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美国CIA中央情报局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这些私掠船提供补给、维修和销货。法国政府对这些〃海盗〃活动睁只眼闭只眼,有时还同意购买从英国人那里抢来的〃赃物〃。〃销赃〃得来的资金则被富兰克林用来购买军火和军舰。富兰克林的〃海盗〃活动给英国带来不少麻烦。由于商船经常受到袭击,英国海外贸易利润也跟着急剧降低。英国公众怨声载道。罪魁祸首是谁,英国政府心里有数,他们多次愤怒地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但终因没有证据和后者的偏袒而作罢。

1799年,乔治·华盛顿在他种满葡萄藤和无花果树的庄园里平静地与世长辞。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他对美国情报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影响,美国情报界也一直将他视为祖师爷。中央情报局特意将兰利总部联络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专门以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国父〃,这位伟大的〃间谍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1787年美国宪法因为南北妥协而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一个黑奴间谍却因为他的机智与忠诚而成为美国间谍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

1781年夏,北美独立战争的焦点集中到了弗吉尼亚。英军将领康华利(就是后来向华盛顿交出佩剑投降的那个将军)率领7000英军士兵驻扎在约克敦。美军在法国人拉法夷特的指挥下与之对峙。当时,英军主力集中在纽约,该部与康华利的联系主要依靠水路。华盛顿判断,只要打掉约克敦的康华利,战争才会以胜利告终,这要取决于能否切断两地英军的联系。这个任务将由法军增援舰队完成。但此时此刻,美军还急需在康华利身边安插可靠眼线,密切监视英将的一举一动。

一个名叫詹姆斯的黑奴听说这个消息后向他的主人〃毛遂自荐〃。詹姆斯忠诚可靠、聪明异常,随机应变和即兴表演更是他的特长。于是,拉法夷特决定招募他为美军间谍。

不久,〃老实肯干〃的詹姆斯以劳工身份顺利打入英军营地,赢得英军赏识的詹姆斯被指定负责搜罗食物。这个任务也方便了他来往于两军营地之间。由于其〃出色表现〃,詹姆斯很快引起了康华利的注意并取得了他的信任。康华利最终决定招募詹姆斯充当英军间谍。于是詹姆斯经常潜入美军营地〃刺探情报〃。当然,他真正的工作是将在康华利身边刺探到的内幕情报通报给拉法夷特。拉法夷特在给华盛顿的信中多次赞扬了这个〃聪明的家伙〃。

另一方面,詹姆斯也向他的另一个〃主人〃康华利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在这些所谓情报的误导下,康华利决定就地按兵不动。结果在1781年8月30日,法军增援舰队及时赶到,9月5日至9日,猝不及防的英军舰队被击败。约克敦守军被彻底包围。接下去发生的就是华盛顿预言的战争胜利。

1781年10月19日,遵照当时的风俗,胜方指挥官拉法夷特前往英军营地作礼节性拜访。康华利也作了回访。令后者深感吃惊的是,在美军营地前来迎接他的人中竟然包括他最信任的那名黑奴间谍。

1782年11月30日,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美国独立,但詹姆斯本人却仍然是个黑奴。1784年,拉法夷特重访美国时找到了这个间谍朋友。在拉氏的活动下,詹姆斯于1787年元旦正式成为自由民。为表示感激,詹姆斯改姓拉法夷特。詹姆斯于1830年8月9日在他的农场去世。为表彰詹姆斯的功绩,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瓦伦丁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他的油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超越苏格兰场(1)

位于原CIA总部大楼里的冷战时期CIA情报资料展览馆。

一把旧雨伞羞辱了整个美国情报界

1937年10月的一天,在人头攒动的曼哈顿码头,从一班德国轮船上走下来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他的头顶稍稍有点秃,肚子有点发福,拎着两个大旧箱子,一脸长途旅行后的疲惫,很容易看得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在海关,检查员对他的雨伞表示了莫大的兴趣:〃您好!呃……阿尔佛雷德·兰丁先生,您这把雨伞很有趣啊,哈哈,简直,简直就像一件间谍用的玩意儿。〃检查员摸着那把夹在一个木套里、因不知道怎么打开而看起来像一把拐杖的雨伞,笑嘻嘻地说。中年男子也笑了。

走出码头,深吸一口曼哈顿秋天的空气,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挂上他的嘴角:〃曼哈顿,我来了!〃

这位〃阿尔佛雷德·兰丁〃先生名义上是德国好几家编织公司的贸易代表,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尼古劳斯·里特尔,德国军事情报部航空处处长。他曾在这片土地上经营编织厂达10年之久,但这次,他为〃诺顿〃而来。

4个月前,德国军事情报部汉堡办事处收到一份材料,是一叠图纸,上面全是用虚线连接起来的一套正方形和圆形,没有任何数据和说明。没有人能破解这些图示的意思,只好暂时把它搁在一旁。这份材料是由居住在布鲁克林的一个消息人亨利·索恩发出的。没过几天,他又发回来一份报告,说图纸是由一个自称〃波尔〃的人提供的, 〃波尔〃在曼哈顿诺顿轰炸瞄准具厂工作,并且表示,愿意为德国提供更多的情报。

这份报告让德国的情报官欣喜若狂。〃诺顿轰炸瞄准具〃 的大名早已传遍大西洋的西岸,据说它的精确度极高,能从25000英尺的高度把炸弹投进一个小木盆!德国人早就想把它搞到手了,只是一直没能找到门路。现在线索自己送上门来,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馅饼!

好消息很快被报告给元首,希特勒的眼睛闪烁着奇特的光芒,他盯着面前的下属:〃一定要把它弄过来,给我!就放在这张办公桌上!〃

这就是里特尔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里特尔以〃兰丁〃为化名在一家小旅馆订了房间,把原来的德国护照和重要文件寄存在一个保管公司里。他手里有全套的东西足以证明〃兰丁〃的身份,伪造各类证件是难不倒德国那帮伪造专家的。忙了几天编织〃生意〃之后,〃兰丁〃通过索恩,找到了〃波尔〃……他的真名叫赫尔曼·兰。兰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德裔美籍机械师,说话温和,举止优雅,生活富足,不关心政治,有一个和美的中产阶级家庭。不过他愿意帮德国搞到剩下的图纸,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只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诺顿轰炸瞄准具厂的规定很严格,每个检查员在下班前要把手中的秘密图纸集中起来,放进保险箱。这项工作恰巧是由兰负责的。于是,他每天下班后,偷偷地将集中起来的图纸带回家,等妻子和女儿都睡熟了,就躲在厨房里摹制图纸。他很快就复制了大部分的图纸,余下的就不容易搞到了,但是德国的工程师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把它们补充完整。

里特尔对事情的进展很满意,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图纸送回德国。图纸太大,在海关检查的时候很容易被人发现,尤其是那些不知道躲在哪里的密探。他想办法联系到在〃不莱梅〃德轮上当服务员的一名线人,请他帮忙捎上去。为避人耳目,里特尔把图纸裹在伞的里面,装在木套里,看起来没有丝毫破绽。但是当他们会面时,这位线人连连摇头,〃我出来的时候没有带伞,回去的时候却夹着一把伞,海关一定会检查的!〃商量了一阵子,他们决定第二天再碰一次头,这次这个线人下船的时候就带了一把伞。

第二天,线人拄着一把与里特尔给的差不多的雨伞出来了。可是这天天气很好,同事们觉得他此举很奇怪,他急中生智,说;〃别提了,倒霉透了!这该死的脚踝昨天不知道怎么扭了,我只好拄着这么个破东西帮忙走路。〃这套理由在海关顺利通过。于是,诺顿轰炸瞄准具的绝密图纸就在当天悄悄运离了美国。

盗窃诺顿轰炸瞄准具秘密图纸是德国情报工作的得意之作,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一个非专业间谍的普通人完成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时美国的情报和反情报工作的落后与迟钝。事实上,从一战结束以后,当别国正大张旗鼓地发展自身的情报系统的时候,美国的情报机构却一直处于裁减、萎缩和衰败中。

〃君子不偷看他人的信件〃,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国务卿史汀生的名言。一战结束以后,美国回归孤立主义,主要的安全目标收缩为两个:捍卫本土和附属殖民地的安全,不允许别的势力插手西半球事务。部队大幅度裁减,情报机构更是首当其冲。所有违法的特工业务被下令取消,还关闭了专门从事密码破译的〃黑室〃……后者在一战后曾名动世界一时,破译过好几十个国家的45000多个密码信号,手段高超无比。但是可敬的史汀生先生认为这种手法太过卑鄙,也没有必要,把它解散了。

。。

超越苏格兰场(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情报机构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联邦调查局专门负责国内的情报工作,国家情报活动则由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分管。各个机构各自为政,负责的领域界限不分,有的大量重复,有的根本没有人去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不成体系,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不仅不能提交高质量的情报,机构之间还经常为经费分拨不公或一些〃越俎代庖〃的事而争吵、搞内讧。

见有机可乘,于是大量的德国和日本间谍抓住这个机会,来到美国疯狂地搞情报,而这时美国政府的很多机密东西都缺乏必要的保密和控制手段,要搞到它们简直是易如反掌。有一次,一个德国间谍要搞到美国某个海岸炮兵连与近海舰队联络的通信密码,他找到一个从这个连里退伍不久的兵士,只花了30美元就买到了。更有甚者,连罗斯福和丘吉尔的秘密通信电文,德国人居然也大摞大摞地搞到手。

诺顿瞄准具图纸被盗之后不久,一个庞大的间谍组织……格里布尔间谍网被破获,共有18人被指控为德国间谍。这一事件在美国引起极大轰动,公众本来就担心在美国有大量德国间谍在作案,现在事实更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意大利媒体披露日本建成了两艘超级战舰,美国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海军部的一个军官奉命去调查,要求日方给予答复,日本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说对意大利的报道不作评论。美国也就从此打住了调查。这几件事使美国情报界丢尽了脸面。一名高级海军将领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完全缺乏一个像样的情报和反情报机构。〃

〃野蛮的比尔〃来了!(1)

中央情报局总部大厅的饰板,上面记载着中央情报局的责任与荣誉。

罗斯福上台后,对美国情报机构的现状非常不满意,还得不停地协调各情报机构之间的纷争。1938年末,为扩大反情报工作,他给联邦调查局专门拨款30万美元,这让其他情报机构很不服气。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乘机拟出一项规划,要求与陆、海军情报部不定期交换情报,但是这两家不买他的账。同时,国务院、财政部等其他非军事情报机构也不愿意削弱自己的情报职能,觉得联邦调查局太过嚣张。情报界一时吵得不可开交。老奸巨滑的胡佛找了个机会,把这一堆烂摊子又推回给了白宫。罗斯福总统慌了,这时希特勒已经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德意日三国都已开始动手,国际形势十分紧张……国内的这些情报精英不但交不出他想要的东西,竟然还为争夺控制权吵个没完!因此,1939年,总统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谍报工作、反谍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同时,他还授权联邦调查局在拉丁美洲针对轴心国间谍开展反情报和安全工作。

随着德国军队闪电般的进攻,希特勒在欧洲战场一路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后与几乎算是〃硕果仅存〃的英国隔海对峙。罗斯福心急如焚,他开始着手支持被围困的英国。可是情报机构长期效率低下,国务院又思想僵化,爱和他唱对台戏,他对这些固定的情报渠道实在不放心,于是开始重用私人情报网。他跳开政府的规定,直接挑选和使用一些对他极为忠实和可靠的人,这些人直接对他本人负责。这些人中间有外交官、军方人士、记者、作家、社会名流,还有一些是他的私人朋友。中央情报局的开山始祖,威廉·多诺万就是其中之一。

多诺万是罗斯福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同班同学,两个人骨子里都是强硬派,看问题总要发表意见,经常因为意见不合争起来,外人看起来像在闹别扭,其实两个人私底下关系很不错。多诺万强壮、勇敢、意志坚决,上了战场就极其的兴奋活跃。〃一战〃的时候他随陆军上将潘兴出征墨西哥,有段时间天天长途行军。他的部下怨声载道,永远精力充沛的多诺万上尉就冲他们吼道:〃看我,我都没有倒下去,也没有喘气,你们为什么就吃不消!〃有人在队伍后面悄声地说:〃我们可不像你,野蛮的比尔。〃从此,这个外号就慢慢传开去。不料,多诺万知道后反而很高兴,俨然以〃野蛮的比尔〃自居。到战争结束时,〃野蛮的比尔〃已晋升为上校,成为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退役后的多诺万曾想走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是他的运气不好,连续几次竞选州长都以失败告终。1924年他担任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日后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此时是他的下属。随着好友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他一直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都没能如意。多诺万于是拍拍屁股走人,在华尔街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后来白宫又曾邀请他担任海军副部长,他觉得没劲,便不客气地拒绝了。

多诺万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佬,他的性格极其豪爽,社交广泛,律师事务所的生意一直蒸蒸日上,很快发了大财。不过这个老兄是个闲不住的人,挣钱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他很快就把事务所交给合伙人,自己跑到欧洲各个战场上去巡视。他目睹了德国在欧洲气势汹汹的进攻,分析了轴心国的活动态势和走向,并考察了英法等国的抵抗运动,回国后写了一大堆分析报告,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美国要尽早做好全面的战争准备。在这一点上,多诺万与老同学罗斯福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他要激进得多。当时美国精英阶层关于是否要参与这场大战还存在争论,〃野蛮的比尔〃对此很是生气:〃在这样一个残酷无情、恶魔当道的时候,怎么能像个女人一样扭扭捏捏呢!〃

1940年7月,多诺万接到邀请,来到罗斯福的椭圆形办公室里,谈谈他对国家形势和英国的看法。他的听众有四个:总统、国务卿、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多诺万情绪高昂,滔滔不绝,再三强调美国要做好战争准备,并及时给予英国必要的援助,以对抗纳粹。另外,美国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对外情报机构〃。这和罗斯福当时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此时华盛顿刚刚收到两份完全相反的情报报告,驻英大使肯尼迪悲观地认为英国抵抗不了多久就会投降,使馆其他人员则坚持英国的抵抗运动一定能坚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