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逆转。时间倒回五年前。在皇帝的御书房里。当时还是侍中的刘隗站在皇帝身边。
此刻御书房里几个太监在旁边默默地工作。皇帝身边的大监在身边伺候着。
皇帝拿起一个奏折说:
“刘爱卿。朕把你留下是有事情要问你。昨日看了你的奏折有些好奇。没在早朝的时候说出来是想当面问你。可否说一下你的奏折里面所说的清君侧的具体想法。”
刘隗跪下说:“臣的确有一些事要斗胆进言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皇帝伸手去拉刘隗说:“刘爱卿现在只有你和朕两个人有什么话起来说吧,朕赐你无罪,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说完冲大监说:“罗大监快给刘大人赐座。”
罗大监听见了赶紧答应一声说:“是,老奴这就去给刘大人搬凳子。
说完到旁边亲手给刘隗拉开过来一把座椅,放到他的身边。然后一挥手与旁边的小太监说:“你们都跟着来,我这里有点活帮我处理一下。”
旁边的太监听见都赶紧往门外走去。他也借故下去了。
这边刘槐一边起身一边说:“谢皇上。”
然后等皇上在龙椅上落座以后他才坐在他的位置上,开始跟皇帝说出他的想法。
要说这刘隗呀应该有个交代。他本是彭城人。也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叔父是前朝西晋的侍中。
这侍中可是皇帝身边的人。是给皇帝进言的人物,有时候是能够左右皇帝决策的人物。他有时候传递皇帝的命令给各个部门的。也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官员。
相当于如今中央秘书处工作的负责人员。因此那察言观色识别人物的慧眼能力可见一斑。
刘隗自小在叔父身边长大的。深受其叔父影响。那识别人物和形势发展的能力更高于普通人。
长大后叔父为了历练他带他入仕。他跟随叔父在礼部做秘书郎。就是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后来看朝中动荡及时抽身。投靠当时还在潜邸的司马睿。
当时的形势是西晋八个王爷为争抢一个皇帝宝座,正斗得天昏地暗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八个皇子最后谁也没有得到的龙椅,最终轮到这个快要出五伏的司马睿身上。
让这个旁支的一个王爷最后坐上了那个宝座。
只有刘隗看出来了。也只有刘隗投靠的人最后坐上了那个位置。
他投奔到司马睿那里先是担任从事中郎。这个从事中郎是司马睿自己任命的一个武官。不是皇上任命的人才叫从事中郎。
刘隗在几次重大决策中的识人善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就得到了司马睿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