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四人帮兴亡记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张春桥的自我感觉也极为〃良好〃。在庐山,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张春桥成为林彪、陈伯达一伙集中攻击的目标。如今,林彪、陈伯达一伙成了反革命集团,张春桥受他们攻击,成了不可多得的政治资本。张春桥不时估计着自己的政治前途:要么成为党的副主席,要么当国务院总理。

姚文元自从陈伯达倒台之后,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的〃舆论总管〃。这位以评《海瑞罢官》而一鸣惊人的〃秀才〃,对江青言听计从。他深知〃第一夫人〃的力量。他当年正是在上海骑着自行车前往锦江俱乐部,见到了这位〃第一夫人〃,才得以直上青云。

三位〃文革新贵〃踌躇满志。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明显地衰老了,他们益发为自己的〃年龄优势〃而兴高采烈。不言而喻,中国未来的权杖,必定落在他们手中。

江青早在中共九大前就声言自己〃有掌握国家全盘领导的能力,就是许多人不了解我〃,此时江青更是要〃掌握国家全盘领导〃了!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毛泽东突然休克

1972年2月21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锃亮的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成为举世瞩目的时刻。这时正是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星期日晚上十时三十分,收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中美双方精心挑选了这一时间,让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的时刻,出现在大洋两岸数以亿计的电视荧光屏上。

中美关系的冰河,从此解冻。

尼克松到达北京才四个小时,毛泽东便出乎意料地迅速会见了他。这是毛泽东临时决定的,虽然事先双方商定的程序表上列有这一最重要的会见,但没有确定时间……因为毛泽东正在病中,中国方面无法事先定下毛泽东何时能够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及他目击的毛泽东病态: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书扶他起来。他抱歉地对我说,他已不能很好地讲话。周(引者注:指周恩来)后来把这一点说成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不过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他的皮肤没有皱纹,不过灰黄的肤色看上去却几乎像蜡黄色的。他的面部是慈祥的,不过缺乏表情。他的双目是冷漠的,不过还可以发出锐利的目光。他的双手好像不曾衰老,也不僵硬,而且很柔软。不过,年岁影响了他的精力。中国人只安排我们会晤十五分钟。毛完全被讨论吸引住了,因而延长到一个小时,我注意到周在频频地看表,因为毛已开始疲乏了。

尼克松还描述会谈结束时,毛泽东显露的病态:

毛陪我们走到门口。他拖着脚步慢慢地走。他说他身体一直不好。

〃不过你气色很好。〃我回答说。

他微微耸了耸肩说,〃表面现象是骗人的。〃

尼克松的目光是异常敏锐的,毛泽东确实在病中。就在几小时之前,毛泽东还不是出现在电视镜头上的〃光辉〃形象:他的头发很长很长,胡子也好多天没有刮了。急急召来理发师〃突击〃,给他理了发、刮了胡子,换上新做的〃毛式〃衣服,他这才变得〃容光焕发〃,才变成观众们熟悉的往常的形象。只是他的那双脚,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脚肿得很厉害,以致穿不进原先的鞋,不得不新做了一双格外肥大的圆口黑布鞋。尼克松注意到了他步履蹒跚,但他肿胀的脚被宽大的裤子遮住了。

毛泽东的体质是不错的。虽说他年轻时得过肺病,但后来一直很健康。1971年林彪的严重挑战,使他的精神颇受打击。〃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开始患病。他的沙发之侧,总要放着痰盂了,起初是感冒,转为支气管炎,转为大叶性肺炎。

考虑到毛泽东在病中,定于1972年1月10日下午举行的陈毅追悼会,没有安排毛泽东出席。毛泽东看到了有关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于1月10日中午突然决定出席追悼会。当时时间已很紧迫了,他连睡衣都未换下,只是套了一身〃毛式〃外衣,就上车直奔八宝山公墓礼堂。

回来后,毛泽东显得异常疲乏。过了些天,毛泽东竟突然休克!

周恩来闻讯,火速跳上轿车,从中南海西花厅赶来。他竟由于过度的紧张,许久下不了车!

毛泽东是由于肺心病伴严重缺氧,导致休克。他的护士长吴旭君首先发现险情,马上告知毛泽东的随身服务员张玉凤,急请大夫。医生们随即赶来。心脏病专家胡旭东上前用手放在毛泽东的鼻孔处,发现呼吸已经停止。他马上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对毛泽东进行人工呼吸。胡旭东原是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因医术高明,进入中南海,成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几分钟之后,毛泽东的心跳恢复了,救护车也赶到了。

毛泽东终于从休克中苏醒。他在病中仍不失风趣,说道:〃我好像睡了一觉!〃

毛泽东这次休克,表明七十九岁的他,已明显地在走下坡路。毕竟岁月不饶人,他老了!虽然报上仍用〃神采奕奕〃之类仿佛他的〃专用词〃来形容他,虽然〃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口号声仍响彻中国大地,但是自然规律无法违抗,毛泽东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2)

在抢救毛泽东时,周恩来说了一句动情的话:〃这个国家的担子,我担不起来,不能没有主席。〃

那时,正处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访华之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忙于准备那历史性的会见。然而,毛泽东在病中,无法事先安排他和尼克松会面的时间。

正因为这样,在尼克松到达北京之后,毛泽东突然决定立即会见他,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张玉凤眼中的江青

当毛泽东病倒时,在他身边护理的,除了护士长吴旭君,便是张玉凤了。

张玉凤本是毛泽东专列上的服务员。1968年,二十四岁的她,和在铁道部工作的刘爱民结婚。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女儿。

香港《文汇报》记者阮纪宏的《张玉凤回忆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 (注:连载于1988年7月23日至25日香港《文汇报》。)一文中,记述了张玉凤进入中南海的经过: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在北京专列处照常打扫着车厢随时候命出发。列车长及副书记来到她跟前,问张玉凤工作什么时候能完成,通知她去中南海一趟。早上十一时,张玉凤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来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及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张玉凤,问她是否愿意到中南海当服务员。

在疯狂的文革年代,在一般人心目中,能够到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荣誉,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毫无一点心理准备的张玉凤一口便答应下来,可是,不管怎样,当时二十七岁的张玉凤是无法估计接受这份工作,对她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