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切皆有因果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中国商学院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改革迫切需要而诞生,另一方面又没有审查制度考核它存在的质量、体系和素质。请问是否有中国商学院以老大自居而自我陶醉,因社会的崇尚急功近利而迷失方向,忘却了教育本身存在的意义与肩负的历史使命?采访BiMBA,让我再次体会到使命的意义。百位学员和教授一再对我说:“走进BiMBA,就像走进了一个世界,它让我们认认真真地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能为中国做些什么,我们对这个社会负什么责任?”对于MBA的炒作现象,周其仁教授说:“这个时代发生了无数的大小事情,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我们将来回头看。有些事情我们现在是看不清的,也许要等十年、几十年,或者一个世纪才能看清楚。看清楚不容易,而评论好做。因为做评论是件最容易的工作,所以今天大家都挑起这件容易的事情先做了。”由排名说起广告界人士哈沃德说:“不管是谁发现了水的存在,但肯定不会是鱼。”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开始谈自己的企业文化,然而我们往往是最后一个意识到掌控自己企业发展的文化真谛的。生活在西方世界里,我始终认为自己对中西文化都能兼容,从没有觉得自己是很传统的中国人。但是回头看近二十年的海外生活,才越来越发现许多中国习惯,实际上早已注入我的血液和生命之中,它们是我永远割舍不去的文化情结。而这种感觉是通过岁月的流逝才发现的。谈到MBA学校的排名,同样也是这个问题,做出所谓权威性的判断或者说明,需要时间、阅历还有局外人来验证、再验证,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西方MBA能带给中国什么(5)

每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都要对美国的研究生院进行排名,并对自己排名过程中的数据出处、考证进行公布与分析。然而中国的商学院或者说MBA项目,不过是近十年才开始正式启动的,跟着就如雨后春笋般地蜂拥而上。在还没有接受历史检验之时,有的仅仅有几年历史的中国商学院,就已经开始进入现阶段的中国商学院排名。  如此新兴的学院或者专业,在没有相当年限来考察与验证的情况下排名的意义何在?曾经采访过数位美国顶尖大学校长的我,想在此冒昧地提出一系列尖刻的问题。  评委的资格是什么?是学历?是名誉?还是资历?他们在MBA教育上的经验与贡献是什么?评选的内容是什么?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数据是哪里来的?历史的检验是什么?变数是什么?不变因素又是什么?硬件和软件的资料呢?是否有第三方的考察验证?中国商学院是否有统一的规范和准则?有多少学校参加,为什么?有多少学校未参加,又为什么?被排名的几率是多少?西方商学院(比如美国商学院)的排法与中国的排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不久前在媒体上,我看到某个名牌大学对EMBA项目重申他们的原则,其中有几点令人记忆深刻:每门考试必须有相当人数拿C成绩;学生必须到校上课,如果有三次缺席者应处罚。如果没有与EMBA百位学员交谈过,可能我会觉得校方原则性太强。但是当你真正了解中国国情、中国10年非常规的变化、中国企业家的困惑和渴望,学员们花费巨大成本而潜心学习,学员们超越文凭学位谋职的境界,学员们对彼此间的互动磋商和碰撞的渴望,你立刻就会反问:“这样的措施是为了控制大学生,还是管理企业家?学校办学的真谛何在?”道理或原则,谁都可以制定,但是MBA项目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EMBA学员有一种需要…在商场上“你死我活”之后,他们需要靠课堂这样一块芳草地找回一丝恬静、真诚、互助、鼓励。哪怕再多一分张扬,他们也许最最不想要的是彼此再一次的争执。  世界上的大学排名据统计不下50种,多数是根据各种期刊杂志进行的调查来排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刊物的销售。由于调查设计考虑的角度、调查的方法、对象不同,调查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得出的排名也不同,有的甚至相去甚远。资历最深、影响最大的排名大概要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商业周刊》的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要对各学科的专家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学科排名和大学综合排名。《商业周刊》则以商学院全日制MBA项目的排名著称,调查对象既包括在读的MBA学生,也包括雇用MBA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一种排名都有其局限性。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美国商学院,既不能对期刊的排名置之不理,又不能被期刊的排名牵着鼻子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院长来北大访问时曾经谈到,如果模仿哈佛商学院,就是再像也只能是哈佛商学院第二,永远走在别人后面。芝加哥大学对基本理论课程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些MBA的学生会觉得很枯燥,读得非常辛苦。期刊向学生进行调查时,可能会听到一些学生的批评,排名暂时就会受到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看到那些毕业后工作多年的校友成为各类企业的领军人物,MBA学生会意识到打造坚实的理论基础符合他们发展的方向。申请人在选择MBA项目时会考虑到各个项目的特点,做出自我选择。只有能吃苦的学生才会来申请。  在如何办BiMBA的问题上,学生与校方时常会有不同看法。但如何衡量办学质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问题,一个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回答的问题。BiMBA希望带给学生与常人不同的眼光和视野,不但要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管理学科的学识,而且要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胆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贯中西的教授和成功的企业家交往使学生具备远见卓识。美国高水平的MBA教育的提供者不止哈佛商学院一家,还有宾大的沃顿、斯坦福、芝加哥、凯洛格、哥伦比亚、达特茅斯的塔克等数十所大学,它们彼此间相互竞争与相互学习,形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断发展局面。相比之下在欧洲,世界级的商学院不多,一个国家不过一两所。在一个国家,如果MBA办学惟有一枝独秀,发展就缺乏动力。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高速发展阶段,MBA、EMBA的潜在需求非常大。从长远来看,最好的提供MBA教育的院校很可能有多家,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好的MBA院校会在竞争和相互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也会更多地根据办学特色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非常喜欢01级陈文讲的打靶故事。他说:“有位战士打了一连串的十环,大家无不称好。接着将军上阵,结果一个十环也没有打中,却打出了一片乱七八糟的图像。台下一片寂静。有人不得不走近耙子,仔细一看,突然惊喜地跳起来,原来将军打出的是颗五角星。”太棒了,还是将军高明啊! 但是真实的故事也许是将军不会说出,很多人也就猜不出。因为将军大概打不出士兵的环环满环的水平,与其输掉不如打出个花来,这个歪打正着,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掌声。这十年来的出国潮啊、生意潮啊、现在的MBA潮啊、EMBA潮啊,还有当今的MBA排名潮啊,想想有多少是真正打出十环的?还有多少是歪打正着的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进行式中的创业者(1)

BiMBA同样有问题首次面试,中国纺织机械集团董事长张杰开诚布公地问中方胡大源院长:“请回答我,我的同学是谁?我的教授是谁,他们怎么教?我不希望我的同学里因为有钱而来混个学位,因为我上过另一所名牌大学的管理课,非常失望。我不希望BiMBA让我再失望。”院长胡大源给张杰的忠告是:“你们都是不容易教的学生,希望彼此都遵守规则。”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批满腔热血的海外学子归来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业总是艰难的历程,此章节里暂不讲述那段历史,还是让我们通过海闻教授的回忆,听他讲讲BiMBA创办之初校方与学生不打不成交的经历吧。  “冲突?”我问。  “说冲突,不如说是交锋,第一次交锋的对手是98MBA。当时他们意见很多,对授课内容和老师都提出了很多意见,有的我们接受了,有些不能的当时就做了解释。如果意见是合理的,我们就会尽可能地去落实解决,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这个项目搞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和2000EMBA的交锋。  “最初他们给我的感觉是自信中带着张扬和挑衅的味道,开学典礼上杨扬的发言让人印象很深刻,讲的都是笑话,下面是笑声一片。我也笑了,但同时我也在感受和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自傲,笑声背后的尖刻和那些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我们都是成功人士,虽然尊称你们为老师,但你们绝对没有我们成功。也就在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一种距离感,一方面同样不以为然或不服气:难道在商界和企业界的成功就能代表一切了吗?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他们的确需要很好的老师,因为他们虽然知道自己需要通过学习来更上一层楼,渴望通过学习来寻求未来更好的发展,但还没有想清楚要学的到底是什么。这同样也让我感到了压力…如何引导这些成功人士重归校园。  “授课中最常遇到的是两种情况:第一是他们马上就理解了,师生形成很好的互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觉得自己懂了,其实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如果你纠正后他理解了还好,比较头疼的是有人固执己见。举个例子,我在课上讲了一个理论问题,有人理论联系实际问一个不太切合的现实问题,我可能不能一下子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也不能仅仅用‘理论与现实有差距’来敷衍他,虽然这是实情。我相信很多人对现实的了解比我们这些整天和理论打交道的老师多,我感到有时可能会压不住这些‘老总学生’,不知道他们会问什么,不知道他们关心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样让他们接受这些理论,甚至不能确定这些理论是否真的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了一份课堂上没有的了解与信任。那次他们在北大勺园吃晚饭,我刚好路过,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就这样大家坐在一起很自然地聊开了。他们问我中心为什么要搞MBA,我跟他们讲我们的理念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中不少人觉得中心办MBA就是为了赚钱,抱怨没人管他们,觉得中心的领导高高在上。我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还需要关注、尊重;他们不是来被动地听课接受知识,他们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谈话时对我非常尊重,而且也谈到许多共同的朋友,大家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谈到管他们的班主任,跟着就有人提议让我来做班主任。我当时心里一热,哎哟,说明他们很愿意和我在一起,他们认为我是朋友。我立即表示愿意。大家很兴奋,全体鼓掌,并且马上去要了一瓶白酒,当场庆祝。后来学生有什么问题、困惑都来找我谈,我越来越意识到我有必要做他们的班主任。这帮学生都是企业的成功人士,做他们的班主任,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不是单纯的授课老师,而是要用心去跟他们交流,做他们的朋友。  “我和他们的交往虽然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并非一帆风顺。开学不久我代表中心与学生对话,目的是了解情况、促进交流。开始气氛还很融洽,但很快就涉及一些实质性问感,有人站起来质问:我们是有备而来学习的,你们校方准备好了吗?你们有没有能力把它办成顶尖的MBA?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到你们并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准备好为什么就招生?我当时情绪也有些激动,我说:我们做这个项目和你们做企业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创新的事业。你做企业时是什么都准备就绪之后才开始的吗?你不也是边做边完善的吗?BiMBA也是这样,我们一帮人从国外回来,就是想把中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搞上去,像办企业一样,首先要有勇气和决心迈出第一步,然后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完善。你们是第一批学生,你们会有吃亏的地方,因为项目目前还在完善的过程中。但是,有更多对你们有利的地方,因为你们有更多机会参与项目的设计,或者说是根据你们的需要来设计和调整课程从而获得更多更直接的知识。我非常感谢你们和我们一起来开创中国EMBA事业。其他学员也提了好多意见,有些我认为合理的当场就表了态,有些不合理的我也当场拒绝和反驳了,还有些意见或者是建议不能当场拍板的,我说我需要回去跟主管老师商量。这时一个学生说,你今天是干什么来的?好多事情你说还要去商量,那我们还谈什么?我当时也很不客气地说,学校也有办学的原则和规矩,难道学生一提出来我们就要照办吗?做事也要有个程序,有些事不商量怎么行?!其实我也理解学生的心情,他们这么说一方面反映了对我们前一段工作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企业家的办事风格。但我也是个真性情和有棱角的人,不会也不愿意圆滑处事,有话直说毫不转弯抹角。虽然有些时候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得到了这些企业家学生们的认同,我也因此得到了许多朋友。这群EMBA中就有许多和我‘吵’出来的朋友。当然从交锋中我也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同时从他们的‘抗议’声中也听到了中国EMBA的希望所在…这些企业中的精英读EMBA不是慕‘名’而来,确是为求‘实’而学的。   。。

进行式中的创业者(2)

“要让强者把你视为值得尊敬的朋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也是强者。秋天的拓展项目是放松更是考验。尽管我工作很忙,但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接受挑战,我认为这是与学员们沟通的最好机会。他们酣战商场,在工作中虽然资历深厚,但都比我年轻,有些甚至比我小将近二十岁,精力体力都很旺盛,这也是他们骄傲的资本之一。而我参加拓展的目的之一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些老师跟他们一样,也是充满活力的。我的身体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也很让学员们吃惊,所有项目我都很成功地完成了。休息时,我们在一堵一人多高的墙边闲谈,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晚出生两年保不住能飞檐走壁一番呢?他的话音未落,我三下两下就爬上去了,大家都惊呆了,然后每个人都想试一下。上不去的人就急了,想尽各种办法也不想‘屈居人下’。拓展项目之后,很多人对我说我改变了对老师的传统形象,他们对我有了更深的认同。当天的晚会,大家一起喝酒,一块儿疯,他们还让曾跟我争吵过的学员来与我和解。我们当场就干杯拥抱,其他同学都热烈鼓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道过歉了。其实不用道歉,我们都很明白我们是同一类人,真诚和直率是我们的共性。大家都很激动,喝酒,聊天,畅所欲言,甚至无所不言,聊到动情处,大家的眼睛都湿了。从那以后,他们不再仅仅是我的学生了,我也不仅仅是老师和中心的领导,我们之间更是事业上的合作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们真的被彼此的真情所感动,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的,你付出一份真心,经常能换回十份百份的真意。”我们都是创业者班长李新创把自己看做第一届毕业生的同时,也称98级为BiMBA的“试验品”。“刚上学时,我们与校方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