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领事们也无奈,只能坐带着国旗的车出租界。租界的街上,曾经的繁华都是死一般的寂静。曾经觉得很烦的清人助手,清人仆人都看不到了。走到租界出入口,那里他们的驻地被重重包围。这些官兵还挺有礼貌,但一再的解释,他们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才站在这儿。所以,没有上官的同意,就算是领事先生,也不可能离开。
如此这般的费了半天唇舌之后,他们终于出来了。而在里外,看到的却是冰火两重天,坐着的马车看着一路上清人都熙熙攘攘,看着似乎没受一点影响,可是再看看大街上,曾经最繁华的几个商号,此时都关着门,门口还都站着清国的士兵。平日里很多同胞的,而此时竟一个也看不到了。
他们见不到李鸿章的,接见他们的上海知府,他们都是受过训的,外交礼仪根本无可挑剔。口径也很一致,围住租界和商号,是为了保护他们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说死难者遗体,他们已经收拾好了,随时都可以交还给家属。并且,他们对此次悲剧的发生,表示了万分的遗憾。并且请几位领事回去跟家属说,乱党已经被一网打尽,会按着大清律,从重处理。
英法美倒是希望引渡,不过,被知府立刻拒绝。但是很明确的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会按中国的法律处置,但是中国人,不会交给外国人来处置。还特意拿出了中英文注释版《南京条约》,白纸黑字,三家哑口无言。
英法美领事,真是有口难言,坐了半天,喝了一肚子的好绿茶,然后一点成效都没有,只能在重兵的重重保护之下,再回了租界。回头再看看热闹非凡的租界外,他们三人都郁闷了。
他们心里也明白,若是他们的人在中国犯罪,他们也会希望自己来处置,绝不希望他们在中国人的手中的。不然,也不会在条约里写上这条了。现在人家写了注释,上面有各家的签字,他们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了。只能寄希望于国内快点把主意拿出来。
第24章 我爱你们,不过请保持。
第四更
结果他们一回了租界,就又被围了。他们都觉得其实留在知府府里也许更好。
此时三国国内也在激烈的讨论着,美国人是最滑头的,他们人死的少,也不是什么富商,就是来中国淘金的牛仔。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离得太远了,商船倒是很多,但军舰真的太少,他们真的为了这两个,发动战争,他们不合算。
主要是耽误做生意了,电报打回去,说船都不能动了,他们立刻向大使发报,同意清廷的建议,但赔偿问题还要再议。
青妤只回了一个‘no’!美国大使很明白,他们不会许诺什么。赔你们赔多了,我们怎么跟其它国家交待?商船里的货都要烂了,再不妥协,光赔偿就得赔死那些富商们。他们向国内不断的抗议着。让国内不得不妥协。
最后协议,按着国际法来赔,签了约,一块出了公报。五地美国驻地恢复如常,虽说那些商人也有些损失,但是他们会想,比其它人强就成。主要是,那些英法商人都还关着呢,好些生意都能抢来做了。
英国人也纠结了一下,不过呢,英国议会不谈死人的事,而是谈今年大清军购的事。日期快到了,让他们问问青妤的态度。英国大使夫人忙进宫,五十万两银子呢。况且青妤的订单可不仅是军购,还有清人向英国购买机械也是很大手笔。
在咸丰二年起,青妤就让各地官府统计有意办实业的有钱人,介绍机械的特性与型号,让他们登记,由政府统一向他国政府订购,这样便宜一点。
开始时各地的商人还觉得这是不是摊派啊?有点迟疑,拿着那些机械的宣传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然,也有那想试试的,他们啥也不懂,以为是衙门想赚一道钱。觉得这么简单,让他们赚钱也成。
结果买回来,去别地一打听一下,去洋行订的价格。竟然真的便宜了不少。而重点是,衙门真的没收钱。
第二年再统计时,比第一年还便宜,因为人多啊!不许各地收费用,这也是对工商业的一种扶植。但更重要的是,青妤很清楚,只要自己不断的买买买,那些代表着各位商家利益的议员们能给自己跪下。
事实上也的确是,去年,他们开始向德国购买更新型的机械。青妤是懂行的人,她可是每天从他们向外派驻的大使馆收取各种最新的商业,科学,还有政治的资料。
这也让英国政府有些担忧,真的转向了德国制造商,那不比军购低的利益怎么办?而这定单每天递增,这些大使夫人这这些年,越来越巴结青妤,生怕一个不小心,让青妤把定单转给德国。而德国已经在京设立了大使馆,人家的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做大使夫人也不容易,竞争太激烈了。
英国大使夫人说了一车话,青妤就瞅着大使夫人笑,啥话也不说。
人家也明白,不把事情解决了,军购没戏,那些订单也就更没戏了。如实回报,英国舰队不干了,说这是奇耻大辱,他们在亚洲还没受过这样的气,他们应该像……
还没说完,他被某地议员扔了鞋子,打在了脑门上。你打了,侨民怎么办?还有这么多生意怎么办?这些订单,关系到多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然后叭叭的算了半天账,把那么海军中将死喷了一顿。于是还有什么可说的,订单大过天。英国在美国之后第三天,与清签了互谅备忘录,做得比美国人还漂亮!
现在就只剩下法国了,主要是法国人有点自由主义,这个国家的执行力其实还是差点。看着英美都签了,可是自己死了十六个人呢!他们又没有那么多订单,而五十万的军购在逐渐的减少,他们的东西做得也有些自由主义,远不如德国那么精准。
青妤请了德国专家,去看法国的军舰,让他们帮忙做配套,顺便跟德国人搞好关系,开始向他们大规模的采购各类器械。人家比法国人好合作多了。
主要是八国联军里德国也是其中之一,青妤正在和这些远处的国家一个个的建立合作的关系,金弹政策,其实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
所以法国现在有点纠结,闹,他们一家独木难支;不闹,心有不甘。而青妤也不着急,由着他们内部自己搞掂。只要他们三家不连成一线,他们一点也不怕打一架。
法国人其实也不傻,英美不指望,他们跑去找了俄罗斯人,法国人很清楚,清政府与沙俄可没什么外交联系。而沙俄近,开着军舰比他们从本土要近得多。于是,去问他们,‘我们两家合伙一块打进北京城吧,分的你七我三。我们就咽不下这口气。’
俄罗斯其实挺想答应的,他们盯着东北临近俄罗斯那大片的土地也不是一两天了,一直想找个借口逼迫清人答应割让。这些年,他们在边境线上一点点的向前移动。
清政府采取着容忍与防犯,但是他们在东北的努力他们也看在了眼里。这些年,他们再不能寸进了。关隘都好像不再是他们的了,派新人去接手,结果不是死就是伤,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去接手那块地方了。他们也无法知道东北的真实情况,所以此时他们打都没有信心。
而且这些年,清人跟各国都在积极的沟通中。现在势力最大的就是英国了,人家都退了,他们跟着没用的法国一块前进,好吗?
正好这时老七的北洋水师对朝鲜海盗开了炮。就临近俄罗斯的近海,人家的水师就看着北洋水师把横行这一带的海盗围着打。看着那崭新的军舰,然后那炮弹跟不要钱的一样向着海盗船猛轰。
俄罗斯人又不傻,北洋水师早不打,晚不打,在这个节骨眼上打起来,就是打给他们看的。那军舰是新型的,虽说比不过那些现在世界最新型的军舰,但凭着这些,他们想越过去,只怕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