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蔡知书便把《洛神赋》拓印广发给士子观赏,让洛神之名响彻四海,一时间,洛神的风采成为士子间热议的话题。
“老夫仔细品读过你的作品,虽内容上散发着靡靡之音,这种音律有时过于感伤略显消极。然而在文辞方面,表达尚可称得上差强人意。看得出来你的文学功底不错,若有一位博学多才之士的指导,日后必定能有所成就。”蔡知书言罢,便向长公主递了个眼色。
长公主无奈,只能接着他的话说道:“今日圣上听闻《洛神赋》,为之震撼,对周检赞赏有加。”
随即长公主严肃庄重说道:“周检接圣上圣谕:此子颇具才华,蔡祭酒要悉心栽培,切勿埋没人才。”
周检一时语塞,这边蔡知书先抑后扬评论了诗赋一番,那边长公主接着抛出皇帝的命令,最后肯定又来一个顺驴下坡,要收我为徒了吧。果真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
看来这篇《洛神赋》,引起了越国的巨大轰动,连皇帝都知道了。
果然,长公主继续道:“蔡祭酒负责国家文学教育,乃博学多才、学识渊博之人,今皇兄有意照拂,周检你何不敬奉蔡祭酒为师,进入国子监深造文学,以期日后致力于民生与国家福祉。”
“善。”蔡知书马上附和道。
蔡知书收周检为徒,可不仅是要让他深造文学的,蔡知书可另有打算。
蔡知书郑重地看着周检,语气诚挚地问道:“周检,你可愿意尊老夫为师?”他生怕周检在冲动之下做出拒绝的决定。
戚百威见周检沉吟不决,便劝道:“周检,若你拜蔡祭酒为师,便可跻身士子之列,尽享国家优渥待遇,未来更有望一展抱负,声名显赫于庙堂。”
周检沉思,当前形势下,上有皇命约束,下有压力逼迫,他已无法回避。然而细想之下,虽然国子监祭酒的职位虽不高,但是在越国士林中却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能一呼百应。若拜蔡知书为师,必将获得士林的认可。即便身陷复杂的阴谋诡计,对方亦不敢轻易行动。
思虑至此,周检立即跪拜。
“弟子周检拜见老师。”
“好!好!好!”蔡知书连忙扶起跪拜的周检。
“今日能得此佳徒,老夫甚慰,我已经择好良辰吉日,两个月后的七月十五再行正式拜师礼,届时皇城名流都会前往,你要好好准备。”蔡知书点头称是。
周检恭敬地回应:“弟子定当遵循老师的教诲。”
长公主微笑地看向蔡知书和周检说道:“今日恭贺蔡大家您收得一位杰出的弟子。周检才华无双,日后在文学道路上定有所建树。如今再加上您的悉心教导,成为一代宗师指日可待。在此,我衷心祝愿你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在越国的历史上扬古留名。”
大家相互吹捧一番,气氛好不热烈。
彼此谦虚两句后,长公主便和蔡知书告辞离去。
送走长公主与蔡知书离开之后,戚百威将目光转向周检,不禁回想起今日退朝之际,同僚们纷纷聚拢至他身旁,探讨周检的相关事宜。
当时他仅能在印象中忆起家中有一名家丁名叫周检,具体详情却难以阐述,因而引发了一番笑话。
周检之才,竟令蔡知书如此重视折服,不惜于皇上面前举荐之,使得戚百威心中感慨万千。
戚百威对周检道:“如今你被蔡大家收为弟子,不久后你将能跻身士林,对外说你是戚府家丁已经是不合适,既然你已经在戚府生活并工作了七载,足以为报昔日收留之恩,如今你可以选择以门客身份继续留在戚府,或于某日决定离开,我自不会阻止。”
周检大部分时间皆寓居于戚府,对外界状况知之甚少。他计划在拜师礼结束后便在外寻找住所,此举既有利于修炼,同时也能避开世家大族的约束。
只是目前身上资金不足,再说皇城寸土寸金,短时间内凑足资金迫在眉睫。
戚百威的通情达理,着实让他好生感动,拱手说道“周检谢过戚老爷的养育之恩,日后定当图报。”
周检也明白,日后修行或进入仕途,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戚府的印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