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斯千1894年病故,终年81岁。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字肃庵,小名明火,生于1842年。由于父亲经营盐铺,家境富裕,他小时候念过书,后又在国学当过学生,知书识礼,能说会道,在父亲的影响下,又精通生意之道。自从父亲手中接过“玉泰盐铺”后,苦心经营,生意越来越兴旺。店面也由一间扩大到三间,生意的本钱已经積累到有三千银元之多。店内的伙计也增加到6人。
蒋肇聪曾相继接过三个妻子。初娶徐氏为妻,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叫瑞生,也叫介卿;女儿名瑞春。徐氏病故后,他续娶孙氏为继室,但是,孙氏不到三年也病故,没有生育子女。之后,蒋肇聪又娶葛竹村王氏为继室,生有二子二女,长子名瑞元,即蒋介石;次子名瑞青;长女名瑞莲;次女名瑞萄。1895年7月5日,蒋肇聪在溪口病故,享年54岁。这时蒋介石年仅8岁。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奉化县葛竹村人,生于1863年。她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在扶养、教育蒋介石,费尽了心思。蒋介石为此对母亲的感情很深。蒋母娘家葛竹村离溪口只有28公里。王家在葛竹村也是一个大族。
王采玉的父亲王有则,他先后娶过两房妻子。元配妻子姚氏,生有3个儿子。元配姚氏去世后,王有则又续娶妻室,也是嵊县人,姓姚。续室生有二男一女;老大是女儿,即蒋介石母亲王采玉;老二为儿子,名叫王贤钜;老三取名为贤裕。
王采玉小时候,王家经济还不错,因此,她虽是女子,却也读过一点书,懂得一点文墨。后来,因父亲不从事生产,家境开始中落,生活开始拮据。王采玉就帮助母亲纺纱识布、针绣缝纫,弥补家用。
葛竹村有一户人家,雇了一个长工,是一位俞姓的青年,家住在离葛竹村10公里的曹家田。姓俞的青年,生活朴素,身强力壮,手脚勤快,在葛竹村做几年长工,手里积累了一笔钱,准备作娶妻子之用。当姓俞的托东家为自己做媒时,东家看到他本分勤劳,同意做媒,随即找到王有则,想把王有则的女儿王采玉嫁给俞某。王有则听说姓俞的俭朴能干,虽然是一个长工,但自家经济也不富裕,感到女儿嫁给他也不差,于是征求女儿意见。这样,王采玉由父母做主,在18岁时,就嫁给姓俞的青年了。
俞姓与王采玉成亲后,租田耕种,夫妻感情尚好。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但是数月后,孩子突然得了急病,由于医治不及时,孩子死了。到了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流行霍乱,王采玉的丈夫俞某36岁在时疫中也死了。
子夭夫亡,王采玉十分悲伤。这时,邻居说她“有克夫克子之相”。乡邻的冷言闭语,使王采玉精神上受到刺激。谁知祸不单行,王采玉还在子夭夫亡的悲伤之中,父亲也染病死去。父亲死后,由于父亲前妻所生的三个哥哥,一个早死,两个已成家分居,家里只有母亲和两个年小的弟弟,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王采玉感到丈夫在曹家田也没有什么家产,村里人又对她闲言闲语,不如回娘家与母亲共度岁月,于是搬回葛竹村。
王采玉在葛竹村为了家庭生活,东奔西忙,不久便招来了一些人说三道四,她感到前景凄惨,于是,又萌发了入空门的念头。这时正好葛竹村附近的金竹庵老尼病死了,王采玉便主动向村里的当事人提出自己到金竹庵去为尼。村的当事人同情她的不幸遭遇,答应了她的要求。
但是,王采玉的母亲感到女儿年纪还轻,不应在庵为尼,可是,看到女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阻拦,但不许女儿剃发。
时光匆匆,这样又过了两年,一天,一个看相先生路过小庵,进庵取茶喝,看见了王采玉,说:“据你的相貌,日后可生贵子,晚年将荣耀天比,听我的奉劝,趁年纪还轻,早些嫁人。”看相先生的话虽是江湖之言,但是在王采玉的心中却点起一把希望之火。
事也凑巧,这时,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续妻孙氏病故,元配所生的儿女都还年小,家中缺人照料。店内的账房王贤东十分同情东家,想给他再找一房妻子来管理这个家。
王贤东是葛竹村人,又是王采玉的堂兄,心想堂妹已守寡在金竹庵,不知堂妹有无再嫁之意,如果堂妹愿意再嫁,那么嫁给东家也是合适不过了。于是,王贤东特地向东家请了几天假,借故回到家里。他先到金竹庵找堂妹,问她有无再嫁之意。
王采玉听过看相先生的话,已心有所动,这回堂兄前来问她再嫁之事,她便毫无保留表白了自己的意愿。王贤东觉得堂妹有再嫁之心,于是,到村里去见堂妹的母亲姚氏。
姚氏当初同意女儿进庵修行不同意女儿剃发,本来就为女儿留了日后改嫁之路。现在经堂侄一说,心里很高兴,同意劝说女儿改嫁。母女合商后,经王贤东牵线,于是1886年6月,23岁的王采玉便嫁给溪口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为继室。
王采玉为人温和朴实,知书达理;对年迈的公公十分孝敬;对丈夫前妻留下的两个年幼子女都很关心照理;对左邻右舍能相处和睦。因此,王采玉到蒋家不久,蒋家老少、左右邻居都十分敬重她,夫妻感情也很好。
王采玉嫁到蒋家后,第二年秋天,即18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生下一个儿子,公公给新孙子取名“瑞元”,这就是蒋介石。
此后,王采玉在蒋家又先后生下二女一男;1890年生一女,名瑞莲;1892年生一女,名瑞萄;1894年生一子,名瑞青。瑞莲后来嫁给竺村竺芝珊为妻。瑞菊、瑞青早夭。
1895年,溪口发生瘟疫,蒋肇聪也染了病,经医生诊治无效,抛下了店务和妻子儿女,命归黄泉。
丈夫去世后,前妻之子蒋介卿为了店务,常常与继母王采玉发生矛盾和争执,最后闹着要分家。王采玉孀居守寡,亲生子女还年小,无法掌管蒋家经济和生活,因此无意与介卿争执,同意分了家。
按照农村族里的习惯,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商业,蒋介卿是蒋肇聪的长子,于是,独自继承了父亲的玉泰盐铺的产业,而王采玉和自己的子女,只分到了祖传的三间老屋、30亩耕田和一片竹山。从此孤儿寡母依靠这些遗产,维持生计。
蒋介石的哥哥蒋介卿虽然是同父异母兄弟和对自己的母亲不孝敬,常在家中闹矛盾,蒋介石心里对他是有看法的,但是蒋介石发迹后,因为孝悌的封建思想,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举手之劳中,给了蒋介卿许多的关照。
蒋介卿曾中过秀才,后来又毕业于四明专科学校法政科,做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和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1924年,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后,曾推荐哥哥蒋介卿担任英德县县长。蒋介卿上任后因胡乱用事,搞得名声狼藉,被撤了职。蒋介石并没有坚持让他继续任职,只是替他偿还欠府库的款项,请省政府准许他回了老家。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因母亲已经去世,蒋家没有长辈,只好请介卿到上海充当男方主婚人,蒋介卿趁机讨好宋美龄,获得宋美龄的好感。
1928年5月,在宋美龄极力推荐下,蒋介卿担任了浙江海关监督,并在浙江省挂了一个政府委员的职衔。
蒋介卿虽有了官职,但他的坏习惯难改,经常到妓院、赌场嫖赌、骂人,弄得名声很坏,这使蒋介石的“政誉”也因此大受影响。蒋介石对此十分生气,1935年7月下令免除了蒋介卿海关监督的职务,让他回到溪口老家去,为了照顾他的情面,给他保留省政府委员的头衔。
蒋介石虽然不让蒋介卿出来做官,但看在同胞兄弟情分上,在经济上还常常给他一些资助,有了弟弟的金银,蒋介卿在溪口开了一家公裕钱庄,过着休闲富裕生活。
1936年12月,蒋介卿在溪口武山庙喝酒看戏;传闻说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起来了。他一惊,突然中风跌倒,不省人事,被乡邻抬回家后,就一病不起。12月27日,一命呜呼,终年63岁。
王采玉一生坎坷劳累,对蒋介石一直苦心教育、关心和支持。使蒋介石对母亲十分孝敬和深深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