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东家以为他们之间还有私下约定,倒也没有细问,反正事不关己,自己的那份利益能得到保证就行。
文书勘验无误,诸东家、景一鸣及证人签字画押,签约便算是完成了,景一鸣手里又多出了七千两的银票。
现在银钱到手,时间就是金钱,景一鸣一刻也不敢耽搁。虽是少了三千两的缺,也只能一边盖房一边筹集了。
地产商开发房产,自然是容积率越高越好。
简单来说便是楼层越高,容积率越高;建筑占地面积越大,容积率也越高。
可是这个年代的建筑工程与后世截然不同。
因为科技的发展,后世的房地产多为框架结构。
以钢筋混凝土搭成的框架承重能力更强,所以修建高层建筑并不困难,想要提高容积率自然十分容易。
而现在的房屋多是榫卯结构,这种结构以木材为主、砖石为辅。
这样一来,建筑的承重便主要作用在木质的梁、椽、柱之间。
所以,梁、椽、柱的用料便决定了房屋的规模。
而梁、椽、柱的承重能力则取决于树木的大小、强度。
可是木头终归是木头,大小和强度都有个限度,所以古代的房屋建筑规模注定不会太大。
景一鸣心思甚大,要求也极高,所以木材的质量也相应的变高。
所以,他的前期投资,很大一部分便用在了木材的购买和运输上。
除了材料上的要求,另一个就是对工匠手艺的要求。
能够满足景一鸣要求的,整个临东城有且只有一人。
该人被尊称为“黎老”,经验丰富不说,手里还有本祖传的《木经》。
且这黎老还熟识各种规制和风俗。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能跟政治挂钩,规制便是其中的一种,而逾制的惩罚也是十分严厉。
景一鸣前期做核算的时候,便找过黎老。
黎老已久未出山,此次景一鸣请他也是费了一番周折。
最后景一鸣以一句“惊世之作,为后人敬仰”方才请得黎老出山。
景一鸣的项目命名为景园,规划了靠路主楼和内里辅楼及中间的摊档。
摊档只是摆个摊桌,自是不必说。
辅楼只有三层,也没什么难度。
而这靠路的主楼则不一样,按照黎老的意见,景一鸣打算盖成七层的庞大建筑。
此建筑若建成,便是临东城第一高楼。惊世虽有不逮,可是足以震惊临东城了。
黎老毕竟是凡人,抵挡不了虚名的诱惑也是正常。
景一鸣对此是门外汉,一应事务便全交给了黎老打理。
如今他所要操心的事,便是从何处筹集那三千两银币,以及为景园开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时光匆匆,便是数月。
枝头树叶繁盛,内里蝉鸣阵阵,转眼已是盛夏。
景园的主体已快完工,可是资金也马上告罄,剩下的内里装饰、一应器具还无着落。
眼看景园便要开张,景一鸣那三千两银币还是毫无眉目,急的他日日如热锅上的蚂蚁。
忽一日,火炎焱来了位不速之客,这才算解决了景一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