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滕琰总觉得差了些什么,能让草原上的人真正融入中原去,而且是从心底认同。
她的眼光落在一边的一叠纸上,那是她让宋十二带着一众侍卫练字写的,为了督促他们,由她亲自定期检查。
她走了后,她的侍卫必然不能跟着她走,滕琰除了给他们每人留下些银钱,还能帮助他们的就是教他们些文化。不管在那里,会认字写字都是一项了不起的能力,当然她并不是才开始教的,在行军途中,她就抽时间告诉他们一些,只不过现在想到自己要走了,抓得更紧些了。
这些侍卫们对她都能舍命相护,她能给他们的也就这些。
一个念头从她脑海里浮现,“文化”,对文化,只有文化的认同,才能使犬戎人真正地成为华夏的子民。
纵观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承,并不是以血源为根本上依据的,而是以文化为真正的传承之本。简而言之,接受中华文化的,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就象唐朝李姓,有着外族血统,但这并不防碍他们成为中原的正统。
那么需要成立学校,将部落酋长和大小头目的孩子送到学校中教习中华文化,一代代地潜移默化。学校的设置应该在边关也有,燕都也有,甚至学习优异的可以送到吴国,那里文化更为繁盛。
再把这件事做好计划,她的提案也就算完美了,起码就她的能力而言,她绝对是尽全力了。
滕琰搁下纸笔,她得先出去放松一下,一连多日高度用脑,她很疲惫,活动一下头脑会更清醒。
出了帐篷,她只在附近来回走走,现在她的情况自然是不愿意多遇到人,军中的将领都认识她,她并不想再多和他们打交道,用假话回答她最近为什么深入简出之类的。
本来她最喜欢的是到军营前的小河边,那里人虽多,但都是士兵,并没有多少人敢于上来和她攀谈,但最近她也不去了。
原因就是,天气越来越暖和,不少的士兵在小河里洗澡,他们不在意河水其实还是很凉这一事实,只图省事,甚至省事到连条裤子也不穿,光着身子在河边活动。反正他们一定想这是军中,都是男人,也无所谓。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评论得太好了,让作者汗颜。
☆、第九十七章
滕琰正来回踱着步,心里盘算着关于学校的计划,猛然被一声叫喊打断了,“公子!公子!”在她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时,人也被拉住了,她侍卫队中的一个,叫张山的,气喘吁吁,又话不声句地说:“宋、宋队长,淹、淹死了!”
滕琰也是一惊,小河并不是很宽很深,怎么就能淹死人呢?她也顾不上多问,在张山的拉扯下,就一齐朝河边跑去。
张山来找她的同时,也有人去找了军医,滕琰到时,就看见一群人围成一圈,在张山的叫喊声中,给她让出了一条路。
一辆车的平板上放着一个人,从头到脚地蒙一件长袍,但袍子明显短了一些,露出一双大脚,滕琰上前伸长扯下长袍,宋十二的苍白的脸就出现在她面前了。
一旁的孙军医上前给滕琰行了个礼说:“公子,口鼻已经没有气息了,人过去了。”
滕琰顾不上答话,问周围的人:“多长时间了?”
一个老兵上前说:“他们在水里潜着玩,发现他在水中不动了,我们就把他捞上来了,有人去找孙军医,到现在也就半刻钟吧。”
才十几分种,滕琰心里升起了一点希望,她伸手去掰宋十二的嘴,看里面有没有水,还是那名老兵说:“刚刚控了一会,倒出来不少的水,但还是没有气息。”
滕琰马上用手指了几个人,说:“把他抬到地上来,平放着。”
孙军医上前说:“公子,没有气息了,还是让我们拉到营里给他装殓一下吧。”
滕琰推开他说:“让我看看。”
宋十二被放在了地上,滕琰跪在他旁边摸了摸他的颈动脉,没有搏动。
她开始为宋十二做心肺复苏。
在前世的一次培训中,来自国外的老师无意中告诉大家,他们的国家很多人都去学习心肺复苏,以便有机会帮助需要的人,建议在座的人也能去学习。
滕琰还真就去了,学习后这还是第一次应用。
眼下,宋十二的情况就是心肺复苏最适合的情况。
滕琰一面回想着,一面努力按标准动作去做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每按压十五次,做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感谢当初教她的的老师,反复带着她们这些学员在人体模具上练习,滕琰流畅而标准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真累!汗水从她头上流了下来,但这里并没有人能给她做个替换,滕琰只有自己坚持。她在心里计算着时间,第一次在四个循环后检查,宋十二没有恢复了呼吸和心跳,然后每大约每十六个循环再检查一次。
终于在第四次检查时,她摸到了宋十二的脉搏,心跳恢复了,呼吸也恢复了!
旁边也有人惊讶地大喊:“看,手动了!”
宋十二睁开了眼睛,有些迷茫地看着四周。
滕琰累得瘫坐在地上,心肺复苏本来就是一项体力活,何况宋十二这样的,给他做心脏按压得比给别人做多费不少的力气。
“孙军医,把宋十二先送你那里去,他肺里可能还有水。”转过头来叫:“张山,扶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