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宁愿在岛上游乐,都不愿意到宁波城喝一口茶。
毕竟宁波城到处都在施工,还没有完成土地改造。
王守敬竭尽全力发展地方,鼓励宁波籍贯的百姓,参与到贸易中来。
这时候的民籍、商籍有很明显的区分。
百姓是不允许做生意的。
卖一些农产品,做一些手工还好,官府能够容忍。
但贩卖茶叶、食盐、布匹什么的,需要商籍。
有耕地的百姓,王守敬自然不会“祸害”他们。
他主要鼓励的是没有土地的百姓。
只要宁波府不倒,就算没有土地的百姓,都能找到一份工作,赚钱养家。
但这些收入,完全不足以复兴家族。
守着没有土地的农籍,还不如从商,下海一搏。
宁波府将会提供一定的支持。
和句容商学院一样,王守敬在宁波府也开设的商学院。
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海外的贸易。
“刚做生意,不要压上本钱。”
“而是跟着船队,去往番邦,学习他们的语言。”
“学会了他们的语言,你们就有了做生意的优势。”
“就算最后做不成商人,你们也可以凭借着这一份本事,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运气好的话,你们还能够担任大明通事。”
王守敬着重介绍了“通事”一职。
也就是明朝的翻译官。
职位不高,但足够显耀。
“以后朝廷很可能全面开海。”
“你们掌握了数门语言,很容易跟着官方的船队下西洋。”
“这一类人才十分紧缺,宁波府会提供一定的补助,让你们安心地学习。”
“经常在船队呆久了,不用你们主动去寻找,商机也会送上门来。”
王守敬苦口婆心。
他不只是说给百姓听,也是为了吸引读书人。
商贾们都在培养自己的舌人。
宁波府也需要一批这样的人才。
王守敬亲自出面,百姓们很愿意相信他们的知府,踊跃报名。
最后宁波府商学院挑选了一千名学员。
官府一个月给他们一两银子作为补贴。
别看一千人很多。
他们需要分别学习东瀛、高丽、吕宋、暹罗、安南等地的语言。
分散下来,能有一百人学习安南语就不错了。
安南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