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在唐朝生活 > 第60部分(第1页)

第60部分(第1页)

第一二九章石见银山

“根叔你给我句实话,咱们是不是可以出海啦”。王志伟一开始就觉得长根有点吞吞吐吐,所以才有此一问。

“少爷我们还是准备不足啊,时间太匆忙啦,刚才开会为了不少大家兴,我才说可以马上出海,实际上我们可能还要待几天。目前货物有点少,后续的货物还要几天才能到,毕竟这次出去我们耗资巨大,如果不多带点,我怕亏本。在说出海极其凶险,我们还是要多准备点,免得到时紧张。另外张树的警备旅外加一师,二师各一部,共二万五千余人目前已全部到位,我已安排全都上了船,全部是我们自己的战船,共50艘海欧战船。

听着长根的话,王志伟皱了皱眉,看来自己太心急啦,出海是危险的,鉴真和尚偷渡了六次,最后双目失明才到日本。当然他是偷渡,和我情况不同,但我也要小心,不要踏元朝老路,一不小心被台风灭了,到时只有下海喂沙鱼啦。

“根叔,武器到了没,咱们这次可不是光去做生意的。就依你的在待五,五天后起程,先到流球(台湾)然后补给一下,在去东灜。另外根叔我们**做了多少,我还指望它换点银子”。因为王志伟从史料中知道,东灜一直是铜贵银贱,所以他希望用这批**换点真货。

“呵呵”,长根笑道:“那就好时间上我们就充足了,少爷火炮我已经弄上了沙船,凯甲已全部上船,开元通宝我们没做多少,质量不咱地,所以老奴没带”。

算了吧,王志伟有点失望,本来他想用**冲击一下东灜,现在看来行不通了。“根叔,咱们也心善一回,这次就不用**去祸害东灜了,咱们明抢。如果东灜武力可以,咱们就老实做生意,如果不行,“嘿嘿”咱们抢他个底朝天”。

“根叔你吩咐下去,所有人员准备,五天起程,咱们不能在等了。现在东渡东灜时间刚好,在去晚了咱们就有危险。根叔,你叫他们回来,咱们开个会,我要具体安排一下”。

“呵呵”,“少爷你是世上最大的善人”,长根笑了笑转身离去。

“咱又要开会了,不是才开过,王十三你们老板搞什么鬼”。房遗爱一进大厅,十分不满的说道。也不怪房遗爱心里不满,这丫才开了房,包了个**马上就要发动总攻。谁知一阵敲门声,差点吓得他不举,他能高兴才怪。

“你问我,我问谁”,十三道:“房小公爷,你不好好的待在京城,花天酒地,跑来跟我们这群苦哈哈混个屁呀”。

“房小子你这小身板行不行,老子们可不是去风华雪月啊”!程处默白了一眼房遗爱,他是打心眼看不起房遗爱,这个自知吃喝玩乐的二货。如果不是他死皮赖脸的叫自己大哥,自己早揍得他哭爹叫妈。

一看程处默发话啦,房遗爱不敢作声了,老老实实坐在一旁,数着手指。其实他真不想来,要不是在京城惹了事,被老头子禁了足,停了一切费用,他会来吗。偷看了程处默一眼,发现程处默没有再在自己麻烦,心里不由松了口气,惹要问他怕谁,他现在最怕程处默,王志伟平时也就动嘴,可程处默不同,程处默真会揍他。

大家说什么呀,好热闹呀,看着满屋子的人,王志伟露出了笑脸。但眼睛看着房遗爱时不禁皱了皱眉,靠谁把这二货也叫来了,早上的会没啥大事,可这事关重大呀。

看着王志伟皱着眉头,长根好像明白了什么,走到房遗爱耳边嘀咕了几句。房遗爱顿时像打了鸡血,站起道:“大哥放心,大哥交待的事小弟一马办好,说着笑嘻嘻向外跑去”。看着房遗爱出去,长根叫啦两护卫在外守着,自己顺手关了门。

“根叔你牛”,程处默竖了竖大挴指:“你咱把这小子支出去的,看样子他还屁颠屁颠的一脸兴奋劲”。

“呵呵”,小事一桩,我就告诉他少爷要他先清理一下货物,另外有一批波斯舞娘,是准备拍卖的,叫他先去处理一下。

“哦”,众人晃然大悟,难怪这丫跑的快,原来有美女啊!

“好了,别叽歪了我先说几点”,王志伟敲了敲桌子道:“这是出海我们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现在再坐的有不想去的先说出来,我不强求。但是谁要去了,半路上叽叽歪歪,别管我不讲情面”。

看着众人都说去,王志伟满意的点头道:“我们五天后出发,先去流球(台湾)休整,在东渡东灜。第一,我们一到流球,(当时台湾唐朝没有占领,只不作为一个贸易对象)根叔留下来,我给你留五千士兵,五十门炮,你争取尽快在流球修建城堡,修建码头船产,家里所有资源你尽管用,还有尽可能的拉人过去,特别是技术人才,将来流球就是咱的老窝,根叔辛苦你了”。

其实王志伟并不想让长根去流球,长根这几年挺辛苦的,他也想让长根安度晚年,可是手底下能用之人太少了。

“唉!老了,不能像你们年轻人出去看看世界,我就守家吧”。长根自嘲道,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远行,所以守家是最好的。

“第二,一到东瀛,牛大山,程大哥率部一万立即赶往岛根县,找一个叫石见的山,就是把山翻过来,也要给我找出来”。见众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不禁露出一丝苦笑,暗忖兄弟们,那里可是有后世大名鼎鼎的石见银山啊!可是现在咱不能说太多,不能告诉他们老子现在所做一切就是奔着石见银山去的”。

石见银山位于本州岛西南部,处于后世日本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故又称大森银山。早期开采区为山顶周边的银矿石,在开发期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石见银山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百分之三十。

根据《石见银山旧记》一书记载,公元1309年周国大名大内弘幸往访石见国时,在参拜北斗妙见大菩萨之际便有采银的纪录,在见石见银上产量上升后,四周大名为争夺银山主导权爆发多起战争,直到1562年,才以毛利家的毛利元就胜利告终。业务必须知道路上班后来毛利元就之孙毛利辉元,在1584年臣服丰臣秀吉。成为毛利家与丰臣家各派家臣共同开发,是丰臣秀吉后来侵略朝鲜时的主要资金来源。

公元1600年毛利辉元在关原之战失败,被德川家康大幅减封,石见银山被江户幕府纳为直辖领。派驻石见银行奉行管理。第一任石见银山奉行就是有名的大久保长安,他以对石见银山的了解极深的安原传兵卫为助手,急速开发石见银山,提供幕府对外推动朱印船海外贸易的财源。在1602年时仍有高达4·5千贯的产值,但此后产量逐渐下降。

明治维新后,石见银山曾交由民间团队经营但效能不彰,最终于1943年完全封闭,现在成了岛根县的一个旅游景点。

而王志伟之所以知道石见银山,完全是后世网络的功劳,他是“度娘”上看到的。现在他比日本人早几百年发现石见银山,只要掌握了石见银山,那他就在这也不为钱发愁了,这次不管牺牲多大,一定要拿下石见银这座巨型银矿。

“兄弟你找这座山干吗,这是座金山,还是银山”。程处默疑惑道。

娘的猜得真准,王志伟暗暗叹了一口气,还好他知道程处默是原装货,不然一定对对暗号,看看他是什么时穿来的。

“行了大家准备吧,记住一点这个山一定要拿下来,当然能轻松搞定最好,不行武力解决,牺牲再大也要拿下来,好了散会”。

看着王志伟,众人十分不解,就一座山值不值得兴师动众。

第一三零泉州

史前泉州开拓甚早。在**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先秦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莆田市、厦门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两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莆田市仙游县)。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四县,时为中州。天宝间(742~755年),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大历六年(771年),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贞元八年(792年),泉州刺史席相重修北楼。翌年欧阳詹作《北楼记》。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桃林场(今永春县)、小溪场(今安溪县)。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因福建观察使柳冕所奏,在泉州设万安监。浯洲岛(今金门)设牧马区属之。有陈渊率十二姓氏前往牧马,耕稼渔盐开始兴起,人口日益蕃衍。贞元间(785~804年),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元和年间(806~820年),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大和年间(827~835年),泉州刺史赵棨增开泉州仁风门、素景东西两门,合四门,北城墙建有立候楼;又辟东街、西街通东西两门。大中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光启二年,王潮为泉州刺史,任内兴筑泉州子城,周三里又百六十步,辟东行春门、西肃清门、南崇阳门、北泉山门。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封为闽王。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继位,自称“大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兄篡位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归德场为德化县,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今永春),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改称永春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开运元年(944年)年底,泉州改隶大殷。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王。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留氏卒后,继由清源军统军使莆田人陈洪进割据。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北宋宋代的地方政权建置。基本上承袭唐朝与五代之州、县制。宋时的军、州、府实为同级行政机构,州、县以上的路,相当唐朝的道。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乾德二年(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复灭吴越,平海军改为泉州。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莆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