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义最大的优点,便是忙中不错。
即使是这么多的事情,每一件也都能够做的条理清晰,不会混乱。
当然了,这两年,也是让宋仁义赚到了之前赚钱总和的数倍。
南京城外的庄田也买到了,虽说无法和周易的面积相比,但也是成功商人的典范。
小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没事儿再去秦淮河畔听曲儿。
一掷千金,也不会太过心疼。
周易笑着问宋仁义:
“师兄,去往山东。
可有渠道?”
宋仁义有些困惑,但还是点了点头:
“要去山东?”
周易叹了一口气:
“人在仕途,身不由己啊。”
宋仁义更加不解了:
“既然是管家的事,又何必需要渠道。”
周易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宋仁义也没有再问。
周易没有像依靠官府的渠道,而是来找宋仁义,便是想走一个明察暗访的路线。
很多时候,走官方的渠道,人还没有出南京城,山东那边儿可能都已经排练了四五遍。
若说是想真看到些什么,那是不可能的。
况且,洪武朝廷还算安全的时代,路上即便是走商队渠道,也一般不会出事。
安全既然有所保障,那走商队。倒也无碍。
宋仁义嘴上不问,但心里面确实在认真地给周易思考着,谁的商队可以带周易去往山东。
想了半天,宋仁义才答道
“李家的那户,时常走燕京到南京的路线。
每次在南京城,都要捎上一些书。
你若是想去往南京,我问他一下便好。”
周易点了点头,肯定了宋仁义的想法。
周易和宋仁义共事多年,自然知道宋仁义行事的稳妥。
便完全依着送人一定安排,只是嘱托,会多带一些人。
……
南京城,徐府。
徐府的旁院的一间屋子中,周易坐在客位,品着徐府的香茗。
周易此次来徐府找的,正是周易在国子监里面教过课程的学生,徐丹的亲人。
徐丹在国子监中,积极学习白话文,和周易的关系就是很好。
在周易渐渐淡出国子监之后,徐丹也没少到观止堂拜访。
徐丹的拜访,直到徐丹因为胡惟庸案,造成的大量官职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