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神奇的玻璃呢,用上它之后,无论屋外刮风下雨,还是严寒冰霜,坐于自家小楼之中,就能眼看着风霜雪雨肆虐,却不受分毫影响。
这是何等的优越?似乎能凌驾于自然气候之上的感觉,真的太美妙。
如今有了新的玻璃技术,这种掉落凡间的神物,马上就能让大梁朝平民百姓拥有,他们也将拥有这种优越感,也能置身事外般的看屋外风云变化了。
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一切,就要在大梁的庆元年间实现。大家知道,对这件事起着关键作用的,正是夏家二房那位和离回府的姑奶奶。
再回想邵夏两家之前商议的儿女亲事,人家那是有百分百的把握,过年以后开工,能一次性让玻璃池窑运行成功。
三个部门的官员浩浩荡荡的一来一回,引来的关注极多,不单单是沿途百姓关注打听,朝廷官员也目光灼灼的注视着。
这种已经放在明处的事情,已经没有保密的可能。一路回来,给各家上官禀报之后,连续投料玻璃技术成功的消息,已经做到路人皆知了。
对这个消息最为迫切的,当属成郡王和与此相关的下属。
核实池窑技术的官员在窑场呆了一天,对池窑知道的还算详尽,虽然皇帝和朝廷还未确定是否要对这项技术严格保密,但大概说说还是可以的。
对于成郡王和姜翰文、还有他们手下的工匠来说,有那些官员的大概说说就足够了。
在那些大略的描述中,清韵斋池窑和关家池窑最大的区别在于,池窑某处未见有人做什么,却能听到有规律的频繁响动和不小的隆隆声。
据说,那是为了顺利排烟做出的机构。
这就是了,排烟真的是难题。成郡王独自坐在内室中,长长出了口气。真正的关键在清韵斋啊,原来从他开始筹划往关家作坊安插内应时,已经就败了。
关家作坊研制玻璃新技术大约只是个幌子,就算这个作坊也在一丝不苟的进行着试验,大概也只是为给清韵斋做某种基础,真正出成果的地方,却是在清韵斋。
他同样也没想到,玻璃技术的最后一次试验,居然会这么快就启动,而且是一次性成功。
别说他拿到的技术资料有缺陷,即便是一份完备的池窑资料,快马加鞭送到唐州,再由柳大富修建作坊,也无法赶在清韵斋之前产出玻璃。
做了那么多事情,还在正月十五闹出很大的事故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又折进去两个青年精锐,谋划的却是一场空。
经此打击的成郡王,这两年渐渐急躁的心,竟奇异的平静下来。
他有皇家血脉,但他没有名正言顺坐上皇位的资格。他的父王也没动过这个心,没给他打下基础。
所以他的谋算一直很长远,比如,他会通过女儿的赏菊宴,间接笼络那些有前途的青年才俊,以期多年之后用上他们。
他也会着手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女孩子,陆续把她们送进宫中,希望她们中的哪个会得到皇帝的宠爱,从而诞下皇子。
当皇帝死于非命之后,他可以通过皇子来掌控整个大梁朝,最终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