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时间已经来到了1945年。
松本太郎从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在鬼子在华即将大势已去的时候,回到了锦县。
是的,对于松本太郎来说,是应该用“回来”这个词,因为他在骨子里就认定了,这个地方是他来到中国以后,最为安全的归宿,是避风港,是他可以修身养性的地方。
随着日本在国际上形势的衰败,在中国本土上,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日趋完善,迫使鬼子也是接二连三的败退。
所有的变化,使得松本急需要寻找一个庇护所,他计划着,在那里,可以重整旗鼓,挽救这日益衰败的局面。
松本太郎就认定了只要回到锦县,许荣斌会为他安排好一切退路。这么多年了,许荣斌对他那是尊重有加的,鞍前马后,为他做了许多事情。
果然,许荣斌也没有让他失望,不但又如以前一样,对于松本太郎的突然到来,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惊喜,为了他的安全起见,还命人马上加强了县城外围的防守。
松本太郎没有讲述外面战事的情况,当然更是没有提起他此次前来锦县的目的。
松本不说,当然是谁都不会问起。
其实,不用松本说什么,光看他所带队伍的情形,但凡有些心机的人,就能看出他们的落寞。
果然,在松本到达锦县的当天,八路军武装大队便袭击了锦县县城。
许荣斌亲自带人前往锦县城头指挥,整整折腾了一夜,才将八路军武装大队逼退。
顾不得休息,许荣斌马不停蹄地布署了锦县各处的警卫工作,又削平了各处冒出来的一些骚乱。
松本太郎的到来,让锦县上下瞬间严肃起来。老百姓不由得又想起许荣斌的种种汉奸行为,但在他的高压政策之下,一个个的是敢怒不敢言!
在经过一系列修整之后,使得松本太郎在经历了几年的风雨之后,得以片刻的放松,便开始琢磨如何反扑。
作为侵华战争中,中国北方最大的特务头子,他无论如何都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的舞台。
1945年3月9日夜间到10日清晨,美国陆军航空军使用大量燃烧弹轰炸大日本帝国首都东京,造成九万甚至可能超过十万日本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破坏严重程度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场空袭新纪录。此次空袭代号“会议室行动”,日方称“东京大空袭”
这个时候,各处反日势力日趋严重,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武装力量的强大,时刻提醒着松本,日本在华势力犹如滚滚退潮海水!
这种局面,令松本太郎寝食难安。他极力地要寻求一种办法,能够让他力挽狂澜,恢复昔日的荣耀。
松本太郎深知,这种情况下,仅仅蜗居在这小小的锦县县城是不够的。
不要说这县城的地势不适合他松本太郎施展拳脚,就这运输方面都成了问题。
松本太郎的顾虑当然被许荣斌清楚的看在眼里。他自然要积极地去想办法,以解松本太郎的燃眉之急。
这一日,许荣斌与身着便衣的松本太郎出了县城。
松本虽然表现地对许荣斌非常信任,实则对他仍是心存芥蒂。许荣斌心里也明白,但仍然表现地对此毫不介意。
松本太郎煞有介事地问道:“许县长足智多谋,今日这是要去哪里呀?”
许荣斌道:“司令还不知道吧?如今,锦县有一处风景,司令一定要去视察一下。”
松本瞅了瞅自己身边的这几个人,又看了看独自前行的许荣斌,点了点头,道:“既然许县长如此看中那里,那咱们就去看看!”
一行人走了不久,却在广阔的田野中见到一座突兀的土山。
只见这座山呈南北走势,犹如一座屏障屹立着。山上的树木与周围的树林连成一体。
松本太郎疑惑地看向许荣斌,道:“许县长,这里怎么会有山?”
许荣斌笑道:“司令还记得当年我们曾经修路挖渠?”
松本太郎想起来,那一年对各地兴起的反日势力,曾采取了“囚笼政策”。
就是这一政策通过构建一个由铁路、公路和碉堡构成的网状防御系统,旨在分割和限制八路军的行动,通过封锁沟和碉堡的布置,日军试图将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若干小块,从而限制八路军的行动和物资补给,最终目的是削弱和消灭中国的抗日力量。
“难道这是……”松本太郎想起了当时挖沟的那些土。
“对,”许荣斌会意地点了点头,“这就是当年堆积到这里的土。”
松本太郎着实没有想到,当年那些土被集中到这里,居然形成了这么一座巍峨的小山!
松本太郎仔细审视着这座“小山”,道:“许县长让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是?”
许荣斌深沉地笑道:“司令不觉得此处是一个藏兵好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