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歌词 恍然如梦 > 第41部分(第2页)

第41部分(第2页)

放下手里的食盒,我飞快的进屋,故意打开柜子,其实玉佩一直就在我的身上,不过,此时,我却不能让知道,身后有了遮挡,我迅速的取出荷包里的玉佩,停了会,才转身。他依然安静的站在门口,灌进来的北风让他的衣袍的飘了起来,不知是什么缘故,他的脸竟然那么白,好象比这玉佩更白得透明。

“给你。”我伸出手,他也伸出手。眼前白影一晃,接着,是清脆的一声落在耳中,我松开了那块玉佩,在他将将触及时,于是“匪石匪席”,就此一分为二。

我僵硬的站在那里,看他伏身拾起那两块碎玉,再看着他一点点从我眼前消失,就此消失……

这次的江南之行,虽然在时间上充裕了很多,不过沿途很少在城镇停留,感觉上,倒像是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在船上的日子,绝对是憋闷和无聊的,若是平时,大概不要几天,我就已经抓狂了。不过这次却不同,现在比起其他的事情来,我更渴望安静,一个人发呆也好,做点什么也好,耳边都最好不要有人聒噪。

这期间,十三阿哥来过两趟,不过看我懒懒的,十问九不答,也就不再来了。在一些年后,我想起自己那时的冷漠,依然觉得愧疚,不过当时,我真的觉得,只要多听一句话,多说一个字,自己的忍耐就会全部消失,进而崩溃。

勉强挣扎到了苏州,人已经瘦了一圈,每天却依旧没有什么饿的感觉,看到吃的,只觉得厌烦。

江南的三月,和我过去很多年记忆里的三月,是如此的不同。江南的三月,温柔而多情,不过我却无心细赏这里的美景,因为一年一度的万寿节到了。

虽然不比在宫里,不过康熙的生日依然办得热闹惊人,江宁巡抚、江苏织造、苏州知府全权负责万寿节的准备工作,不仅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设万寿道场,还发动百姓设黄幡恭祝万寿,加上全国各地官绅进献的应景吃食、书画、古玩、瓷器等源源不断的涌来,行宫里一时人来人往。

据说,康熙皇帝只接受了部分的寿礼,不过到了我这里登记时,已经是写字写到手软了。

我的字依旧丑得不敢见人,白天记了下来,晚上还要找人誊写,放眼行宫上下,会写而且写得好的人自然到处有了,不过我能劳驾的,却只有一个人。

胤祥的字写得很飘逸、洒脱,其实我不大能分辩出字的好坏,不过是凭一种很直观的印象,只要不是草书,好与坏,在我看来,还是挺明显的。

拿着我胡乱的涂鸦,站在胤祥的门前,我却有点犹豫,前几天挥苍蝇一般的赶人家走,如今又厚着脸皮来求人,不论是看着还是说起来,好象都不是那么回事。

就这么一时作势要敲门,一时又犹豫的退下来,折腾了一会,胤祥屋子里的灯却忽然熄了,天呀,我低头看看手里的东西,一个个类似墨团的文字,外一明天康熙心血来潮,要看看礼单,难道我就拿这个给他老人家过目?

不管了,睡了也要敲起来,我心一横,咬牙上去猛的敲了两下。

真的只敲了两下,当我第三拳挥向胤祥的房门时,门已然支的一声,开了。

用力过猛的我,晃了两晃才站稳,门里的胤祥,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怪了,不是都睡下了吗?怎么他睡觉都是穿着整齐的外衣吗?

“你没睡吗?”我有些奇怪的问。

“本来是要睡了,不过不知是谁,在我门前转来转去的,若是要进来吧,却偏偏不敲门,既是不要进来,却又偏偏不走。我正打量是谁呢?原来却是你。”胤祥笑笑说:“天也早了,什么事让你这么为难?”

“原来你是故意的。”我有些生气的嘟囔,不过却不得不笑着对胤祥说:“是有点事情麻烦您。”

“说来听听,究竟有多麻烦。难道你把什么贡品打碎了?”他猜道。

“我那有那么笨。”有些生气立刻反驳。

“那是什么?”他也不恼,只是笑笑。

“这个,能不能麻烦您帮我重写一份?”我拿出那几张写满“墨团”的纸。

“这是——贡品登记的目录?怎么会让你写这个?”胤祥看了半天,才艰难的分辨出我写的字,也难为他了,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竟然这样也能看个大概。

“本来是不归我管的,不过昨儿什么人进了几件古董,皇上看了心里喜欢,要随身带着把玩,又说这次的玩意留下的都好,叫不必交到内务府去,只叫我登记了再给李谙达收起来就是了。”我说,不知是不是这几天吃的太少,营养跟不上,站着和他说了这几句话,被风细细的一吹,人竟然有些摇摇晃晃的。

卷三 第一百零三章

有些事情,在后来回想起来,不能不感慨,好象真的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一般,偶然的巧合,往往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那天胤祥帮我重新抄好了那份贡品目录,不过康熙想起来要看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份,返回京城的路上了。

这次御驾没有直接返回京城,而是取道江宁,谒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清朝却是取明朝而代之的,所以当我听说康熙要去祭拜时,心里非常的疑惑。

正式谒明孝陵的日子,随扈的皇子、大小官员一律随行,康熙三跪九叩,规模和仪式应该一点也不比谒清孝陵差,我混在人群中,一路走着,却被一块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只有四个字,跟在康熙身边这几年,对康熙的字再熟悉不过,“治隆唐宋”这四个大字,分明是康熙的御笔,我想,大概是说朱元璋的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和宋太祖。

朱元璋的治国方略是不是超过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我实在是不知道,不过他大杀功臣的做法,却比宋太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明朝在历史上,也绝对不是什么强盛的时代,自然,站在这四个大字之前,我未免有些好笑,不明白康熙究竟尊重和推崇朱元璋的哪一点,以一个皇帝而言,只怕康熙做的更好一些不是吗?

这个疑惑,几乎是直到离开明孝陵时,才得以解开。从明孝陵出来时,外面已经聚集了许多的百姓和士子,没有官员的统一指挥,却跪在地上山呼万岁,我几乎忍不住要拍有拍自己的脑袋了,竟忘记了江南一直是反清复明各种活动的根据地,谒明孝陵只是一件小事,不过通过他传达出的意思却是深远的,难怪后人要说康熙有雄才大略了,他这招笼络民心的政治秀,远比八旗的铁蹄来得更有效也更轻易。看来,所谓的帝王之道,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离开江宁后,依旧是走水路,虽然康熙沿途要视察河工,不过比起在岸上的日子,水上的日子显然更清闲些。

于是这日,康熙看了会子书之后抬头,对站在一旁的我说:“婉然,拿你先前记的贡品目录来朕看。”

我应了一声,连忙回舱里取。却在返回的路上,迟疑了起来,当初求十三阿哥写的时候,是因为身边实在没有能替代的人,当时也是存在侥幸的心理,想着康熙未必就会看这个,所以没有仔细推敲,不过现在想想,却总觉得有些不妥,至于究竟是那里不妥呢?一时却也说不清。

就是这略微迟疑的功夫,李德全已自前面过来,看到我便说:“婉然,快点,皇上等着呢。”

有些忐忑的呈上了贡品目录,看着康熙接过来翻开,觉得心跳都似乎不那么正常了,小心的瞧着脸色,倒也和平常一般,却也不敢就掉以轻心了,直到康熙看到最后一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