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免费阅读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吴敬琏传 正式出版

吴敬琏的80年激荡人生,吴晓波的深情之笔描绘一个经济学家的肖像

追溯影响共和国经济史的重大经济争论,梳理一个国家走来的坎坷历程

2010年1月24日,在吴敬琏80大寿之际,一次绝无仅有的历史回眸

2010年1月24日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80大寿,这位历经风云际会的传奇人物身上存放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基因。而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而作的《吴敬琏传》适时出版,用深切之笔,描绘了这位最值得敬重的经济学家的一生。据吴晓波称,为创作此书,他与吴敬琏6次深谈,每次均在3个小时以上,并用摄像机全程拍摄记录,是一次全景式的历史梳理。尽管当时吴敬琏已近80高龄,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完成了这场考验精力与体力的访谈与写作。

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史上,吴敬琏是经济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人之一,他达到了他那个专业领域里可能达到的济世高度。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尤其自80年代中期后,他是多场论战的主角;这些论战主题涵盖了众多的改革困局,展现出几代政治家和经济学者为国家进步所做的思考与努力,也呈现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与艰困。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因此,这本传记不仅在于梳理吴敬琏的生平历程,更意在从文字的撰述中描绘出其精神特质,从而使读者能充分地领会其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作者以其一贯的深感于历史深邃的情怀与浪漫主义的笔触,自吴敬琏那具有“改良”特性的家族故事开始,在追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转型的脉络中,娓娓道出其波澜壮阔的平生,以及改革不同阶段充当的角色——“吴市场”、“吴法治”、“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在不同的角色背后,吴敬琏以其老师朋友顾准所说的“要像一个冰冷冷的解剖刀那样去解剖这个社会经济关系”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的精神支撑。

在吴敬琏细致而坦诚的口述史基础上,吴晓波充分挖掘出吴敬琏先生经济思想所渗透着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气质,他以“建设型人格,批判性精神”来对吴敬琏式的公共知识分子作描述,并称之为“这是一个让人惊奇的东方式人生”。这里作者所突出的“东方式的”,于客观背景中,即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与发展转型时期,如何进行整体性的战略思考,形成配套、有效的改革总体方案,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冲破重重阻碍,予以勇敢的实施,这需经济学者以敏锐而沉着的形象站立于风口浪尖;于主观情怀,这种人生,将继承起近代以来梁启超—胡适—顾准的人文精神,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对民族深怀高度的责任感和为人类争取更美好未来的使命感,以“勇者”的形象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或者遭人误解批判,在困境中坚持着自己对人民的赤诚与追求着国家复兴的理想。

作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的写作之后,推出吴敬琏的这部长篇口述史。他以其一贯的笔风,将吴敬琏的生平经历以故事的方式呈现;也正是坚持这种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方式,才能让读者充分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其后言行举止的思想来源,才能将读者带到主人公所处的错综复杂与莫测的情形中;除此之外,从此书的字里行间,深邃的时代气息将让读者充分领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微妙的关联,如何定位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让生命的价值迸发出力量、能融入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滚滚车轮,将成为读者静立沉默而常思索的问题。

吴敬琏传 媒体及专家评论

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吴敬琏。

——《华尔街日报》

他的话常常掀起波澜,而他的话又是经济发展中不能被忽略的声音。

——《凤凰卫视》

吴敬琏先生无疑是他那一代经济学家中最才华横溢和最勤奋进取的学者之一,他在经济学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有相当的建树。

——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符号性人物,吴敬琏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职业范围。他的学识、他的操守、他的社会责任感,汇集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他周围的人,而每多一个被他感染的人,中国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就多一份希望。

——《南方周末》

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伴随着危机感,注定了吴敬琏不能停歇的生活。

——《中国企业家》

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直的学者,一个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经济学家。

——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吴敬琏传 缘起(吴晓波文)

缘起

这个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

吴晓波文

这一本《吴敬琏传》的“母本”,是我对吴敬琏老师的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时间是在2009年的8月和9月之间。

我提出要为吴敬琏做一个口述史,是在2007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周雪林博士的牵线下,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拜访老先生。他的办公室很小,仅可容三四人周旋。当时,吴敬琏的长女吴晓莲刚刚出了一本新书《我和爸爸吴敬琏》,他和夫人周南对我的建议似乎比较犹豫,他婉转地说,如果有一个提纲,可以再讨论这件事情。

此后,这件事情就拖了下来。我一直沉浸在《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的创作中,在那场马拉松式的写作过程中,我一再地与吴敬琏“相遇”,我发现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我购买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断断续续地阅读、做笔记,每次碰到周雪林,我都表达做口述史的意愿。

转机出现在2009年的春季。一天,周博士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吴老师似乎有点同意了,他将于8月到9月,在中欧有一个集中讲学的档期,可以安排在这期间完成口述史。我大喜过望。

于是,有了一次长达20多个小时的口述史记录。

对吴敬琏的访谈前后进行了6次,每次3个多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左右,时间大多是在下午的两点到六点之间,地点在中欧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里,每次都由第一财经用两台摄像机记录下来。

在很多人看来,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史上,吴敬琏是经济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人之一,他达到了他那个专业领域里可能达到的济世高度。而我之所以愿意投入这一工作,却不仅仅为此,在学术贡献之外,我更敬重的是那个自觉地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吴敬琏。在当今之世,像他这样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8月底访谈的那几天,正值江南盛夏雨季,上海的午后会突然下一场特大的暴雨,天地昏暗,如遇末日,但两个多小时后便又赫然晴朗,水泥地上的水迹竟会很快蒸发,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让我想起很多杰出精英暴风骤雨般的人生。正是在这样的时光流转中,行将八十岁的吴敬琏缓缓叙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如画卷展开,其苦难、喜乐交叠混然,可意会而不可名状。

在那一时刻,作为听者的我便想,一代人为之奉献了热血和智慧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实现?他们并不为回报而为,不过,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记忆和致敬?。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附录 吴敬琏年表(1)

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南京,年幼多病;

1931年7月,父亲吴竹似去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