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宝钗邀请湘云去蘅芜苑休息。湘云在灯下思考着聚会的主题。宝钗听了湘云的想法,觉得都不太合适,就对湘云说:“咱们要办诗社,自然得有人做东。虽然是玩乐的事,但也得考虑周全,既要自己负担得起,又不能得罪人,这样大家才玩得开心。可你在家里又做不了主,每个月只有几串钱,连来回的路费都不够。现在又要张罗这种额外的事情,要是你婶婶知道了,肯定又要怪你了。再说,就算你把所有钱都拿出来,也不够用。难道你要为了这个回家要钱?还是和老太太要呢?”宝钗的话让湘云愣住了,开始犹豫起来。
宝钗说:“我想到个办法。我们家当铺有个员工,他家农田产的螃蟹特别肥美,前几天送来几斤。现在府里很多人,包括老太太在内,大都喜欢吃螃蟹。前天姨娘还说要在花园办赏桂花、吃螃蟹的活动,但因为有事还没请呢。你现在先别急着提诗社的事,就当作一般聚会邀请大家。等聚会散场后,咱们再开始作诗。我会跟我哥说,让他弄几筐最大最肥的螃蟹来,再从店里拿些好酒,准备四五桌水果点心,这样既简单又能让大家都开心。”湘云听了,觉得这主意实在高明,连连称赞宝钗考虑得周全。
宝钗笑着说:“我是真心为你好,你千万别多心,以为我小看你,那咱们两个就白好一场了。你如果不往心里去,我就让他们去准备。"湘云连忙说:“好姐姐,你这么说,反而是你多心了。我再糊涂,连好坏都不分呢?我一直把你当亲姐姐看待,不然上次也不会把家里的烦心事都告诉你了。”宝钗听后,就叫了一个婆子来说:“去告诉大爷,照着上次大螃蟹要几篓来,明天饭后请老太太和姨娘来赏桂花。告诉他千万别忘了,我已经邀请了人了。”那婆子照吩咐去办了。
宝钗又对湘云说:“选诗题时,别挑那些太新奇的。像古人诗里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很难押的韵脚,题目过于新奇,不好押韵的,往往都写不好,显得小家气。写诗固然要避免俗套,但也不能故意追求生僻,重要的是主题要有新意,这样用词自然就不落俗套了。不过,说到底,这些也不算什么,还是针黹才是我们的本分。空闲时,读几章真正有益的书,才是正事。”
湘云答应着,笑道:“我想着,昨天咱们写了海棠诗,现在要不要来个菊花诗?”宝钗说:“菊花倒是挺应景的,就是关于菊花的诗前人写得实在太多了。”湘云说:“我也有这顾虑,怕落入俗套。”宝钗想了想,说道:“有了,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定几个题目,每个题目都由两个字组成: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对仗。这样做既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怕落入俗套。赋予景色来歌颂事物是双关,又新鲜,又大方。”
湘云高兴地说:“这主意不错。可我不知道用什么虚字才好。你先帮我想一个。”宝钗想了想,笑着说:“《菊梦》就好。”湘云笑着说:“果然好。我也想到一个,《菊影》怎么样?”宝钗说:“也不错。不过这题目别人用过,如果题目多,这个也能算一个。我又有一个。”湘云急着问:“快说是什么?”宝钗说:“《问菊》怎么样?”湘云一听,拍手叫好,接着说:“我想到了,《访菊》呢?”宝钗也觉得挺有意思,就说:“干脆我们写出十个来,再决定。”于是,两人研墨蘸笔,湘云负责写,宝钗负责出主意,很快列出了十个题目。湘云看了一遍,又笑着说:“十个不算一幅,不如凑成十二个算了,就像人家的书画册子那样成套的。”
宝钗听了,又想了两个,加在一起共十二个。她建议给这些题目排个顺序。湘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说:“这样就像做了一个菊谱。”宝钗开始安排顺序:“
第一首是《忆菊》;
想念却见不到,就去《访菊》;
找到了自然就想《种菊》;
种下的菊花开了,就该欣赏了,于是有了第四首《对菊》;
欣赏之余,摘几朵插瓶中观赏,就是《供菊》;
供着菊花不吟诗似乎少了点什么,所以接着是第六首《咏菊》;
吟诗之余,也可以画下来,因此有了《画菊》;
做了这么多与菊相关的事,不禁想问菊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引出了《问菊》;
如果菊花能解答,一定令人狂喜,随之是《簪菊》;
关于菊花的活动告一段落,但还有《菊影》和《菊梦》两题来继续探讨,作为第十和第十一个;
最后,用《残菊》来总结之前所有关于菊花的美好情景。这样一来,关于三秋的所有美妙景象和事情都涵盖了。
湘云按照宝钗说的全部记录下来,又看了一遍,又问:“定什么韵脚?”宝钗说:“我这辈子最不喜欢的就是限韵,明明是好诗,却被韵律束缚。咱不要学那小家子气的做派,只出题不限韵。本来目的是让大家自由发挥,享受创作的乐趣,而不是为难人。湘云说:“对,这样还能让大家的诗更有创意。但是,咱们只有五个人,现在十二个题目,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写十二首诗?”宝钗说:“那也太难了。咱们先把题目抄好,都设定为七言律诗的形式,明天贴在墙上。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想写的题目,有能力的写十二首也行,吃力的,一首不写也可以。谁能快速写出好诗,谁就是第一名。一旦所有的题目都有人写了,就不能再写了,重复的就罚他。”
湘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两人商量好后,就熄灯睡觉。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敬请期待下次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