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世界电影史百大影片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片多么真实!’”这种真实主义使派伯斯特当时倾向于布景、摄影和演技的极度简练。由于这一考虑,所以他避而不用强宁斯或其同类的喜剧演员,即那些专门喜欢用夸张的台词和动作的演员,而宁愿用美丽的女演员路易丝·布鲁克斯这个热情洋溢而令人难忘的“活的模特儿”来演出。在他看来,一切应该服从于故事叙述的清晰。因此当时有些人根据克拉考尔的说法不甚恰当地把派伯斯特列入“新客观派”(这个名词是1924年艺术史家G.哈德劳伯创造的)。

无声电影末期,表现平民的潮流更为明显。在这一趋向中,有老导演乔·梅伊的一些手法巧妙的作品(如《囚徒之歌》、《沥青路》)和里奥·米特勒的《街的对面》,后一影片描写一个大海港的贫民区凄惨的生活情景。

还有更接近于真正现实主义的影片,那就是摄影师菲尔·尤齐在西莱西亚拍摄的《我们每天的面包》和在柏林拍摄的《穷人的地狱》,这两部影片虽是演出的,但却是在现场而不再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

某些导演用逃避现实和描写英雄主义的影片来和“新客观派”相对抗。国家主义者歌颂腓特烈大帝。保罗·齐恩纳企图复兴浮华喜剧和爱情剧(如《尼鸠》或《谁的过错》)。

另一种“英雄主义的尝试”即登山影片,乃是阿诺德·范克博士和他的摄制人员——摄影师许内贝格,男演员路易·特伦克,以及前女舞蹈家莱尼·里芬斯塔尔——专长的影片样式。登山者的沉着大胆,凶猛的暴风雪和雪崩,优美的滑雪姿态,雄伟的山峰,经年不化的积雪,飘浮天空的片片云朵,这些在范克的许多影片里(如《滑雪乐》、《雪崩》、《命运山》),都被熟练地用来作为主题或题材。他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帕吕峰的白色地狱》是由派伯斯特协助摄制的,后者只在这部影片里对登山片作了一次尝试。

德国对“文化片”很重视,由乌发公司来鼓励这种影片的生产。例如该公司曾拍了《力与美》一片(1925年摄制),由威廉·普拉葛和考夫曼博士导演,这是一部歌颂体育和**主义的大型纪录片,片中有仿古代风格的演出。继这部稍带浮夸、但具有真实性的纪录片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几部同类的影片。另一方面,范克博士摄制的表现登山运动的纪录片如《滑雪乐》等(1923—1925年)也使登山片纷纷出现,并且如前所述,导使范克制作了一些演出的故事片。希特勒的上台几乎中断了纪录片的兴盛发展,使纪录片变成了宣传片。在第三帝国统治时期,只生产了寥寥几部令人感兴趣的科教片。

有声电影的出现,给德国电影带来了一些幸运的后果。首先是那些移往美国的导演和演员,由于不懂英语或者发音不正确,为好莱坞所撇弃,因此他们大多数又回到了柏林。其次,美国除了在本国摄制欧洲语版的影片以外,同时又在柏林摄制德语、英语和法语的影片。这种拍片方法虽然比配音译制花费较多,但由于有著名明星的演出,可以号召观众,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人们用这些明星拍摄了一些各种语言版都通用的主要场面、情节、布景和有大批群众演员演出的某些插曲。和好莱坞的出品相反,柏林摄制的这些外语影片非常逼真。自1933年后到纳粹垮台为止,戈培尔利用这些影片夹在他输出国外的影片中,使观众分辨不出究竟是哪国的出品。

无论在德国也好,或者在美国也好,有声电影总是首先被用来拍摄一些场面豪华的歌剧。埃立克·庞茂就是德国摄制这种影片的专家。由于德国在这种商业性的影片样式中承袭了维也纳的传统,所以能够和好莱坞相竞争。维也纳人威廉·梯尔摄制的《加油站的三个人》,把歌曲和舞蹈引入日常生活当中。在艾立克·夏莱尔导演的《议会在娱乐》这部影片里,除了再现的“历史性”场景和维也纳的民间歌曲之外,还加上了一些涩情的表演。这两部影片以它们牵强附会的故事情节、程式化的效果和时常是庸俗的逗乐形成了乌发音乐喜剧片的风格。《加油站的三个人》表现三个小伙子只要在一家汽油站里被雇做加油工人,就能重新找到他们的幸运和爱情。但德国此时的经济危机情况却没有影片所表现的那样轻松乐观。从1928年以来,在这个好容易从通货膨胀下恢复过来的国家里,爆发了经济危机。当《加油站的三个人》在柏林的银幕上大获成功的时候,德国全国有300万人失业。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是政治上的长期危机。在国会选举上,纳粹党当时获得600万以上的选票,**也获得了450万选票。这意味着德国在这时期是徘徊于法西斯主义与革命之间的。

人们可以看到,此时有些电影创作者也在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蓝色的光》这部由许内贝格杰出地拍摄的登山片,是一部集范克博士所创造的样式之大成、由左派影评家贝拉·巴拉兹创作的作品,由一位抱负不凡的聪明女演员莱尼·里芬斯塔尔担任演出,这位后来成为希特勒宠儿的女演员,在此时还没有决定应走哪条道路。

社会上不断发生的事变,使人们无法躲在高高的象牙塔里。无声电影的末期就已显示出电影导演有选择自己应走的道路的必要,而这种必要,到了此时就显得更为明确了。

派伯斯特的第一部有声电影《1918年的西部战线》,是一部猛烈抨击纳粹党人称之为英勇的献身的那场战争的影片。影片以强烈的笔调描绘出战死的士兵和未来牺牲者脚上的长靴,战壕里的泥泞,医院里的紧张情景,痛苦和恐怖的呼喊,屠杀和疯狂的行为。这些描写所强调的不是战争的原因,而是战争的愚蠢和它的矛盾。派伯斯特在这一恐怖的呐喊中保持着他描写的立场,即他成为以前作品的特征的“新客观性”。也许由于他这种表面上不偏不倚的态度,所以这部影片当时能够幸免纳粹党徒的猛烈攻击,这种攻击曾使《西线无战事》这部根据作家雷马克的著名战争小说改编、由刘易斯·迈尔斯通导演的美国影片,在德国遭到禁映。

影片《三分钱的歌剧》是派伯斯特替美国一家影片公司拍摄的、有德法两种语言版的影片,它是派伯斯特根据德国战前一部著名的戏剧摄制的(原剧系由**诗人B.布莱希特取材于一个英国古剧而改编的)。这部影片使布莱希特所写的歌词和古特·伐埃尔的悠美的音乐,变成大众化的歌曲。片中轻松而带有讽刺性的故事情节是以1900年的伦敦为假设的背景,描写“下流社会”与警察的和谐相处。影片象一出滑稽的木偶戏那样讽刺地表现出警察和小偷的狼狈为奸,国王加冕典礼的豪华队伍碰上了失业者凄惨的行列。这个插曲对于当时一个有近一千万彷徨街头的失业工人的国家来说,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派伯斯特在这部影片里似乎放弃了他的“客观性”,在一种象芭蕾舞剧那样精细而有条理的娱乐的讽刺下,在明暗相衬的精美摄影技巧中,显示了他的观点。

《同志之谊》这部影片对形式的注意较少,它和《1918年的西部战线》一样,突出地表现了和平主义的思想。影片描写法国一个煤矿发生了爆炸,德国的矿工们突破了那个象征1918年国境的铁栅栏,跑来救助他们法国的伙伴。这种对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号召,远远超过了当时在洛迦诺开始的德法和好的政策。

描写无产阶级的生活环境,对于派伯斯特来说,虽然已经是一种进步,可是他的结论却仍然非常暧昧不明。例如片中那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铁栅栏,既可以理解为废除工人阶级之间的国境障碍的希望,也可以理解为对国家主义者要求亚尔萨斯—洛林省某些权利的支持。派伯斯特在他以后拍摄的影片里,就不再表示自己的立场,到希特勒的威胁日益明显的时候,他就根本放弃了对现实问题的描写,改而导演一部复制的影片,即根据皮埃尔·伯诺瓦的畅销小说改编的《亚特兰梯德》。

追求细致表现、爱好精美摄影和豪华布景的唯美主义者弗立茨·朗格,在他拍了一些描写过去和未来事情的影片以后,却和派伯斯特相反,在他第一部有声影片《M》(《可诅咒的人》)中,又回到了现代的主题。这部影片是以轰动一时的“杀人恶魔杜塞尔道夫”的犯罪事件为题材而摄制的。

弗立茨·朗格本想把影片题名为《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但据说他的制片人从纳粹党那里获悉希特勒在大选中可能有获得1100万票的希望,因此,这位制片人通知弗立茨·朗格说,如果用这一侮辱德国人的片名上映,就有被禁的危险。因此弗立茨·朗格放弃了这一片名。实际上这部影片丝毫未牵涉到政治问题,而是把杀人犯表现为一种个别的患性变态心理的病人。但这部影片却具有完美的艺术手法,弗立茨·朗格通过这一手法,以对位法的方式,把形象、音响和象征的细节,如绝望的母亲在一间空仓库里的喊叫、凶犯口中轻轻吹着的葬礼进行曲、象征死去的孩子的那个气球不断出现等,密切结合在一起。弗立茨·朗格在这部有声片里的基本主题是要表现犯罪。影片中的杀人犯最后被那个他给玷污了名声的匪帮所杀死,但这个被追捕的孤独的杀人犯被彼特·劳尔表演得如此惶恐可怜,结果与其说象一个杀人犯,还不如说象一个牺牲者。

影片《M》(《可诅咒的人》)中作为审判者的匪帮,到了影片《马布斯博士的遗嘱》中又变成了罪犯。在这部影片中,那些侦探的插曲和对前一影片情节的追述,在某种程度上乃是一种假借。弗立茨·朗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美国作过这样的声明,说这部影片的故事描写一个疯狂的强盗贿赂疯人院院长收容他,然后躲在病房里指挥着一批强盗行劫,用意乃是谴责“希特勒的恐怖主义,第三帝国的口号和教条,纳粹党企图毁灭一切对人民有益的事物的理论”。事实上,戈培尔确曾禁止《马布斯博士的遗嘱》一片的上映。但是弗立茨·朗格这种事后的解释却很难使人相信是真实的,因为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由他的妻子冯·哈布编写的,而冯·哈布那时已经加入了纳粹党。不久她宣布和被斥为非雅利安人的弗立茨·朗格离婚,而成为第三帝国的显赫的电影导演之一。

有声电影初期,冯·斯登堡回来同派伯斯特和朗格一起,支持德国电影的复兴。他的影片《蓝天使》是根据亨利希·曼的一部小说改编的,描写一个大学教授(强宁斯饰)因娶了一个下流游艺场的歌女(玛琳·黛德丽饰)以致身败名裂。在这部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后来为纳粹党提供一部分党徒的德国某些资产阶层的没落景象。影片所采取的故事发生在1905年前后,这时正是**而见识浅薄的德皇威廉当权时期。由于斯登堡把自己关闭在“室内剧”那样狭小的天地里,结果使这部影片变成了一部“室内剧”,并且用了“室内剧”的那些象征手法,例如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第一次见面时,那位碍事的小丑在场,就预示教授以后将堕落成为一个老朽糊涂的小丑。强宁斯在《蓝天使》这部影片里一忽儿打呃,一忽儿吐口水,一忽儿唉声叹气,而且用滑稽小丑的逗乐方式,把一些鸡蛋打碎,涂了一脸蛋黄,口里学着喔喔的鸡叫。他的这种拙劣的表演,以及象亨利希·乔治这些模仿者的演技,可说是德国电影上的一个污点。但斯登堡在这部影片里却能够利用玛琳·黛德丽这位突然发现的女演员的才能,部分掩盖了强宁斯那种夸张恶心的滑稽表演。黛德丽在拍摄这部影片以前原是一个无名的女演员,十年来一直湮没无闻。

冯·斯登堡在美国时曾用一个“超人式的”大盗手中的手枪,作为向社会丑恶挑战的工具。他在德国则用了一个使男人们倾倒的“超乎寻常的女性”来反映乌恩拉德教授这类小资产阶级的堕落。他用隐藏在吊袜带与黑色花边下面的大腿的扭动来突出她的银荡,并且把她嘶哑迷人的歌声灌输给观众。他以后又把这个新型的妖妇加以改进,拍了一部精巧的影片,片中的妖妇形象和影片《大都市》里那位疯科学家制造出来的活动机器人极相仿佛。

这种使人神魂颠倒的涩情,在另一部与《蓝天使》几乎同时出现的成功作品《穿军服的姑娘们》里也可以看到。这部影片的故事是在一种狭小的环境中,即在一所纪律森严的兵营里展开的。但这部由李翁梯纳·萨冈导演的影片,叙事简明真实,大大地超出了个人心理描写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说是妇女和青年对纳粹所要求的军国主义的不人道的严酷约束的一种反抗。这部影片由于它具有一种新颖的感觉,丰富的情感和类似自传体的风格,因此获得特殊的成功。

格哈德·兰普莱希特导演的影片《少年侦探队》,虽然片中孩子们的演技都很自然,可是却没有上一影片的真实性和价值。孩子们在柏林街上追赶一个小偷的镜头虽很动人,但他们却始终没有进入肮脏的贫民窟。

我们对杜多夫根据布莱希特与欧纳斯特·奥特瓦尔德合写的剧本和汉斯·艾斯勒的音乐导演的影片《库勒·汪贝》(《冰冷的肚子》),应该给予特别的评价。这部影片是德国唯一的一部公开宣称反法西斯主义的影片,由于它侮辱宗教,因此被禁止上映。影片描写住在柏林贫民窟里的一群青年失业工人的生活和他们尝试在柏林郊外建立一个合作村的尝试。工人运动会是片中剧情发展的最**。影片最后是以此时期德国人民的各种不同倾向——纳粹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国家主义者和**者——间的争论中宣告结束。

当冯·巴本①禁映影片《库勒·汪贝》(《冰冷的肚子》)时,德国电影在有声电影初期那种灿烂的光辉,已随着国会每次选举中纳粹阴影的加深,而变得日益黯淡无光。纳粹党焚毁国会大厦以后,很多德国电影工作者开始向国外逃亡。派伯斯特、弗立茨·朗格、庞茂流亡到法国。后二人在法国摄制了一部名叫《利里奥姆》的影片,这部影片是根据匈牙利人莫尔纳的有名的神话剧改编的,但它并不是弗立茨·朗格的一部重要作品。在拍摄了这部影片以后,弗立茨·朗格和庞茂就离开法国,去好莱坞工作。①希特勒上台前支持纳粹党的德国总理。——译者。

派伯斯特在美国只住了一个极短时期,他把布隆姆菲尔德的小说《现代英雄》摄成影片,但结果完全失败。1939年,他接受了希特勒要他回到德国的命令。在这以前,他在法国摄制了好几部影片。这些影片除了他避难到法国头一年所拍的《堂吉诃德》以外,其余都是一些平庸的作品(如《女大夫》、《上海的惨剧》等)。在《堂吉诃德》这部影片里,由夏里亚宾扮演的主人公全无一点社会性格,甚至缺乏人的性格。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法尔卡斯拍摄的一本优美的照片册,带有派伯斯特过去从未如此感到兴趣的唯美主义的色彩。……除了弗立茨·朗格以外,流亡国外的德国导演没有摄制出一部杰出的影片。但在第三帝国国内,电影退化的情况却还要更加严重。

希特勒上台以后,戈培尔立即成为德国电影的大老板。国社党过去曾标榜反对独占企业,可是一旦当权以后,它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给德国重工业资本家所控制的乌发公司以绝对的独占权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