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回家
将军家车队走了,村长招呼各家拿回自己的桌子、凳子、铜盆等用具。村里人都羡慕的看着张春梅这一家人,嫉妒的看着李小花手里的衣服包。
老妇人张氏头前走,吩咐李小花:“回家。”心里真想立即把银子拿过来,这么多银子,可以办好多事了,心里美美的,脸上却阴沉着。张家众人都跟着她回家,兴奋的看着李小花母女。
李小花拉着女儿的手,在后面跟着婆婆,看着女儿穿着崭新的蓝色绣花的衣裤,脸色红润很是高兴,紧紧的抱着女儿的衣服很紧张。
一个不大的院子,坐北朝南是三间草房,这是爷爷奶奶住的上房,东面两间草房,是厨房和大伯一家住的,西面两间草房住着春梅一家和三叔一家,南面是低矮的院墙和不大的木门。这就是张春梅现在的家,看到比记忆中的的还旧还破。张春梅想:这样的环境怎么成长?怎么修行?不行,必须走出去。
张家众人进了院子,关上大门,春梅的奶奶老妇人张氏就迫不及待的伸手喝道:“老二家的,把银子交上来。”手几乎伸到张春梅母亲李小花的脸上。
张春梅母亲李小花接过银子后就赶紧用春梅的旧衣服包了起来,紧紧的抱在胸前,一直在想着怎么办?她没有任何留下银子的办法,抖索的把左手从春梅手上松开,慢慢的伸向衣服
春梅感觉到母亲不愿意、不舍。想到母亲常年有病,立即阻止说:“不行。这些银子是我求来给我娘看病的?”
老妇人张氏,诧异的看看春梅,以前这个小孙女看见她都是躲着她,畏缩着不敢说话,现在都敢顶嘴了。继续伸着手说:“拿过来,这个家我说了算。”
母亲李小花自从生下春梅后,因为营养不良早产,又因为下地早了,得了月子病,身体更弱。不能干重活,还生了女孩,再没有怀孕,在这个大家庭里很是没有地位。知道钱交出去,再想要比登天还难。听到女儿的话,就停下了动作。
张氏又劝李小花说:“这几年,没少给你请郎中,没少糟蹋钱。你先交过来,需要看病了再来领钱。”
春梅继续阻止:“不行。我托夫人问了,母亲的病需要到大城里,找坐堂的郎中看,就能治好。夫人给了银子,我们不去给我娘治病,过两年张府来人接我,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也没法给人家交代。”
老妇人张氏很想立即拿到银子,又想:这次都给了这么多银子,下次接人肯定给的更多。看今天她们的样子,是一定会来接人了。不能因小失大。可一想眼前的银子,不能拿在手中,也赌的慌。就放下手来,喊张保忠:“老二,你怎么说?”
春梅父亲张保忠早就过来了,看着女儿的变化也很诧异,知道银子交出去再想领回来给老婆看病,根本不可能,就是给也是很少很少的一点,根本不足以给妻子看病。就说:“娘,你看这样行不行,先给小花看病,花多花少,余下的回来都交给您。”看看母亲阴沉的脸色又小声说“行不行?我都听爹娘的。”
老妇人张氏黑着脸说:“我跟你爹合计合计,给你准话。都散了,该干啥干啥。”把围着的儿媳妇,孙子、孙女赶散。
母亲李小花眼里噙着泪,拉着春梅回到自己的屋里。住室里一张半旧桌子,两把凳子,一个土炕,炕上铺着单薄的铺盖,炕后一个半旧的箱子。母亲打开箱子,在里面最底下,放好银子,放好春梅的衣服,把箱子锁上。
父亲张保忠看妻子放好了,才说:“歇着吧,吃饭时我喊你们。”就出去了。
母亲李小花把张春梅抱起,坐在自己的腿上拉着女儿的手,小声问长问短,---,张春梅小心的应着。
中午,父亲张保忠在外面喊:“吃饭》”李小花说:“他爹,端回来吃吧。”张保忠端回来半碗没油少盐的水煮青菜,,三个窝窝头,两大一小三碗稀米粥。父亲、母亲很是香甜的吃着青菜、窝窝头,春梅实在吃不下没味的水煮青菜,就喝了几口粥,吃了一小快杂粮做的窝窝头。母亲再三的劝春梅:“多吃点。”张春梅只是摇头。父亲、母亲看女儿真的不吃了,就把女儿剩下的粥和窝窝头都分吃了。张春梅想:看来,他们感情很好。显然他们还没有吃饱,这个家生活堪忧。
下午父亲、母亲都去干活了。张春梅慵懒的躺着,大伯家的哥哥和妹妹,三叔家的弟弟,都来找我玩,我提不起一点兴趣,也没有去。心里想着心事:六岁女孩的小身体,生存能力太弱了,实在没有办法。这时也有一点后悔,还不如跟冬梅回张府去。要不把冬梅临走时给的毽子里包的金币拿出来,也不知道价值多少?走出这个乡下再说其它,走一步说一步吧。
母亲喊吃晚饭,我起床来坐到桌前。三大碗稀面条,谈谈的没油少盐。父亲和母亲高兴的交谈,原来是晚饭前,爷爷喊父亲说了:同意李小花去城里看病,饭后李小花去多蒸些窝窝头做干粮。爷爷还跟村长家说好了,借他家的驴车用两天。
母亲高兴的合不拢嘴,蒸了窝窝头,找出平时不舍得穿的,逢年过节才穿的衣服。
我内急,黑灯瞎火的按照记忆走到西北角,露天的厕所,大池子,臭不可闻,提心吊胆结束,找不到处理的东西,在记忆中知道在墙角有一些土坷垃和树叶,那就是擦屁股用的东西,勉强用了。回来的路上,我对在这里生活更是充满了忧虑,更加决心必须走出去。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