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六年二月下旬,云南磨盘山,群峰丛峙,林木茂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其中,路极狭,仅可通一人。
密林中一片寂静,偶有鸟雀飞来,鸣叫几声,打破一片寂静。
一只红脚隼自空中飞掠,下方,绵延无际的人流逶迤而行。这是南征清军的先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所部。
地形如此险要,兵家遇到这种情况,总是要格外留心,谨防伏兵。但吴三桂却毫不在意。
自去岁三路大军伐明以来,王师屡战屡胜,尽取四川、湖南、贵州、广西之地,前些日子更是克复残明首府昆明。
清军士气高涨,自昆明出师,一路追剿,把白文选撵过澜沧江,率部编筏而渡,再渡怒江,军行数百里,无一人抗拒。
想来那李定国早已逃窜,近处不会有明兵,因此,不再存有戒心,放心大胆进兵,下令军队快速前进,欲越过磨盘山追击,早点擒了永历,立下泼天大功,求得功名富贵。
吴三桂想不到的是,前方密林中已经布置了天罗地网。李定国已集兵万人,设三道伏兵共计六千精锐,就等着清军入围了。
这是南明对满清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历史上这一仗,因为永历政权大理寺卿卢桂生阵前投降道破埋伏,伏歼战打成了阻击战,导致未竟全功。
即便如此,清军损失之惨重依然让朝廷震怒,自主帅郡王多尼以下,高级将领尽数被罚,征南将军卓布泰甚至被革职为民。
此一役后,南明军最后的精锐在血战中伤亡殆尽,李定国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南明灭亡成为定局。
坐镇山顶的明军主帅李定国面沉似水,内心焦急地等待着前线伏兵的炮声,那是进攻的信号。待到伏兵大起,便是后军前出压上之时。
这位尚未到不惑之年的陕西汉子早已经是威震天下的名将。凭借着两蹶名王的战绩,这位大明朝的擎天之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王内讧”以来,清军伺机南侵,西南局势急速恶化,到如今说是绝境也毫不夸张。为了能力挽狂澜,李定国集结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准备给清军倾力一击。
可是前方传来的消息却让李定国有些诧异。就在即将进入包围圈的时候,清军忽然撤军了。
难道敌军发现了伏兵?似乎并没有。前方的斥候接连传来消息,敌军既没有派人四处侦查,也没有铳炮齐发搜索伏兵,就这么原路返回了。
既然没有发现埋伏,那有什么事情能让清军暂时放弃追击?难道是川东十三家那边拿下了重庆?
不可能,即便是重庆陷落,南征清军最多遣一军回师支援,除非李来亨他们能东出攻破武昌,糜烂湖广。
以十三家的实力,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再或许是郑成功所部登陆江南,攻克南京?这海贼陆战向来稀松,能有这本事?
不管如何,虽然埋伏不成,但敌人若真是退兵了,那朝廷也有了喘息之机,日后收复昆明,修养生息,再起亦非不可能。
只希望这清军是真的打算撤退,切莫让人空欢喜一场。
现下消息不通,李定国也难下决断,只得让将士们稍歇,着人紧盯清军动向,又多派细作打探,希望能尽快搞清楚原因。
李定国这边万分不解的时候,吴三桂同样是一头雾水。突然收到消息,多尼郡王下令全师折返昆明,各部主将先行,聚于春城商议要事。
永历南逃,不趁机痛打落水狗,反倒全军收缩。不用说,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怪不得这几日总有些蹊跷,先是大军开拔多尼军议之时心事重重,对于追击要务毫不上心;然后押粮官便传来消息,说是昆明的各处粮仓尽数由满洲八旗接管,汉军各部,无论是关宁军、陕甘绿营还是广西贵州诸部,一律只准存粮三日。
大军出征,三日存粮够个鸟用。前日间去找多尼讨说法,却不见了踪影,不久便有信使传话,让急速赶往昆明。
“大帅,我已经打探过了。不光是我们关宁军,南征军其余各部,除了在贵阳驻守的罗托等人,俱都收到传令,要去昆明军议。”吴三桂的女婿兼爱将胡国柱汇报道。
嗯,如此说来,倒不是刻意针对我部。我就说嘛,追击永历尚未竟然全功,就算是卸磨杀驴也不到时候。
吴三桂稍稍放下心来,而后又问道:“具体何事可曾有些眉目?”
“孩儿们虽已尽力打探消息,却仍是撬不出详情来。只隐约听说似乎是后方生乱,看样子似乎规模还不小。”
吴部之中与八旗将领有交往的也不少,这消息便是酒后从一名满洲参领口中得知。只是这参领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详情仍处于保密中。
吴三桂皱眉思索。后方生乱,什么样的乱子能让多尼紧张到如此地步。
这信郡王虽然年纪不大,倒也颇为持重,作为南征军主帅也没有出过差错,当不是这般不知轻重之人。
反清势力应当是掀不起什么波澜了,难道是皇帝突然驾崩,八旗内部出了乱子?那倒是有可能。
多尔衮一系可一直都不怎么安分。多尼身为多铎之子,牵扯尽去太正常不过了。
不管怎样,这事咱不参与,到时候想办法独善其身即可,说不定还能从中捞点好处。打定了主意,吴三桂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情去参加军议。
待到了大营,听完多尼所言之后,吴三桂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