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往事经典说说短句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李力:他看东西很困难,不但要戴眼镜,而且要一只手拿着放大镜才能看文件,每天就这么趴在桌上,一行一行地看。他在上海时,有一次护送刘伯承,刘伯承也是一只眼,他们俩坐在火车上你看我,我看你,说我们俩加在一块就两只眼了。

记者:晚年您父亲的身体一直多病,这与他从事的特殊事业是不是有很大关系?

李力:长征的时候,在上海的时候,条件也都很艰苦。他在国民党里当官,当官那个钱都是党的活动经费,自己本身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经常当东西过日子,冬天把夏天的衣服抱到当铺里当了,夏天再把其他的东西拿去当,把冬衣再赎回来。就这么过日子,外面装得很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很艰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未染硝烟的将军…采访李克农的子女(7)

他确实是积劳成疾,都知道他有病。1957年,他进毛主席屋子的时候突然一下晕倒了,朱老总、毛主席都搀着让他休息。在延安的时候,他就有病,是哮喘、咳嗽,毛主席还去看过他。

记者:据说1951年您父亲被秘密派到朝鲜主持停战谈判的时候,他病得很厉害还不让人去顶替他。

李力:因为知道他哮喘,晕倒了好几次,中央派伍修权去换他。伍修权去了,父亲说:“临阵不换将。我不是不相信你,现在我在这儿已经熟悉情况了,临时换了人,你不熟悉情况又要耗费时间。谈判很艰苦,你来了很好,就在这儿待着熟悉情况,我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你去。”这样报告给中央,中央也同意了。

记者:您印象中他生病时精神状态怎样?

李力:父亲工作很艰苦,有病也不告诉家人。我母亲是1960年去世的,父亲以前的生活完全靠母亲安排,吃多少,喝多少,什么时候吃药。我母亲一去世对他影响很大,他生活完全乱了,也没人照顾,我们离得又远,他有事又不讲。我父亲有病,只在日记上记着,别人不知道。

最后一件重要工作

1957年,李克农病重,他知道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于是向中央请命由他本人去调查当年上海特科的一些遗留问题,让那些还没有落实政策的隐蔽战线的家属老有所养,鳏寡孤独能够受到照顾。这是李克农最后一件重要的工作。

记者:将军去世前的几年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你们家生活状况怎么样?

李力:中央对他特殊照顾,按照副总理一级待遇特殊供应,也无非就是一个月多两斤糖、多几斤肉。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回家去都给我母亲交粮票、交油票,减轻他们的负担。他们也很照顾孩子,那时候没有油,每顿饭炒两个肉菜,他就希望孩子们,特别是孙子辈们多吃一点。我们也很自觉,把肉菜放在我父亲身边,希望他多吃一点,但那时候父亲的身体已经一天天垮了。

记者:什么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他健康状况严重?据说将军最后最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隐蔽战线工作。

李力:1957年犯了一次病,是在院子里,刚吃完午饭,突然一下子晕倒了,摔倒在石头台阶上,把脑袋磕破了,人当时就昏迷了。后来送到北京医院抢救,抢救了一个月还昏迷不醒。那时,周恩来、贺龙、彭真、张爱萍,好多同志都去看过他,我母亲说眼看不行了,要准备后事了。后来周恩来从天津找了一个姓赵的脑外科医生,赵大夫给他做手术,慢慢地人就苏醒过来了。从那以后他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给中央写了个报告说:“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已经不能担任第一线的工作了,但是我希望能担任上海特科的工作,特科有些遗留的事情,一些老人,一些遗属,没人管,其他人不了解情况。”因为在当时那个“左”的气氛下,弄不清那些人是共产党还是坏人,所以他给*写了报告,*同意了,他就带几个人去了上海。

记者:还记不记得将军去世那天的情景?

李力:1962年开七千人大会,父亲白天去开会,回来以后写日记。父亲是2月9号去世的,日记一直写到2月7号。2月7号只写了个日期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他病得很厉害,每天晚上都咳嗽。2月9号上午,杨成武同志到家里同他谈工作,劝他住医院,他还坚持着不去。下午邓颖超同志来了,邓颖超同志他很熟悉,非要劝他住医院,并且马上打电话把医生叫来,送到医院去了。三四点钟送去,七八点钟就不行了。

196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欣喜不已,宣布休假三天,这个举动在中央情报局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位当年朝鲜谈判时毛泽东钦点坐镇开城的将军,曾经用“坐下去!”三个字,以整整2小时12分的沉默对抗创下了谈判史上的纪录。他的战场或许没有战火熊熊,他的故事或许鲜为人知,但是高山、长河会作证,历史、人民会记住,这位未染硝烟的将军的丰功伟绩!

。 想看书来

虎将本色…采访贺炳炎的子女(1)

虎将本色

——采访贺炳炎的长子贺雷生、长女贺北生、次子贺陵生

采访时间 2003年3月

采访地点 北京 平安大道受访者家中

采访对象 贺雷生(时年60岁) 贺炳炎长子 转业后经商

贺北生(时年56岁) 贺炳炎长女 解放军某干休所干部

贺陵生(时年55岁) 贺炳炎次子 武警特警学院副院长

采访记者 王 哲

贺炳炎上将素以“独臂”和传奇般的骁勇著称,被誉为“孤胆英雄”。在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先后负伤11次,身上留下16处伤痕。他经常说:“我比很多人还是命大。”

提浆糊桶的小卒

1929年,贺龙领导的红军转战来到了湖北松滋,当地那个16岁的小铁匠贺炳炎再也无心打铁了,他尾随红军两天两夜,跑到红军营地又哭又闹,要跟父亲贺学文一起当红军,打坏蛋。因为他又瘦又小,红军怎么也不收留他,这时候贺龙军长来了……

记者:在开国上将里面提起您父亲的名字,人们的印象:第一是“独臂”,然后就是“猛悍”,都说他打起仗来不要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是从将军留下的照片来看,他好像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魁梧,据说,他当年参加红军的时候因为个头不够还颇费了些周折。

贺陵生:对,我父亲个子当时确实比较矮,我父亲身高跟我母亲身高差不多,后来可能是营养好点,个子高了一点。以前大家都叫他猴子,在部队有的老同志开玩笑说,你爸原来外号叫猴子,又瘦又小,以后也是又瘦又小。16岁参军,那时可能就更瘦小了,成年以后,部队有湖北人叫他“幺娃子”,说你怎么来参军,连浆糊桶你都提不动。他原来要去当马夫,人家“马夫班”不要他,说你这么小,马料你也提不动,怎么能当兵啊。他就又哭又闹,非要当兵。后来贺龙从这儿路过,看到这个小家伙在这儿又哭又闹的,就说算了,留下吧。就在宣传队里提浆糊桶。他那时提着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