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宋宫词遗诏写的什么 > 第156部分(第1页)

第156部分(第1页)

大宋遗事 第九十一回(2)

安石也一样担心这个。皇祐年间军队最膨胀的时候,文彦博、庞籍做丞相,也嚷嚷着要省兵,安石就曾忧心忡忡地写过一首《省兵》诗,说: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前攻已破散,后拒方完坚。以众抗彼寡,虽危犹幸全。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省兵岂无时?

施置有后前。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游民慕早野,岁熟不在天。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一面指望靠兵多勉强应付局面,一面就是害怕“骄惰已久”的士兵裁减下来,依旧成为社会的一个大包袱。他将省兵的希望寄托在将来:百官爱民,发展生产,当兵的游民真正羡慕乡野草民富足安乐的生活,那时再裁兵择将,就不至有任何风险了。

从那以后,省兵就成了他常常思考的一个中心问题。他的思路,渐渐集中到三个方面:一是,目下的这种募兵制,应当有所改变;二是,省兵不能削弱国家的常备力量;三是,改变必须稳妥,要采取渐进的方式。结果,府兵制自然成了他最理想的选择。府兵不脱产,寓兵于民,平时是庄稼汉,战时才上前线。第一大好处,是养兵的费用全省下来了。此外,农民出于田亩,比市井无赖、罪犯等等,要单纯多了,便于管理指挥。募兵的两大弊病,正好全都被克服了。当然,比起脱产的专业士兵,不脱产的民兵,战斗力无疑要差一些,但也事在人为。只要抓紧平时训练,一样能胜过专业士兵。隋唐的府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就是明证!

以府兵代替募兵,又要采取渐进的方式,究竟该怎么办,他心里并没有底。他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古代。春秋的时候,鲁成公有所谓丘甲制度,规定方圆四里为一丘,四丘为一甸,以丘甸为单位,向国家出牛马、兵甲。郑国子产,也有类似的制度。齐国管仲、秦国商鞅等,更实行过什伍制,或五家一保,或十家一保,有罪而不举报,同保几家都要连坐。东汉的仲长统仲公理,在他所著的《昌言》中,也提倡“明版籍以相数阅,审什伍以相连持”,一样主张按军队编制来组织地方丁壮。仿照古代建立类似的一种保甲制度,一面维护地方治安,一面训练百姓练武,或许是最好的过渡方式?也不光是古代。仁宗手里,夏竦就立过保伍之法,维持治安那是没得说的!朝廷还明令推广过。欧阳修也上书专门谈过这件事。只是后来,渐渐就不了了之了。夏竦人虽不怎么样,可也不能因人废事呵!不过,暂时他也就想想而已,或偶尔与皇上略略谈谈,还得等待相应的机缘。根据自己的经验,这些事都急不得,得有相应的外在引发,然后才能水到渠成,不费力气。

很快,安石就等到了机会。

自从参知政事,为了广开言路,安石早将政事堂向所有的人开放了:不管什么人,官大官小,士农工商,只要有所建言,谁都可以直登政事堂,找执政大人聊上一聊。为这,他也没少被人骂:骂他将个政事堂,变成了茶馆酒肆、勾栏瓦舍,什么人都可以进。可他我行我素,照样宾迎八方来人。他的一些好点子、好措施,有不少就是在这里得到了启迪。保甲法,也同样是从这里得到引发的。

说到这事,还要归功于那个扳倒了姜潜的大理寺寺丞赵子几。

他因为贯彻新法得力,很快又被提升为太子中舍人、权发遣同提点诸县镇公事,由正八品升了从七品。新任的职责,是主管开封府界内各县、镇的刑狱、盗贼、场务、河渠等事儿。他老在郊县混,又是个爱琢磨事情的认真主儿,并非那种只做官不费心的庸官,日久天长,还能不琢磨出道道儿来吗?很快,他就发现了京畿各县治安上的老大一个漏洞。

京畿各县,最近若干年盗贼很多,有时都会在大白天公开抢劫。老百姓势单力薄,谁也不敢当面跟他们干。有那胆子大些的,事后告到官府,能不能讨到公道且不说,就是有了公道,将罪犯抓起来了,可他们的党羽还在,总要找机会寻衅报仇,还是吃不了兜着走!从来真穷真富的人,并不害怕盗贼:穷横穷横,根本没有油水,盗贼没准还怕他们打自己的主意,不会来惹他们;大富大贵的人,有的是钱势,不仅武力可以自保,万一失了手,也有后台为他撑腰,一般的盗贼,心里虽想,却也不敢随便碰他们。最怕盗贼的,是那些不上不下的财主:有钱无势,标准肥羊,谁都想啃他们一口。他们既无力自卫,又没有后台可靠,只能任人宰割,最是苦不堪言。仅得温饱或略有余钱的人家,自然也怕盗贼惦记。赵子几一问起盗贼的事,只要没有闲人在跟前,这些人都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要求朝廷一定得替他们做主。

“怎么办呢?”子几也着急,“他们又不成大股,没有个派兵征剿的?县尉衙役,也难顾全所有地方,只能马后炮,跟在他们后面跑。这事,只能靠地方自己维持。你们过去也是这样吗?”

“过去哪有这样乱哪!”一个老丈说,“除了盗贼不像现在这么多,咱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噢,请问老丈,是什么办法?”子几一听有办法,眼睛一亮,赶紧问道。

大宋遗事 第九十一回(3)

“老规矩,是地方上各以居住远近结成保甲。出事之前,大家互相盯着,坏人还没举事,先就有被揪出来的。及至出事,保甲之内相互也有个照应。一声招呼,大家一起上,人多势众,盗贼也不敢不敛手!”老丈回忆说。

“这办法好呵!”子几一拍手,夸道,“现在怎么样?是不是保甲没啦?”

老丈一声长叹:“唉,可不是没了嘛!有,也不至于闹到今天这个样子!”

“怎么就闹没了呢?”子几想不出原因。

“嘿,这不是常事吗?一件事情再好,岁月一长,渐渐就淡了,无影无踪了。而且,当初立保甲的时候原也不大严密,缺少约束监督。有些地方甚至专藏坏人,聚众闹事,反倒成了地方公害,老百姓也不想办下去了。”是老丈身边发生的事,他自己就参与了,说起来清清楚楚。

“照您老看来,这保甲法还能恢复起来吗?”子几已经看到了希望,为了更把握起见,还想请老丈进一步谈谈。

“怎么不行?我们都盼着呢!只是,要再结保甲,必须制定一些严格的条款,让大家有权有责,不好再推诿,才能成事!”老丈建议。

子几谢了老丈,隔天就去中书向安石汇报了。他想得很细,怎样组织编户居民,怎样委官管理,如何先在畿内推行,取得经验再推向全国等,几乎都想到了。说完大致想法,还怕安石不同意,又补充说:“结了保甲,富户有穷人拱卫,安享富贵,再不用担心;穷人也靠富人周济,得以存活。穷富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天下再没有第二个办法,能这样使富人与穷人相亲相爱的了!大人觉着怎么样?”

“好得很!以天下人维持天下治安,再好不过了!还不止于此!保甲之丁操练精熟,不就是府兵了吗?这正是朝廷要寻找的办法!谢谢您为朝廷做了一件大好事!”安石高兴地说,且当真向子几叉了叉手,子几赶紧还礼不迭。安石又道:“烦您立即将意见写成折子,我这就转奏皇上。一旦恩准,即先在畿内试行,取得经验后再次第推行全国!”

“谢谢大人,我这就回去上折子。”子几想不到那么远,府兵的事不大明白,可安石支持保甲那可是再清楚不过了!他高高兴兴出了中书,回去准备折子了。

神宗接到折子,不无矛盾。征求安石的意见,安石说了原委,又介绍了古人的做法,这才反问皇上:“以天下人维持天下治安,最好不过。陛下好像还有些顾虑?”

“不错,朕是有些担心。按户保甲,良莠不齐。一旦浮浪奸猾的人进了保甲,保甲不就成了他们的庇护所吗?再让他们习武,更了不得,倒是成全纵容他们犯罪了!”神宗有些忧心忡忡。

“陛下圣明。这一层,臣也有过顾虑。仁宗手里推行保伍法,也确实闹过类似的乱子。后来想想,出事大体还是因为制度过于粗糙。只要制度严密,保甲里面坏人毕竟是少数,良民百姓总是多数。有多数人监督管制,少数人就是想作恶,也难得成功,而且正好成为大家的靶子,正好抓了领功请赏!还有一条,保甲原是要奖励勇武有力的人。他们真能打能斗,抓了盗贼论功行赏,他们得的是头一份。有这种好处给他们,他们干吗还要知法犯法,为非作歹?陛下不必顾虑!”安石解释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