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玉花起得比较早,她知道儿子和媳妇昨天跑路跑累了,想让他们多睡一会,不曾想,她刚起来不久,宝儿也起来了。
简单的梳洗一下,宝儿就来厨房帮忙了,煮点小米稀饭,在粥里面加了点面疙瘩。
炒了一盘野菜,扑了一盘黄瓜,简单的早饭就准备好了。
准备去喊谨言吃饭的,在看看相公,正在认真的读《论语》呢。于是问:“你什么时候起来的?”
“你起床的时候,我就醒了,也就起来读一会书。”
“早饭好了?”
“好了,就准备喊你吃饭的。”
“奥,知道了,马上就来。”
于是放下书,一起去厨房吃早饭了。
吃过早饭,他们就准备去铜山镇去卖灵芝了。
“娘,家里有啥要买的?我们顺便带回来。”萧谨言问。
张玉花想了一会说道:”那就买二十斤面吧,中秋节快到了。其它的暂时还不缺。”
萧谨腾还想跟着去,眼巴巴地看着宝儿,他知道,只要嫂子同意了,大哥也一定会同意的。
宝儿说道:”别去了,这次走累了,可没有平车坐,我们走得很快的,你也跟不上的,嫂子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
一听到有好吃的,他也不要去了。
幸好他们两个是做惯粗活的,这十几里地倒也不觉得累,一路上一次也没有歇脚,早早的就到了。
这铜山镇不愧是方圆六十里最大的镇子,虽然年景不好,但这里的人依然很多,有找工作的,有帮人抬轿子的轿夫,有做生意的小贩,各行各业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城门大约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石头缝里长满了杂七杂八的野草。顶上一块灰扑扑的青石上刻着铜山镇三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可惜来来往往的人大部分都不认得。
上两次来,由于来去匆忙,没有时间细细观察。今天终于看清了镇名。也深深地记在脑里。
这镇子上虽有好几家收药材的,但是李宝儿还是去了上次卖紫苏的杨记药材行。
通过前两次的接触,她知道杨掌柜是个实在人,平时村民在山上挖点药材,都喜欢到他的店里来卖点钱,买些生活用品。也没见他坑过谁。
因此,她和萧谨言依然来到了杨记药材行。
最近来卖药草的人有点多,有的人居然连药草伢子都挖来卖了,掌柜的看着也十分心疼。
因为他们来得较早,门口还没有什么人呢。伙计正在打扫卫生,准备开门做生意了。
刚准备好,萧谨言和李宝儿就来了,只见她俩也没背啥重的药草。只在一个篮子里用旧的衣服包裹着一种草药,另一个是空的。
因以前来过两次,小伙计也认识了宝儿,于是笑着打了招呼:”小姑娘,又来卖药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