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损坏的零件,陈振华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
他会在众多的备用零件中,精心挑选出与原部件最为匹配的那一个,然后以极其细腻的手法进行安装。
他的手指灵活而稳定,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螺丝在他的手中被准确无误地拧紧,部件在他的调试下完美契合。
在维修火炮时,陈振华的严谨和专注更是达到了极致,他会先围绕着炮身缓缓走动,目光如炬,一寸一寸地审视着炮身的每一个部位。
他会仔细检查炮管是否有凹陷或划痕,炮架的焊接处是否牢固,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当发现炮架有轻微的变形时,陈振华会毫不犹豫地拿起锤子和扳手,开始进行细微的矫正,他的每一次敲击都充满力量,却又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矫正的效果,又不会对炮架造成额外的损伤。
在调试瞄准装置时,他会反复地校准,眼睛紧紧盯着目标,不断地微调着旋钮,直到瞄准装置达到最佳的精度。
汗水从他的额头不断地渗出,顺着脸颊滑落,在他沾满油污的脸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痕迹。
然而,陈振华却仿佛浑然不觉,他的全部心思都沉浸在手中的工作中,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疲惫和懈怠,只有对维修工作的执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就这样,陈振华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的双手因长时间的劳作而布满了老茧和伤口,但他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
如此一来,陈振华在这十五天的时间里,维修改造出来的枪支和火炮,足以武装一个加强团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看到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陈振华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这也让那几百名巩县造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亲眼见识到了陈振华非凡的维修、修葺和机械制造能力,他们大为惊讶,纷纷向陈振华拜师学艺。
原本,他们只是觉得,陈振华在打仗、指挥官兵作战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和辉煌的战绩,可万万没想到,如今在机械维修制造,包括枪支弹药制造方面,他竟也具备如此强大的实力。
顿时,他们便感受到了陈振华所带给他们那种强大的压迫感。所以在后续的枪炮制造以及生产线的布置当中,他们也更加心悦诚服地听从了陈振华的意见。
在陈振华的指导下,这些生产线的效率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尤其是子弹线的生产效率,原本建设一条7。92毫米子弹生产线,每天最多生产1000发子弹,就已经达到了整条生产线的极限。
但是现在,经过陈振华的精心改造,再加上合理地调配一部分人工,以及设置自动化的操作,这让整个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原本一天只能生产1000发子弹的生产线,如今提升到2000发子弹已不在话下,甚至将来人手充足,提升到3000发都不成问题。
如果能多几条这样高效的生产线,那么整个八路军所有的子弹供应,就能够全部满足了。当然,这是按照目前八路军的子弹供给水平来计算的。
别说每人配备3发子弹了,即便是每人配备10发子弹,也不过是这条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而已。
自然,在陈振华的积极参与之下,这些生产线的建设,以及那些废旧枪支的维修速度进一步加快。
毕竟,借助陈振华的系统空间,此时运输过来的被损坏的枪支,数量至少不低于八万支。其中,三八大盖步枪大约有四万多支,而中正式步枪大约有四万多支。
至于汉阳造步枪,几乎没有,因为陈振华觉得,那些汉阳造步枪,不仅性能相对落后,而且还纯粹占用了系统的空间,所以他几乎没有收取那些汉阳造步枪。
当然,这也是为了在战场上给小鬼子留下一定的遐想空间,以免把整个仓库内的枪支,全部收取完毕,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要是被那些世界强国盯上,那可不是陈振华所能应对得了的。
看着那还有接近五千多支需要重新休整的枪支,随着第二批人员的到来,广大兵工厂的制造人员,大家眼里全都放出了充满希望和干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