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殿正中的丹陛石雕更是别出心裁。这块石雕宽一米六,长三米多,图案为凤引龙:一只高高在上的大凤,凌空展翅,穿云俯首;一
条出水小龙,曲身扬首,仰望大凤。同样寓意的图案还出现在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栏杆上。而在月台的抱喜石上,干脆就凤在上,龙
在下了。这些团凤,耸冠瞠目,翅翼微张,显得志得意满,简直是不可一世的骄凤!而身居下位的行龙,小头细身,唯骄凤的神采是
瞻,实在是一副可怜相!
慈禧这种将凤抬高到龙之上的做法,在漫长的龙凤文化发展史上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都是龙为主凤为从,龙第一位,凤第二
位;同时出现的时候,多是龙高凤低,龙大凤小,龙多凤少,显明地反映着中国男权社会的现实。
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金冠,是用很细的金丝编织而成的,上饰造型生动的二龙戏珠,堪称龙冠。而皇后戴的凤冠有三顶,一顶是
三龙三凤冠,一顶是九龙九凤冠,一顶是六龙三凤冠。上面的装饰的金龙,均在翠凤之上。
龙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垄断。
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阴阳合谐,婚恋美满
,求吉祈福。
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有龙凤匹配的传说:龙子先化作蛇郎再化作英俊小伙儿向三姑娘求爱,婚后即去应考,三姑娘的姐姐偷烧
了龙子留下的蛇皮,使考中状元的蛇郎只能以龙身飞回。三姑娘见状自杀,变成了一只火红的凤凰。于是龙凤和鸣,双双飞向天堂。
北京孔庙内出售一种石刻拓片,图案以上龙下凤为主,配以松、鹤、麒麟,构成一个大大的寿字,取名龙凤呈祥。
在孔圣人的家乡山东曲阜,随着尼山朱砂石的发现和开掘,兴起了刻送龙凤印章的习俗:小孩出生,是男娃就选龙,寓意望子成
龙;是女孩就选凤,寓意望女成凤。或小伙子选凤送姑娘,姑娘选龙送小伙,寓意龙凤良缘,幸福绵长。
如果那位喜得有男有女的双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人们就要以龙凤胎相称了。
表现在语言上,有龙飞凤舞、龙章凤姿、龙盘凤逸、龙眉凤目、龙肝凤髓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龙识珠,凤识
宝,牛马只会识稻草,等等。
龙凤还进入了广告用语。如陕西西凤酒的一则广告词就是:西凤酒,西凤酒,伴我龙族到永久。
喜欢收藏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种铜钱比较珍贵,叫龙凤通宝。龙凤通宝是元朝红巾军农民起义迎立韩林儿为帝,建元龙凤时铸行的
货币。此币正面有楷书阳文龙凤通宝四字,字体端庄。但正、背面都没有龙凤图纹。
有龙凤图纹的钱币是太平天国特大花钱。这种大花钱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一种具有开炉性质或是为庆祝成功特别铸造的纪念币
。现已发现的大花钱有大小不同的六七种。最大的重九斤左右,大小和重量堪称有史以来的钱币之最。大花钱正面有二龙抢珠图案,
背面有双凤图案。
龙凤金牌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3年首次发行的高纯度金质纪念章,一套两枚。其正面图案为腾飞的龙凤。
双喜龙凤铜章也是一种有收藏价值的纪念章。上海造币厂制造,1984年发行。全套两枚。正面图案为喜字和双喜鹊,背面图案为
飞龙和飞凤,寓意喜庆和吉祥。龙和凤还相依相伴地飞出国门。
可以说,中华文化波及到那儿,那儿就有龙和凤骄健华美的英姿;华夏儿女的脚步走到那里,那里就有龙凤呈祥。
这些龙凤图案,虽以各个国家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变异,但其基本形态都来源于、取材于华夏龙凤;其寓意也和中国本土龙凤相一
致:阴阳和谐、婚姻美满、吉祥福瑞。汉代流行一种龙,叫应龙。应龙是长翅膀的龙。翅膀该是凤的特征了。清代还出现了凤尾龙,
曲折弯转的龙躯,甩一条凤凰的翎状花尾。
凤的翅膀和花尾,出现在龙的身上,这龙就有了凤的成分,龙性中就有了凤性。商代有一种鹗卣,其底部的变形凤纹,长着龙角
,甩着龙尾。《说文》讲凤时,说凤身具龙文。凤身上当然是羽纹了,这羽纹和龙身上的鳞纹在古人眼里竟然是一回事。这些都说明
凤身上也吸取了龙的东西,凤性中也有龙性。
龙和凤的互相吸取,反映着龙凤崇拜的交融互渗。就像世间男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样(所谓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龙和凤也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