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药端到灶台上,放到锅里,用锅盖盖上。
正做着这些,李小柱提了个布袋子回来了。一回来,就问柳氏:“冬至咋样了,好些了不?”
“哎,说自个儿难受,大哭了场,这会儿刚睡下。这丫头,从小到大没咋哭,这次这般,怕是难受地紧了。”柳氏叹了口气,脸上愁云密布。
“你先熬些粥,喂她吃些,过一夜要是还不好,就再让李大夫来瞧瞧。”李小柱将布袋子放在灶台上,沉默了会儿后,吩咐柳氏道。
柳氏拿了洗菜用的木盆,倒了米,再舀了水倒进去,淘洗了两遍后,将锅盖揭开,把里面的药端出来后,将米倒进去,加了水后,架了火开始煮粥。
这火烧起来了,她就不用收着,只要时不时瞧瞧火就成了。
她拿了碗装了碗水,拿了三个筷子,两只手将筷子握在一块儿,倒立在碗里。用手从碗里舀了水,再淋到筷子头上,淋湿整个筷子。将筷子一下一下地提起来,再轻轻放开,双手放开,嘴里念着死去人的名字,看筷子会不会立在碗底。
这种做法,叫做立水筷子,要是筷子倒立着站在了碗底,同时是叫了某个死去的人的名字,就说明是这个人和冬至“说了话”,这才让冬至生病的。这种做法,在这个时代,家家户户都用,他们家里有人病了,又没钱看大夫,或是没好,就用这个法子。等筷子倒了,就说明这个和病人说话的鬼魂走了,那病就好了。
当柳氏念到李老爹时,筷子立住了。柳氏手围在筷子四周,防止它倒下来,慢慢的,她完全放开了双手,筷子还立着没倒。
“是爹和冬至说了话。”柳氏将结果告诉了正往灶眼里添柴的李小柱,李小柱“嗯”了声,应了。
柳氏转回头,对着立着的筷子,说道:“爹,冬至从小就受苦,您不保佑她,还这讲理,跟她说话,她这摸样,身子多吃亏呐?爹,您还是快走吧,让冬至快好。”
冬至大哭了一场,抽干了身上所有的力气,此时她睡得沉稳了不少。许是哭了这么一场,她心里舒坦了不少,也没再做恶梦了。
等柳氏将粥煮好,进来瞧她时,她还在睡。柳氏伸手摸冬至的额头,发现她额头没之前热了,柳氏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那块大石这时终于放下了。
帮冬至掖好被子后,柳氏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106。第106章 初做红薯饼
等二郎和三郎下学回来时,冬至已经退热了。晚饭柳氏熬了小米粥,喂了冬至几口,她就不吃了。
几日后,冬至便大好了。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她这么大病一场,柳氏竟是不再逼着她学刺绣了。这一结果,倒是让她欣喜若狂。早知如此,她就应该早些生病,这样一来,早就脱离苦海了。
不用刺绣了,她便自由了。之前是准备着做红薯饼的,结果遇到那种事儿,大病一场,这么几日才缓过神。如今已经恢复了,就要开始动手准备了。
前世她做过红薯饼吃,做法知晓,只是这里厨具都与现代不一样,至少没有她用惯了的电磁炉,在大量制作之前,她还是准备做一些一家人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红薯饼有好多种做法,冬至选了其中一种,先做着试试。
之前买了糯米粉,还在屋子里。她进去拿了出来,一起拿出来的还有面粉和三个红薯。将拿出来的东西放在灶台上,再灰屋里拿了该拿的东西后,从桶里舀了瓢水到木盆里,将三个红薯放进盆里洗干净后,再用菜刀将皮全削干净。
等做完这些,她又舀了水倒锅里,拿了李小柱之前编的小蒸笼,放在锅底,再将红薯放上去,盖上锅盖,这才蹲下,开始点火。
柳氏坐在树下瞧着她的动作,叹了口气,“冬至,你这病还没好全,咋就又开始折腾了?红薯又跑不了,等你好了再去弄也不迟呐!”
“娘,我这身子早就好利索了,再不活动,都得生锈了。我就做几个饼子吃,不碍事儿的,这伙计不累人。”冬至说话间,已经将火烧起来了。她往里面添了两块干柴,瞧着火势起来了,也就不再管了。
她走到柳氏旁边,坐到之前搬出来的小凳子上,瞧着柳氏绣帕子。
虽说她不是这块料,可被逼着学了这些日子,还是学了些东西的,至少这针脚好不好,她还是看得出来的。
“娘,你这针脚真细密,都要瞧不出来了,还有绣的这花,真好看!”对于柳氏的绣工,冬至毫不吝啬地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