建设。
正在这时,清廷送来一封密电。
277 火药味十足
密电上写道:“授命林远为钦差大臣,李经方为谈判参议,与俄国商谈停战事宜。”林远看到这份密电也不意外,伊利亚已经和他说过停战谈判就要开始了,而且国家财政已经是捉襟见肘,战局也已经平定,停战谈判也就是水到渠成了。林远一面命人烧制水泥修建公路,一面准备谈判的事情,金钱的驱动永远比行政的驱动更有效率,在林远银子的刺激下,很多人加入到公路修建中来。修路赚钱的消息传到了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的山东,不少人为了赚钱都漂洋过海,来到营口等地建设公路,有的人就选择在东北定居,无意间促进了东北地区人口的增长。
谈判定在海参崴进行,这是俄国远东舰队的所在地,俄国人这么做也是想炫耀武力,借此向林远施加压力,俄方代表格罗杰科一直对战场上的失败耿耿于怀,一心想在谈判中给清廷使团些颜色看看。
尽管要谈判,可是林远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因为双方只是处在停战状态,这种状态并没有用法律形式固化下来,俄国人随时可能发动反攻,所以林远精心部署了防御兵力,然后才赶到吉林和李经方一行人会合。
从吉林出发东行,就抵达了珲春,这里控制着中俄通道,还是被俄军占领着,俄国人在这里修筑了直抵乌苏里斯克和海参崴的铁路,在众人的护卫下,林远,李经方一行人登上了火车。
列车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中穿行,林远问李经方:“关于我们这次谈判,上面有什么指示吗?”
李经方说道:“上面的意思是:让俄国归还这次侵略得到的地方,两国的边界维持《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状况。”
林远问道:“上面没有废除这两个条约的意思?”李经方说道:“那些不过是蛮荒之地,就算是让给俄国人也没什么关系。”
林远点点头,没有说话,火车终于抵达了俄国远东舰队所在地——海参崴。
一行人下了火车,俄国首席谈判代表格罗杰科就带人在站外迎接,简答寒暄几句,刚刚走进海军基地,就听见“轰隆”一声巨响,李经方被吓得“诶哟”一声,正赶上脚下是一处台阶,一脚踩空,打了个趔趄,官帽从脑袋上掉下去,咕咕噜噜地滚出去好远。
早有随从上前捡起帽子,掸净灰尘,给李经方带上,格罗杰科见了,大声笑道:“这火炮声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皇帝陛下可没有怕炮声的懦夫。”说完,俄国使团的人都笑了起来。
李经方见到被嘲笑,心中恼怒,可也无可奈何,只得冷笑两声,林远看了看表,已经是十二点钟了,俄国海军要塞都有报时炮,每天中午十二点就会鸣炮,林远见到格罗杰科嘲笑李经方,心想:“这次谈判看来火药味很浓啊!开头的士气要是被打压下去,以后就不好办了。”
于是林远笑道:“我们的炮,从来都是见到敌人才放的,从来没有自己放炮给自己壮胆的,所以李大人才惊讶了一下,不知道这个规矩是哪个懦夫订的。”制定这个报时炮规矩的人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他在俄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被俄国人尊称为彼得大帝,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屈指可数,林远一开口就把他骂做懦夫,格罗杰科的眉毛一下子就竖了起来。可是两国外交不是市井无赖相斗,哪能因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格罗杰科只得忍气吞声,心里憋着劲要给清廷使团难堪。
格罗杰科小声地对手下说道:“把一会儿会面的地点改在千里阁。”
这座阁楼建在山顶,原是清廷所建,后来海参崴被俄国抢占,自然也就落入了俄国人手中,俄国人见到此处风景秀丽,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行扩建。
格罗杰科要在阁楼谈判,目的是要让清廷的使团大大地出丑,这山虽然不算陡峭,可要爬上去也够累的了,清廷使团中,除了林远,其余哪个平日里不是养尊处优,要爬上这山,可够他们受的了。
果不其然,李经方和随从们到了山下便一脸难看,格罗杰科看着李经方犹豫不前,心里那个乐呀,得了便宜他还卖乖,对李经方笑道:“李大人,我虽不是很懂中华文化,可也知道很多文人都爱名山大川,山上风景秀丽,大人怎么不上去啊?”
林远走到格罗杰科面前,直接用俄语笑道:“将军阁下既然懂我中华文化,当知道这文人登山,多是三五结伴,如今我们呼呼啦啦一大帮人,一起上去实在不雅,要不这样。”说着,林远回过头,对清廷使团众人说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一个人上去。”
林远是使团的团长,他说的话就是命令,格罗杰科一个外人,自然不好反对,只得同意了,今天的谈判只是换验政府公文,林远拿上了公文,冲着山路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上了山路。
格罗杰科带着几个随从在后面跟着,他见到林远先行上山,不由得暗暗发笑,格罗杰科酷爱登山,也精于此道,他决定一会儿超过林远,再在林远前面叫他快点走,借此机会好好嘲笑他,格罗杰科主意打定,暗暗加快了脚步,山路并不狭窄,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