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根据地那么大,大家不是中央领导就是各部主官好不容易才聚集在一起,都舍不得分开,谈性甚浓。统帅还提到了红军总部打算效仿少纵,准备组建一支特战大队,还说特种部队的候选兵员已经选拔完毕,只等张城抽出时间将他们训练出来了。
彭老总、林军团长、董军团长、徐军团长还是次听闻特种部队,听了统帅对张城手下那支特战大队的介绍后,纷纷向统帅及张城提要求,他们军团中也要组建这么一支部队。统帅说大家要求组建特种部队他没有意见,就看张城答不答应了。
张城心想债多了不愁,为红军多训练出几支特种部队来也是好事,将来可以更好地打击日寇,便当场就应承下来了,答应会在近期抽出时间展开对特种部队的训练。
不过张城也向各位军团长提出了要求,选拔出来的兵员必须有文化、能吃苦,学习能力强,而且还要中央配备几名日语翻译,将来就要打响全面抗日战争,特种兵学会日语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家对特种部队都寄寓极大的期望,自然巴不得手下的特种兵学得越多越好,都同意了张城提出的条件。
聊完了特种部队,大家又还聊到了红军大学改组为抗日军政大学的事,由于红军进入陕北之后展开了连场大战,导致“抗大”比历史上迟了一个多月才开始组建。
统帅和党中央决定,为了配合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运动,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为“西北抗日军政大学“。
张城则趁机提出工农党虽然现在只是占据全国的西北一角,可将来还是要领导全民抗日并解放全中国的,叫“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不够大气,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叫“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吧。
张城的提议赢得了诸位长的一致认可,统帅更是豪气干云,亲笔挥毫,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十个大字。
接着统帅把这十个大字亲手递给张城,目中深意让张城不由一怔:“我滴乖乖,统帅不是想把抗大交给我吧,这原来可是林帅的活计啊。”
反应过来的张城连忙推辞道:“统帅,这军政大学一向都是由林军团长负责的,你还是把抗大交给林军团长吧。”
统帅却看着林帅无奈笑道:“原本我们也是属意林军团长担当抗大校长的,但林军团长却向我们推荐了你,我们细致考虑之后,觉得林军团长的推荐非常合适,便决定由你张城来担任抗大校长,并负责抗大的筹建工作,你就不要推辞了。”
不过张城自己知道自己事,抗大校长的名头太吓人了,他委实不敢接下,最后经过讨论,还是由林帅担任抗大校长,张城则担任副校长,暂时主持抗大的筹建工作。
不过张城后来几个月里不是训练特种部队就是筹建抗大,还要领导榆林战区的工作,繁重的工作量令他想起今天的事来就是一阵后悔,总感觉自己掉进了统帅和林帅精心挖的坑里了。
周副统帅接着问道:“张城你既然接下了筹建抗大的任务,那么抗大的教学你现在有什么章程吗?”
张城挠头想了想,便从自己的包裹里取出三本书,前两本为《中**队对抗日军之战术解析》及《现代6军步兵操典》,还有一本是还未完成的《特种作战方式及作用》。
统帅接过三本书,只随意浏览了一些简介及目录,便被这三本书的内容彻底吸引住了,接着彭总和林帅等人也纷纷围拢过来浏览。
大家传阅一番,简单浏览之后,均以看向外星人的眼光盯着张城,林帅更是感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本来我对少纵还很不服气的,但看了这三本书后,我算是心服口服了。”
彭总也是识兵之人,随便一看就能看出这三本书的好处,他也跟着附和道:“这三本书一出,张城可是坐实了兵法大家的地位了,我看张城的军事造诣已经不比号称当代孙武的刘总参谋长差了。”
张城连忙谦虚道:“我哪里比得上刘总了,跟他比我还差得远呢!”
统帅却不同意张城的看法,他对这三本分推崇备至,赞叹道:“我看大家都要开始转变观念喽,将来我军和日寇的战斗很有可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国战,再以小米加步枪的姿态去面对日寇,我们是打不赢这场国战的。
看了这三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现代战争啊!张城,你真是了不起,给我们这些老骨头可是上了一课啊!
这三本书已经完成的两本非常值得推广,我看就编在抗大的主要军事教材里吧,要求抗大的学员们都要重点学习这两本书的内容,如果他们能把这两本书读通读透,我军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可以再上三个台阶!
不过特种部队是我军的秘密武器,最后这本讲特种部队的书就不适宜大规模推广了,只能让到达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阅读。”
统帅的意见非常合理,大家都一致同意了统帅的说法,张城呕心沥血剽窃而来的《中**队对抗日军之战术解析》及《现代6军步兵操典》登上了大雅之堂,名列抗大的重点军事教材中。
说完了筹建抗大的事务,大家终于谈到了众人最为关心的打通苏联交通线的话题,统帅说道:“对于打通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目前中央明确下来的有两种意见,一是走西北从新省那边过,二是走北方从绥远那边过,张城,你的看法呢?”
张城组织了下语言,不疾不徐道:“统帅、诸位长,这个问题我认真考量过。在我看来无论是走西北还是走北方,就如同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所以我的意见是双管齐下,把这两条通道全都打通,这样一来,无论哪边通道出了问题,我们都有另一条路可以走,不必出了问题惊慌失措。”
张城的意见让众人大感意外,大家都陷入了深思之中,衡量其中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