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靖康耻到底发生了什么 > 第23部分(第2页)

第23部分(第2页)

种师道回答:“金人不懂用兵,孤军深入,并不可怕,可缓图之,日久其粮草不济,必将败退。少则半月,多不过一月,勤王之师大集,特别是西北姚古(姚平仲之养父)和种师中率领的精锐之也将赶到,而那时金人粮草肯定将尽。若金人退兵,我军可尾袭;金人若不退,我军数倍于敌,也可一鼓而歼之了。”

钦宗胆怯,小声对种师道说:“朕看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种师道听了很吃惊,他知道皇上说的“妥协”,其实就是投降,但是作为统兵将领,又不能和皇帝据理力争。“小种”岂能是投降之辈,如果那样不就变成了“没种”了,会把整个家族荣誉都丢尽了。

在这一危急关头,种师道慷慨陈词:我只知率领军队捍卫江山社稷,保卫皇上,其他的事情不想过问。说此言时,白须白发微微颤动,令人动容。钦宗于是任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统领四方勤王之师。

本来一意主和的宋钦宗赵桓,自从来了“小种”率领的种家军,态度开始转变了,由以前的盲目悲观转变为盲目乐观。钦宗也确实有乐观的理由,算算城内外我军总数,已达二十几万人,而金军不过六七万,我军三倍于敌,还有什么可怕的。不光不必怕,而且完全可以痛击敌人了。打他一个大胜仗,洗清我军在河北屡战屡败的耻辱,把骄横的金人打回到老家去继续结网打鱼。

第 十 回 种师道起兵勤王命  姚平仲贪功败金营(5)

此时虽然和议仍在进行,康王赵构和张邦昌还在金营交涉割地赔款的事情,但主战的声音已经开始超过投降逃亡的声音。

屡战屡败的宋朝已经被金兵折腾得没有了性格,确实太需要一次胜仗来鼓舞人心,鼓舞士气了,年轻的皇帝也确实太需要一次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展自己的宏图了。难怪他从右倾投降主义迅速转变为左倾激进主义了。他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个老将种师道身上。种师道年老体衰,行走不便,他特许他坐着轿子进皇宫,并且免行拜见之礼,这种待遇有宋一朝从来没有给过武将。他屡屡派人去种师道营中,在慰问之余,催促他早日筹划完毕,早日大举进攻。

种师道深知皇帝心意,作为多年沙场征战的老将,被敌人打到京城的附近是很耻辱的事情,他又何尝不想早日驱逐金人,早日取得胜利。但他久经战阵,知道兵凶战危,金兵士气正盛,不能打无把握之仗。何况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现在兵力不过三倍于敌,没有必胜把握。再等十天半月,姚古、种师中的西北精锐主力赶到。那时兵力四、五倍于敌人,必然可以战胜敌人了。因此他在紧张筹划之余,竭力劝说赵桓,再耐心等待一时。但是钦宗等不了这样长的时间,要求必须在半个月内解决问题。

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钦宗主持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会议,终于定下二月初六为总攻日期。按照种师道的计划,准备召集精兵后三月下旬出击,宋军完全有望打一次大胜仗,彻底改变历史。但是年轻皇帝对种师道的特殊礼遇和寄予厚望,却引起高层各方微妙的心理变化,最终使这一计划胎死腹中,只能按照“既定的方针办”。

种师道的到来以及快速掌握兵权,引起了朝廷内部人事安排的矛盾。首先心理不平衡的却是李纲,这肯定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李纲以前临危受命亲征行营使,相当于前敌总指挥,已经做了不少前期抗敌工作,取得了第一次京城保卫战的胜利。并且钦宗也是按他的意思,紧急招来了老将种师道等来勤王。

李纲的本意是这样的,自己毕竟不大懂军事,但是身强力壮,种师道老谋深算可作为自己的高参,为自己出出主意,做做幕僚的工作。自己既然已经担任前敌总司令了,那么种师道和姚平仲及其部队理应也归自己管辖。可是等了一阵,却见不到赵桓和种师道有这个意思,于是他向赵桓打报告说:“行兵打仗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是否种师道和姚平仲都归我来领导?”

李纲的这种想法激怒了很多人,也包括种师道本人。大家都知道李纲靠着把宋徽宗劝下台以及极力阻止逃跑,几天工夫从一个从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跃进到正二品的尚书右丞,已经引得许多以前的平级和上级们眼睛血红了,加上他力阻投降派的逃跑,又得罪了不少人。许多人都知道作为一个书生,守守京城带兵玩儿命可能还可以,真的要是组织军队合同战术出击敌军,肯定是“秀才领兵,一事无成”,岂能让他如愿。

再说现在对金人的战略优势已经出现,还要他领兵打仗,假如这次他领导战争打胜了,肯定要当宰相,今后又必然追究企图逃跑的责任,我们这些人虽然靠着老祖宗的誓言“不杀士人”不至于丢掉性命,还不全充军发配到海南岛去啊!于是宰相大臣使劲在赵桓面前数说兵权集中在一人之手的危险:“咱们太祖老皇帝之所以要首创枢密院制度,就是为了不使宰相握兵啊。如今李纲以副宰相兼前敌总指挥,已经有违祖制了,要再让他掌握全部军队,那还得了啊,黄袍加身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 十 回 种师道起兵勤王命  姚平仲贪功败金营(6)

这些话哪一个皇帝听了不害怕啊,打不打胜仗是小事,不能因此丢了皇帝宝座呀。“软耳朵”钦宗赵桓下令另外成立一个以种师道为司令的野战军司令部,将外地来勤王的军队全部划归野战司令部,又将原来前敌司令部所属的前、后、左、右、中五军中的前后两军也划了过去。

如此一来,李纲的前敌总指挥基本成了一个空架子,充其量只能算个城防司令了。李纲也不是一个圣人,心里当然有些不平衡。尽管他表面上没露什么,也还赞同种师道提出的军事计划,但看着这路也不大走得动的老将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声威还在自己之上,内心好不是滋味,同时也有点怀疑这老头“尚能饭否”。于是他一有机会就有意无意地在年轻皇帝面前表示对种师道年纪的忧虑,同时竭力推荐年轻气盛的姚平仲。

姚平仲是西北军队姚家将中的杰出代表,姚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在与西夏的多年战斗中逐渐地成长起来。十八岁时独自带领一支军队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当时的总指挥宣抚使童贯也觉得是个未来的帅才,想见面收拢一下以备将来候用,于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但是姚平仲年少有骨气,根本看不起这个宦官太尉,一点也不给面子。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是西北的将士都很推崇他,叫他“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时,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的性格倔犟,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一起攻击起义军。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就听说了姚平仲显赫的名声,但是不敢结交,怕引起宋徽宗的忌讳。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随着种师道来勤王,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

恰在此时,姚平仲也不满意种师道的地位突出。原来西北姚氏向来就和种氏齐名,但不知怎么混的,姚家始终比种家低一头(打的胜仗总没有种家的知名,官位总没有种家的高)。由于种种原因,两大家族存有一定矛盾。以前宋朝廷安排出征的时候,也尽量避免把这两支军队安排在一起,免得生出矛盾产生内耗。

姚平仲虽然比种师道小一辈,早年也在种师道的领导下打过几次仗,但这种家族矛盾他也早存心中,一直想找到机会扳回面子。这次种师道匆匆应召前来,自己并没带多少军队,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