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在世一天,蛮夷不可能后来者居上,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种姓制度,可是能维持千年不败。
至于“五胡乱华”,最大的责任在于司马家族。
他们被神州唾弃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孙权下定决心,往后作战不能太过于依赖番兵。
即使华夏血脉珍贵,也应当经受该有的磨难和历练,保持充沛的武德。
等到神州一统,便将所有番兵解散。
让他们专心的耕种,过幸福美满的日子。
孙权稳定地过了月余时间,关中都督吕蒙传回两道不幸的消息。
安定太守程普,以及潼关守将孙瑜,几乎在同一时间病逝。
程普年纪大了,又驻扎在北寒之地,身体坚持不住。
至于孙瑜,是孙静次子,正处于壮年时期。
他的离开,让孙权唏嘘感慨不已。
孙静在完善族谱后已终老故乡,孙暠和孙辅在囚禁生涯中郁郁而终。
毫不夸张地说,孙氏宗族人才凋零。
孙贲在完成诈降作战后,孙权提拔他进入内阁。
如今他在张昭手底下做事。
孙韶为合肥左都督,剩下的孙氏宗族,再没有建树。
想当年孙权刚上位,外戚和宗室是何等地强盛。
现在连一个抬头的都没有了,很多人都化作了土。
孙权要提拔宗室,都得拼命地翻族谱。
思来想去,他勉强将孙静第三子,也就是孙皎提拔起来镇守潼关。
孙皎轻财物好施舍,善于结朋交友,与诸葛瑾关系最为友好。
他镇守潼关,也不需要什么能力,配合配合吕蒙、诸葛瑾、鲁肃即可。
孙权最担心的是没有宗室的存在,淮泗士族、江东士族、荆州士族容易失衡。
张纮病逝,周瑜身子虚弱,淮泗派明显陷入颓势当中。
反观江东士族,可谓是人才辈出。
陆逊、朱桓、陆绩等人都很年轻,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孙权坚持到年底,凉州传来数道密奏。
第一封勉强算得上是好消息,诸葛瑾成功拉拢马超。
诸葛亮拒绝投降,而以杨秋等为首的西凉诸侯,投奔曹操去了。
第二封纯粹是坏消息,武威太守黄盖病逝于任上。
孙权感慨后,勒令魏延收编马超的队伍,组建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队伍。
这支部队以魏延为主帅,马超担任副将。
骑兵三万编制有缺口,则利用马超的影响力,积极地向羌氐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