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玩明日之后能赚人民币吗 > 第151部分(第2页)

第151部分(第2页)

当然,徐辉祖对宁国与庐州两府的援兵也不抱希望,现在这种局势下,那些卫所的驻军不投敌就值得表扬了,还想让他们去拼命?那是强人所难。而且各级地方将领都如墙头草一般观望,根本不会带人去拼命。

地方军是指望不上的,现在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上直卫的禁军,而徐辉祖现在已经在筹划着在金陵与来攻的两路叛军决战,他知道,只有把来犯的叛军主力打垮,才有可能平定这一次叛乱。

相比于从荆襄来的那一流民军,从浙江方向来的“海盗”军更让徐辉祖头疼。这支军队虽然兵员不多,不过有很多战船,水陆齐进,沿江各府州县纷纷沦陷。而江浙一带本就是朝廷的钱粮重地,这一带沦陷,就是端掉朝廷的饭碗。

占有钱粮重地,“海盗”军手上有钱,一路招兵卖马,发展十分迅猛,近十万叛军已于昨日乘数百战船兵临扬州城外,只要攻克扬州,就能与流民军遥相对应,对金陵形成夹击之势。

“钦儿,那些缴获的火炮都装到战船上去了?”徐辉祖对儿子问道,他可是知道的,金陵保卫战的重点不在守城,而在于守江,最重要的战场不在陆上,而是在江上,所以训练水师最为重要。

“孩儿已经让船工安装了,只是那些火炮太过沉重,一船战船无法乘载。大福船虽可乘载,只是火炮威力太大,只试发了一炮就将船板震裂,实在不堪于用。”徐钦皱眉道,其实这些火炮是从紫金山上缴获的,是叛军留下来的大型炮。

这些大玩意儿射程远威力强,轰破宫城的就是它们。只可惜,明军拿到了这些玩意儿,却没法装到战船上去。

“海盗能把火炮装上船,我们为何不可?让那些船工多想想法子,尽量把火炮装上。对了,让城内的铁匠想法子仿制这种在炮,告诉他们,每造出一门,咱们公府就用一百两银子收买。”徐辉祖正色道。

其实,徐辉祖对火炮也是又爱又恨,他知道,这些大家伙是出自北平城的那个炼铁厂,他也知道,北平军早就不用这种大玩意了,而是改用更加轻便而且威力更大的钢炮,这种大铁管子其实是北平军的军备升级之后的淘汰品。

虽说只是淘汰品,这些大铁管子还是十分可怕的,它们重达千斤,炮口有碗口粗,威力大射程远。炮管上还加有铁箍,很少炸膛,真是结实又耐用。可偏偏,这种大玩意是北平城出品,诺大的大明朝却搞不出来。

徐辉祖也认识到了与明军与北平军的装备差距,也计划像北平城那样大开炼铁厂,只可惜一直没有办成。一方面,朝廷上有文官掣肘,朝廷也出不起经费;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弄不明白铁水是怎么炼出来的,派人去北平城偷师,却都是有去无回。

自己搞不出来,徐辉祖也想像海盗那样,向北平城定购火炮,不过北平军与明军势成水火,人家肯定不卖。就算人家肯卖,远水也解不了近渴。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身份卑微的铁匠,希望他们在重赏之下智力大爆发,攻克炼铁铸炮的大难关。

“父亲大人,我军缴获火炮本就少,水师更当多多配备铜炮与火铳,水师现存各类火器皆不足,应当赶制。”徐钦建议道,他也比较精明,知道铸造火炮一事急不得,只能靠各种小型火器来缩小与海盗军的装备差。

“好吧,让工匠连夜开工,赶造小火铳与火箭。而外,水师训练一刻也不能停。我朝水师去年新败,现有水师将士多不习水战,难以为战?!”徐辉祖说到这,眉头更是皱成了川字。

没办法,几年来四处征战,特别是这三年来一直跟北平军对战,朝廷这点小家当几乎全部败光了,现在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可偏偏朝堂上那些大臣还认不清形势,整天吵架骂人却全无建策,别人提出了建议,他们又处处掣肘,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268章 征服者

四月十二,如落水狗一般辽军残部终于逃回到了他们在辽东的大本营——辽阳,他们的后面当然还跟着一支穷追猛打的北平军。辽军好不容易才逃进了城,朱高煦一面派人关紧城门准备死守,一面清点城内的军民,同时派人去向“老朋友”朵颜三卫求救兵。

只可惜,朵颜三卫现在也是自顾不暇。由于从北平城交易到了很多兵器和盔甲,鞑靼部实力大增,开年之初就与朵颜三卫连连开战,并于三月中旬大败朵颜三卫主力于蒙古草原东部,现在朵颜三卫也像丧家犬一般被鞑靼部追着跑路。

朵颜三卫各部落相继退到了辽东林海之中,原来那一片肥美的牧场落入到了鞑靼首领鬼力赤的手中。牧场扩大了,鞑靼部开始大力发展养羊业,因为北平城那边大量收购羊毛,羊毛的收购价也较高,养羊比养牛马获利更高。

而养羊业一旦发展壮大,成为鞑靼部的支柱产业,那鞑靼部对北平城的经济依赖性增强,两者的关系当然日趋紧密,如果不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鞑靼部暂时是不会与北平军为敌的。

听到朵颜三卫部战败的消息,朱高煦又气又急,因为他不但找不到援兵,还要多面对鞑靼这一个敌人。而鞑靼部跟北平军是同盟关系,不帮北平军打他就算不错了,他不敢指望鞑靼部倒戈帮他。

西边的蒙古人指望不上了,北边的女直部落也是没法指望,不久前随辽军出征的就是女直部落的主力了,而且基本上都成了北平军的俘虏。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惨,直接被战败的朵颜三卫各部落排挤到更北寒的地带去了。

至于东边的朝鲜,那就更没法指望了,朝鲜刚刚经过战乱,而且是辽军给带来的,朝鲜人正忙于复国和打内战,自顾不暇,哪里有空搭理辽军。

由于看准了辽军已经成了孤军,围城的北平军倒也不急于攻城,赵全节让军队在辽阳城外扎营,同时派人不停地劝降。当然,以北平军对辽军的仇恨,是不可以劝降辽王朱高煦的,这一次劝降的对象是辽阳城内的普通百姓。

为了让辽阳城内的人心更加浮动,赵全节还非常体贴地告诉城内的百姓:开城门投诚者,赏白银一千两;擒获辽王以及诸将以献者,赏白银一万两;军**动放下武器投降者,非但不杀,还给分地,每人最少可分得五十亩,且十年免税。

北平军这一通劝降,城内的军民果然人心浮动,很多守城的小兵不是相互对望,就是偷眼瞧向辽王朱高煦的方向,那眼神,似乎就是饿急的饥民在看一颗黄灿灿的猪头,就连朱高煦身边的那些侍从的眼中都流露出一丝异常的光。

不过,这也难怪,所谓墙倒众人推,忠诚也是讲究智慧的。辽军新近大败,主力拼没了,剩下的人都知道跟着辽王朱高煦混,肯定是没有奔头了,这个时候是该考虑后路了。

朱高煦也发现部下的眼神有异,猛然抽出宝剑,砍在墙头上,怒喝道:“不可听信贼军蛊惑,胆敢有异动者,杀无赦!”

他这一声怒吼,虽然暂时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兵,不过效果并不太佳,因为下面的官兵都只是沉默应对,忠诚度依旧是直线下降。

朱高煦无奈地进了城楼,唯一跟随在他身边的只有道衍这个老和尚,其他亲信大将都把命留在了战场上,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殿下,将士人心浮动,只怕辽阳难守,此刻需准备后路。”道衍低声劝道。

“后路?本王还有后路可走吗?”朱高煦何尝不想留后路,只是北平军一真穷追猛打,明摆着就是要他的命,不论他逃到哪里,北平军都是不会罢休的。

“如今有三条路可退,一是带兵退入北边的深山老林,徐图再起;二是取海道远走海外;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