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仿写偶像老爸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建议妈妈们只为孩子准备一个放置玩具的架子、一个鞋架及一个杂物桶等。让孩子自己筛选哪些玩具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玩完以后,一定要让孩子放回原处。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当然刚开始,孩子可能由于年纪小,不太配合。这时妈妈们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教导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只要习惯养成,以后不用你提醒,孩子就会把东西放回原处。

3.常自律

妈妈可以一起和孩子制定一天的工作计划,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时,就会得到一个“印章”,取得若干数量后,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父母亦可与孩子一起调闹钟,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孩子可每天观看工作清单,学会“今天的事今天做”。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当父母了解到孩子长处与短处,再按情况做出适当奖赏,让孩子从以成人的赞赏作为标准发展成为自律。

4.自己安排和自己负责

每次孩子出门玩之前, 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几次提醒,孩子便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当孩子要带东西出去而忘记带或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 妈妈们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

当孩子大一点,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后,还可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准备做些什么? 并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优劣和可能性。

5.找伙伴

儿童行为分析家们认为:从儿童6岁起,“伙伴”的影响力将逐渐超过家长,而“不教而教”的根本,就是利用假期及平时的双休日,给孩子找一个“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伙伴,让孩子跟他生活一段时间。

不过,在孩子和这个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把自己孩子贬得一无是处。当“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孩子领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妈妈们要做的是鼓励两个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几时做功课,几时打球,几时帮忙做家务,几时玩电脑游戏……相处久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从伙伴那里学到控制、忍耐与未雨绸缪的本领。

当然,这些方法的实施需要妈妈和家人的以身作则,因为每个大人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总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越早培养越好。当孩子成为一个不妨碍他人的人、友善忍耐的人、井井有条的人、生活自理且乐于助人的人、情绪正面的人的时候,妈妈们就可以品尝到孩子成功的果实了。

。 想看书来

责骂也有艺术(1)

当孩子调皮捣蛋、顽劣不听话,或慵懒好玩而荒废学习的时候,做妈妈的难免会啰唆或责骂孩子。在某些妈妈眼里,责骂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俗话说:“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

话虽这么说,但从培育教导小孩的观点来看,怎样责骂大有学问!简单、粗暴的责骂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所以,责骂也要分轻重,不能对孩子说出伤害性的威胁话,打击孩子弱小稚嫩的心灵。

经常听见有些妈妈责骂孩子道:“这么调皮,怎么会是我生的孩子。”或“你不是妈妈生的,你是路边捡回来吧,快滚出去!”或者“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等。更有甚者,有些妈妈的责骂还带着否定孩子的意思,如“看你一无是处,将来只有去扫大街,真叫人担心!”或者“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这么容易的题目也做错,真丢人。”

也许,妈妈们当时这么说,只是在气头上说的气话,当不得真,但这类恶意的威胁话语,无疑就像一把刀子一样刺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孩子会在潜意识认为这些话是真的,孩子听来会大受打击。

孩子自从出生起,就非常依恋妈妈,渴望得到妈妈的疼爱。等再大一点,就会产生潜在的不安全感,认为没有妈妈,自己就无法生存,心理学上称为“基础不安”。可见,孩子是很在乎妈妈是否爱他的,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如果妈妈经常对他说:“你不是妈妈的孩子”,或是“妈妈不要你了”这类否定的嫌弃他的话,就会激起孩子内心的不安,打击之大有时是大人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有些小孩子动不动就哭闹,甚至是离家出走,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由于小时候常被责骂,感觉到父母会抛弃他或不再爱他,精神上缺乏安全感。于是渐渐形成隐发性意识,一旦再发生冲突,孩子便成为不幸事件的导火线。可见,责骂也要讲艺术。

爱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高兴就抱一抱,不高兴就揍一揍。责骂得好了,不仅能够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能激励孩子改正进步。那么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来责骂孩子呢?

1.严厉管教要说明理由

前面我们就说过孩子天生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强制他做什么,他越不愿意做。你越是不讲道理,他越不会信服你。如果孩子对你盲目地服从,也就无从养成自己的判断力。所以,真正好的方法是,当孩子不听从你的时候,你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倾听孩子的意见,然后再告诉孩子:“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直至孩子心服口服为止。

2.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妈妈们是不是见过这样的镜头:孩子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玩起来了,一玩几个钟头。书也不看,功课也不做。这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估计很多妈妈会很生气地马上制止孩子正在玩的东西,大声说:“快去做功课!整天就知道玩,看你将来怎么考大学!”

可是,妈妈越是不准,孩子们越是要玩。这种强迫孩子学习的教育,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强迫孩子去做,孩子只会对念书感到痛苦,会讨厌学习;而且家长越责骂,孩子愈讨厌。

责骂也有艺术(2)

所以,当孩子在回家后玩乐的时候,不能简单粗鲁地制止,而是应该想办法转移孩子的兴趣,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例如妈妈可以问:“今天的功课做了吗?”或者“今天都学了些什么?老师讲了些什么问题?跟妈妈说说看。”或者“你觉得今天的功课有趣吗?哪里有趣?”等等,慢慢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当然,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不能简单地责骂,而是应该首先找到孩子不肯学习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和热情的关怀,帮助孩子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对读书产生兴趣,让孩子由不自觉而逐渐变为自觉地学习,才是最好的治本方法。同时,妈妈还有责任帮孩子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

3.不要一味地唠叨和催促

常看见很多妈妈怕孩子不用心学习,不仅在家从早到晚提醒孩子学习的事,而且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也不忘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教育。

有的妈妈看孩子吃饭吃久了,也不停地催促:“还不快点吃完,那么多功课没有做!”或者看到孩子做完功课,桌子上到处是书和本子,就又唠叨开了:“这么乱,赶快把桌子收拾干净!”

可是,你唠叨也唠叨了,催促也催促了,可结果如何呢?孩子下次还是照样该干吗干吗,照样吃饭磨蹭,照样桌子上乱七八糟。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唠叨只会令孩子讨厌,老调重弹不会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所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从小培养以外,还必须随时注意方法,不能一味地唠叨和催促。在你发出该做什么事情的命令的时候,要给孩子思考和行动的时间,不要急不可待,马上又去催。比如你可以这样提醒:“你今天有作业吗?功课做完了没有?那么你就不要玩太久,要记得做功课。”或者“做完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