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持续下了三天,让原本就极冷的冬季,越发的寒冷,好在每个屋子里都有炉子,从前院到后院又有曲廊,前后穿行,也不会淋到雨。
下雨不方便出门,也没什么要紧之事,燕宁就窝在后院教燕朗学习地志之术。
因为下雨,无法练剑,燕朗也是全身心的读书学习。
王大壮在下雨那天的上午就被燕宁遣回了宁府,她知道要下雨了,这几天不会出门,也就不需要王大壮了,王大壮有家人在宁府,也不好叫他跟家人们这样分开着,就让他回了宁府。
李妈妈和郭惜钻在屋子里做衣裳。
连下三天雨,后面两天虽然没雨了,但天气依旧阴沉,时不时的飘几丝细雨下来,断断续续,直到七天后,太阳才冒出头,天晴气朗,一片明媚。
宅了七天,家里储备的粮食基本用完了,李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买东西了,郭惜在厨房收拾碗筷。
燕朗憋了七天,这会儿正拿着剑,在前院练剑。
郭信自然守着,寸步不离。
眼瞅着今天十三号了,再有两天,就要进宫了,燕宁真的放心不下燕朗,又怕自己不在,燕朗在地志之术的学习方面会有所懈怠,就坐在那里,给燕朗写一些不外传的木氏之人最初学习地志之术的方法,她给燕朗讲过一些,这些天讲的也差不多了,但还有很多细节,她没讲给燕朗听,如今写下来,让燕朗自己去看。
正坐在书房里认真写着呢,郭信过来了,递给她一封拜帖。
燕宁问道:“哪个府上送来的?”
郭信说:“宁府,王大壮送过来的。”
燕宁一听宁府,立马搁下毛笔,接起拜帖,低头看着。
看完脸上露出笑意。
信是大舅母写的,说三舅一家人今天晚上到家,等三舅一家人到了,他们宁家所有人明天来她这里吃饭。
一是过年,毕竟她去过宁府,宁家人还没回拜年。
二是庆祝,燕朗马上要进圣哲学院读书了。
三也是送行,过了十五,她就要进宫,什么时候还能出来,真说不准,也许又要等到下一个过年了呢。
燕宁收起信,让郭信给王大壮回话,就说她这边知道了,明天等外祖一家人过来。
郭信离开后,燕宁继续拿起毛笔写字。
午饭之前李妈妈回来了,她买了米和面,还买了很多肉以及青菜和别的食材,统统放好之后,她向燕朗汇报,燕朗便去记帐。
记完帐,李妈妈去厨房做午饭。
吃完午饭,各忙各的。
等李妈妈忙妥当,燕宁把她喊到了后院,说了明天宁家一行人要来燕宅的事情。
李妈妈有些惊慌:“明天宁家所有人都来?”
燕宁点头:“嗯。”又问:“怎么了吗?”
李妈妈连忙道:“奴婢没做过这么多人的饭菜,怕弄不好。”
燕宁不喜欢听这话,却也没有对李妈妈板脸,她只是平静道:“我一会儿列张单子给你,你照着单子去备菜就行了,缺什么买什么,还有一下午的时间,准备的过来,明天若忙不过来,让郭信和郭惜都去帮忙。”
李妈妈就不敢多说了,点头答应着出去。
燕宁上午写的那些东西已经给了燕朗,她这会儿又坐书桌前,写菜单子去了,写好让念蝶拿给李妈妈,李妈妈看着菜单子准备,也稳重了下来。
宁家一行人,少说也有十人,平时用的桌子不行,燕宁喊上燕朗,出去买了一张长桌,长桌摆在堂屋内侧,不用的时候放置东西,用的时候再搬出来,碗筷什么的,也准备足够。
第二天一大早,宁家两辆马车就停进了燕宅里,这么一看,院子还是很大的,三辆马车都停下了。
宁家人并不知道燕宁住在哪里,但王大壮知道,王大壮当了一段时间的车夫,得心应手,这次来宁家,他也是当车夫的,他在前开路,将所有人带进了燕宅。
马车停稳,宁老爷和宁老夫人从马车里下来,燕宁和燕朗上前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