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识到自己迷失了方向。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大约一刻钟前,厨房的助手小男孩来叫我吃晚饭。那时我正忙于整理房间,便让他先去。
当我整理完毕,准备去用餐时,我发现自己找不到路了。
尽管我一直认为自己对唐朝历史颇有研究,对唐代建筑也略知一二。
但当我走出房间,试图沿着“福伯带我来时的路线”返回时,我意识到,我可能记错了路。
这条长廊的尽头是前院,或者说是外院。
唐代建筑通常如此,有的外院内还包含一个外院,有的则是一个纯粹的内院结构。
韦老二的家属于前者;外院被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前厅(前厅本身也被分为两部分,中间是厢房),后半部分是内院。
内院通常由前殿(或称为正殿)、前殿两侧的厢房、后殿和长廊构成;韦老二的住所也不例外。
内院的外围是外院,由厢房、厨房、洗手间(西阁)等其他设施组成。
我住在韦老二外院的厢房,实际上,整个外院的厢房都被用作仆人房或存放杂物的仓库;内院的厢房则作为客房,供访客使用,例如,韦艳艳就住在内院右侧的厢房。
我站在长廊上,准备返回,走向对面的长廊时,远远地看到福伯从拐角处走来。
“福伯!”
他回头,看到我跑过来:“怎么了?”
“嗯,那个……”我跑到他面前,喘了口气,说:“我刚刚准备去吃饭,但走错了路。”
我确实有点饿了,也顾不得他是否会嘲笑我。
说起来有些尴尬,在厨房待了两天,却连厨房的位置都找不到。
福伯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嘲笑我,他理解地说:“哦,那我带你去。”
我们沿着刚才来的长廊返回,经过了我的房间。
厨房位于外院的厢房内,与我的房间仅隔了一个厢房。
“下人餐厅”就在厨房后面的另一侧:厨房的左侧是柴房――原谅我暂时还分不清东西南北;右侧则是仆人用餐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的员工餐厅。
原来它就在对面的厢房旁边,我不禁感叹自己的迟钝。
我推开厨房的门,看到一个大约四十岁的女厨师在炉子前忙碌,小助手正端着一个大瓷盆往右边走。
我踮起脚尖看了看,锅里煮的东西看起来很像秋葵。
现在的烹饪方法主要是煮、蒸、烤三种,炒菜要到宋代才出现。
水煮秋葵……我更喜欢凉拌秋葵。
在我神游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跟着福伯走进了“下人餐厅”。
它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原本以为,餐厅里应该是大锅饭、大锅菜,大家随便坐,整个地方乱哄哄的,像菜市场一样。
但事实并非如此。
里面有三张矮桌,左边的桌子上坐着四个人,右边的桌子上坐着五个,门边的桌子上坐着三个人;他们都是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