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远古故事有哪些?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这一年,从春到夏,没下一滴雨,周围氏族吃光了所有的存粮,打完了附近山上所有的猎物,甚至开始易子而食,但方圆百里仍是晴空万里,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人们不再祭送子娘娘,而是忙于祭天祈雨。他们晒死了一个又一个女巫,也不见效,只得听任氏族的人们一个个死去。很快,还能走得动道的人都逃荒去了,整族整族的人因此消失。娘娘庙却由于那群绵羊得以幸免。妹妹无法再拒绝姐姐的请求,开始一只一只地杀掉那些羊,用以果腹。但每杀一只羊,姐妹俩都要留下一个羊头,放在送子娘娘的祭坛上,以此祈求送子娘娘的保佑。

当羊只杀完后,本来用作祭品的羊头就成了姐妹俩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是,因为天热,有的羊头已经腐烂变质,姐妹俩吃了后都出现了腹泄的症状,妹妹躺了几天也就恢复了,但姐姐却一病不起。尽管妹妹采来了几种草药,给姐姐吃了后仍无效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姐姐一命呜呼。

火葬了姐姐之后,妹妹本想出岛去逃荒,但却找不到一只船,自己又不会游泳,只好听天由命,坐以待毙。

当妹妹吃完了最后一个羊头,就静静地合衣躺在草堆上,等待死神的降临。开始几天意识还清醒,以后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妹妹感觉有一线甘甜的泉水流入了自己干涸的心田,慢慢地流遍全身,四肢也像破土而出的禾苗一样,逐渐伸展开来。她的那双枯涩的眼睛也渐渐湿润,像蓓蕾一样,缓缓张开,眼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目光聚焦,看清楚那张面孔,原来是那个猎手。

猎手见她醒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妹妹吃力地问:“怎么。。。。。。是你?”

猎手回答:“旱灾过去了,我又回来了。”

妹妹问:“其他人呢?”

猎手回答:“都留在外面了。”

妹妹又问:“你为什么不留下?”

猎手回答:“我,忘不了你。”

妹妹笑了一下,又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后来,妹妹女戚与猎手一起离开了小岛,但却没有离开那片寒荒的土地。为了纪念那群羊为女戚做出的牺牲,女戚改名羊女,猎手改名羊儿,被她和猎手的后代写成了“姜”字和“羌”字。他们的后代们便成了最早的羌族。。 最好的txt下载网

童谣

这桩冤案发生的时间是在西周宣王朝的时候。冤案的制造者是周宣王。受害者是一对以制造弓箭为生的夫妇,因为是平民,所以有名没字也没姓、氏(那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和字),而因为史官的疏漏,连名也没有记录下来,也许是史官们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记录他们的名。这桩冤案至今尚未得到*昭雪。而发现这是桩冤案的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79级的一名学生。他在大三时专就这桩冤案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厌弧箕菔”考》,参加了每年一次的“五四”科学讨论会,凡出席过历史系分会场讨论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作证。他通过童谣、传说、史籍、诗经和金文等资料证实了这是桩冤案,但因为论文至今没有得到发表,所以读者无法查阅原文,只能通过阅读我的这篇小说,间接地了解这桩冤案的细节。而这桩冤案是由一首当时的童谣引起的,所以我们就从这首童谣说起。

利用谣谚传播政治预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大特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图书馆或中国书店找一本《古谣谚》看一看,就会知道此言不虚。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宣王之时童女谣曰:‘厌弧箕菔,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

从注解中我们知道,厌即山桑,弧即弓,箕是一种草,菔是箭袋。这首童谣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桑弓箭袋是灭亡周国的不祥之物。您想啊,这么重要的一个预言,当然会引起周宣王的高度重视,他一听说了这首童谣,想都没想,当即下令立刻找到制造这两种不祥之物的人,把他们杀掉,以绝后患。也正因为周宣王想都没想,所以才造成了这桩冤案。如果他当时稍微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灭亡周国的不祥之物偏偏是山桑而不是别的桑木制造的弓,偏偏是箕草而不是别的草编成的箭袋,就会明白其实这首童谣很可能是运用了最常见的谐音法,他真正应该做的是找出“厌弧”和“箕菔”到底谐的是什么音,指的是什么人,然后找到这样的人,再把他们杀掉也不迟啊!

但是,周宣王果真傻到了“想都没想”的地步吗?还是另有隐情?那篇论文的作者显然选择了后一种可能。不过,真实的历史却是按照前一种逻辑发展的。在当时周朝的国都镐京,果然有一对专以制造桑弓和箭袋为生的夫妇,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多亏他们的亲朋好友及早地得到了这个消息,才使他们赶紧收拾了最简单的行囊,连夜仓皇逃命,又在靠近后宫的水渠边听到了一个弃婴的啼哭声。夫妇俩动了恻隐之心,把这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婴从水渠中捞了出来,但夫妇俩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条水渠里流出的竟是“祸水”,而他们收养的这个女婴,后来竟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红颜”——褒姒。

按照古人起名字的规矩,姓在后,名在前。所以,褒姒实际姓姒名褒,姒是夏朝的国姓,而褒正来源于夫妇俩逃难时最终落脚的地方——褒国。巧的是,有一段传说正好把褒国、夏朝和周朝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传说

在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很可能是一雌一雄)突然出现在夏王的内庭中,并且口吐人言,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已经死去的祖先。”夏王不知所措,赶紧找来卜人占卜,以决定究竟是杀了这两条龙呢,还是把它们赶走,或者把它们留下来,但是三卜的结果都不吉利。于是,夏王又第四次卜问:“把它们的涎液收藏起来,如何?”结果是“吉”。于是,夏王在两条神龙面前献上了玉和帛,并且把卜问的结果写在竹简上,告诉了神龙。不久,两条神龙都死了,只留下了两滩涎液。夏王让人把涎液收集起来,装在了一个木柜里,储藏在宫中。

夏朝灭亡后,这个木柜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后,这个木柜又传到了周朝。但是,夏、商、周三朝的帝王谁也不敢打开这个柜子。直到周厉王(周宣王的父亲)的末年,周厉王觉得很好奇,才把这个木柜打开,想看看木柜中藏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谁想到,神龙的涎液从木柜中流了出来,怎么也擦不干净。厉王无奈,想出了一个荒唐的主意,要后宫的嫔妃们*了衣服,围着那滩涎液乱吼乱叫。那滩涎液突然变成了一只黑色的蜥蜴,爬到了后宫之中。一个刚换了牙齿的女童无意间用手触摸了一下这只蜥蜴,又过了七八年时间,到她刚插上发笄(表示成年)时突然怀了孕。因为女孩未婚而孕,以为是个妖怪,心中十分害怕,所以就把生下来的一个女婴扔到了从后宫内流出的一条水渠中,正巧被从水渠边经过的那对夫妇捡到,这个女婴就是褒姒。

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个传说漏洞百出。如果按照常识推理,这件事其实应该是发生在周厉王后宫里的一件见不得人的丑事,很可能是那个女孩被能够经常出入后宫的某位公子哥诱奸,但因为她名义上属于厉王的嫔妃,所以是私生子,当然不能光明正大地留在宫中,只能偷偷扔掉。但厉王又怕这件丑事暴露,所以才让人编造了这个谎话,以掩人耳目。后来又把这个弃婴坐实到褒姒身上,以成为“红颜祸水”的一个有利证据。

但是,那首童谣中所提到的是桑弓和箭袋这两样东西,即使属于实指,也是指褒姒的养父母,而不是指褒姒本人,把本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养女身上,显然是牵强附会的。“厌弧”与“箕菔”应该另有所指。据那位北大学子考证,这两个词应为谐音,它们分别指代“燕虎”和“吉甫”,也就是周宣王朝的两位重臣,一个是召伯虎(因为召伯始封于燕,所以按照古人命名的习惯,召伯虎也可以叫燕虎,犹如战国时的公孙鞅也可以叫商鞅或卫鞅一样),另一个是兮伯吉甫(又称尹吉甫,因为尹是他的官名,他的本名则是兮甲),有周宣王时的青铜器铭文(简称“金文”)和〈诗经〉中的诗句和为证。

诗经

在传世的青铜器中,有两件簋和一件盘分别与召伯虎和兮伯吉甫有关。簋原名召伯簋,因其中提到了召伯,也有人以器主的名字重新命名为“王周生簋”。盘名兮甲盘。

两件簋上的铭文原来是被分割开来解读的,后来由吉林大学的古文字学家林云先生合并为一篇完整的铭文,那位北大学子当年写作那篇论文时,就是采用了林先生的释文。因为铭文诘屈聱牙,非一般读者所能读懂,所以从略。

除了金文中的证据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经〉中的诗篇中,了解到另外一些情况。

《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余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嫠尔圭瓒,巨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尔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