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我家上半年种了好些土豆,现在还放在地窖里收着,到时候也好省着点过日子。”
“我家红薯倒是种的多,不过你看蝗虫把红薯叶子都吃完了!剩下红薯藤也干瘪瘪的,昨天挖了一些出来,还没有去年长的好。”
“咱们怎么这么多灾多难?好不容易从洪灾中逃荒到这里,刚能够住上青砖房子,种上自己的地,就又遇到干旱和蝗灾了!唉!”
村民们议论纷纷,提起自己的厄难,大家都忍不住叹息起来,当初逃荒时,可是死了不少人,大多数人也都是饿的只剩最后一口气,苦苦的熬过来的,张老头也幽幽的叹息一声,他想开口安慰几句,也说不出什么准话来。
衙门里大部分人都到蝗灾严重的乡下去了,张老头又没有资格见到知县,所以关于要不要免税的准话,他是没有得到一句。
“且散了吧,咱们逃荒那样的苦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又算什么?好在上半年也还算丰收,咱们村的人不说吃干饭,喝稀饭参杂红薯什么的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最终张老头让大家散了,这会儿还是尽量干活的好,那捉到的蝗虫大家也没有烧毁丢弃,而是都晒干留着,要是实在没的吃的了,还能够有口嚼头。
日子艰难的过着,因为村里水库已经干了,河流水量也少的可怜,村里挖的那口水井,水位下降,平常只用一米长的绳子就能够打水,这会儿至少得三米长的绳子才能够打到水了,张老头只好带着村里身强力壮的人开始寻地方再挖一口水井,解决大家喝水吃饭的问题。
张沁儿家的地窖已经打开盖子,放下一个楼梯,阳光透过地窖口照了进来,在地面上留下一团光斑,十分的晃眼。
此时张沁儿和杨氏在清点地窖中藏的粮食。
比起村里其余的人家,张沁儿家算是藏粮最多的了,因为去年从林子村收回来的玉米和大麦几乎没有卖出去,虽说吃了用了不少,不过现在还剩下三百斤玉米,和两百斤大麦。
其余的还有上半年收回来的土豆、花生等,堆在墙角的则是红薯,红薯都是刚挖回来的,个头不大,红色的皮上还残留着一些土。
看过地窖之后,杨氏就和张沁儿一同上楼梯到地面上,这才把家里的情况说出来。
“厨房里还放着一百斤大米和五十斤白面,家里能吃的就这些了。不过蝗灾爆发之前,你三叔就替咱们家买了五百斤大米和三百斤白面放在县里的宅子里收着。”
张志礼在县城做事,早在张沁儿听了林氏的话之后,感觉十有八九是要爆发蝗灾的,就吩咐他负责出面在县城里提前买好大米和白面收着,一旦蝗灾爆发之后,粮食的价钱肯定是要涨起来的,就算最后蝗灾没有爆发,这些米面自家留着慢慢吃也是可以的。
“林子村那边这几日就要开始砍甘蔗了,到时候我带着晗生去那边帮忙,你和永安福儿呆在家里照料。”杨氏又吩咐着,不过这回永安提出反对意见。
“娘,我已经长大了,哥去得,我也去得,家里总共也没有多少事情,让姐和福儿在家里就好了。”
“胡闹,那甘蔗叶子豁人的很,你手碰了,都能够破了出血,还怎么读书写字?叫你哥哥去那也是没法子,你爹担心蝗灾会加重,想快些把那些甘蔗全部收割了,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力。”杨氏阻止永安跟着去,自家地里种个一分地,不觉得收甘蔗是难为的事情,但是一大片地的话,那收起甘蔗来,可辛苦呢。
“甘蔗的叶子都叫蝗虫给啃的差不多了,不会豁到我的手,再不然我也可以帮着赶车把甘蔗运到家里来啊!”永安不死心的说,崔家地方狭小,自然不能够存放这么多甘蔗,等砍下来之后,就得用驴车把甘蔗送到这边来。
一听永安不想着下地,杨氏就觉得这样也行,仔细想了想,就说:“那好吧,后天你也跟着去,到时候让你哥赶驴车,你赶牛车。”
“哎,好!”永安应下,又跑着出去干活了。
杨氏看见他那欢快的样子,不觉好笑:“永安还真是长大了,这是去做脏活累活,他也这般高兴。”
“咱们家的人都懂事的很呢!”张沁儿笑眯眯,自家每一个人她都喜欢的很,要不是老宅那边时不时有些扰人的事情,这日子过着再舒服不过了。
☆、257。第257章 :收割甘蔗
到了后天的时候,张沁儿就帮着杨氏他们准备好要用的工具,四把剥叶刀,十双粗布手套和五个短柄锄头,以及用来用来搬运甘蔗用的杩杈。
剥叶刀都是2尺4寸长,1寸宽,刀尖有钩,形如鹰嘴的模样;短柄锄头只有4尺长短;杩杈则是取自树上的两根Y形树棒,两个人将杩杈倒叉在一捆甘蔗上,再将杩杈左右两头的重量挪平衡,之后,连杈带蔗抬起,担在肩上,挑起就开跑,一直将甘蔗放在车子上。
这些都是张沁儿按照前世的印象画出来,找人打造的,前世时她生活的村子,就有一个废弃的榨糖作坊,那是因为经济发展,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不过老人们对榨糖作坊的记忆可是深刻的,巨细靡遗都说给孙辈们听,还把家中存放的工具拿出来给大家看,细细的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当时张沁儿也是无聊当故事听的,没想到如今却要靠这些记忆来摸索榨糖了。
驴车已经被张志仁赶到林子村去了,杨氏他们就把牛车套上,晗生和永安坐在牛车上,杨氏则赶车。
离出门了,还不忘吩咐张沁儿在家好好照顾好福儿。
杨氏他们刚走没多久,冯氏就过来说,要是张沁儿想做什么,又不够力气的,就来叫她。
张沁儿自然应下,两家互帮互助早已经成习惯,不需要矫情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