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宁四年春,殿试结束,明宋科举,仿旧制设弥封所、誊录所、对读所以及收掌所,以封卷、录卷、读卷、纳卷、评卷五道程序。
考生答完试题后,将自己试卷交给大殿中央的受卷官。
由专门的吏员对试卷进行弥封与糊名,受卷官收回并盖上戮印,随后送往弥封所。
弥封所内设数十弥封官,负责将收来的试卷进行折登、弥封、糊名与编号。
糊名后,由官员将试卷送交誊录所,誊录所中有抄手百名,将糊名编号的试卷一一誊录,誊录所中的抄手乃由士人充当,如文章中有作弊的暗号,誊录时便能察觉,也有效的杜绝了考生们的投机取巧。
誊录后,试卷交由对读所进行校对,查验誊录无误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发现是否有舞弊现象,最后交收掌所封存。
接着在进行改卷,誊录的试卷先交考试官评阅,考试官看中试卷后便向主考试官推荐,一些不好的文章,再初阅时就会被淘汰。
此次殿试,皇帝命诸翰林学士与礼部官员共同评定,由翰林院与礼部按照得分排列名次,前十名则送呈皇帝,由皇帝钦点出前三名。
由于誊录的试卷只有编号而没有名次,阅卷官与皇帝都无法知道答题者,为杜绝考生与考官之间的猫腻,保证科举的公平,阅卷前,皇帝特意召集了考官训诫。
“这两篇文章,皆是精妙绝伦,可从三千人中脱颖。”阅卷官们将十份誊录卷展开摆放在桌前,指着前两份说道。
“朝自松江沿海而起,结天下纷争,与民更始,陛下兴重教育,使百姓不再愚昧,此策合天下大势,不忘本心,为君王治国之道,陛下得此士,国朝之幸也。”礼部尚书荐道。
“卫王,你觉得呢?”皇帝问道礼部尚书身侧的卫儒。
卫儒上前一步,“陛下。”她拿起其中一篇文章,“论学识优长,词理纯正,臣更喜欢这一篇。”
两篇不相上下的文章,一篇编号一百三十七,恢弘大气,述尽治国与强国之道,欲将明宋再推往世界之巅,得到了许多考官的青睐,另外一篇编号二千零九则更注重细节与实事,将皇帝变法、对外、教育,其措施的利弊陈述得十分清晰,礼部尚书选择了前者,而卫儒则选择了后者。
皇帝仔细看了一眼文章,随后拿起太监从旁侍奉的朱笔,在金榜上写下了一甲前三人的名次顺序。
“就这样吧。”皇帝道,“传胪大典明日揭榜时在奉天殿举行。”
“是。”
-------------------------------
永宁四年春,三月九日,殿试揭榜,于奉天殿举着传胪大典。
——坤宁宫——
御撵早早停在了坤宁宫门口的宫道上,皇帝正在寝殿内更衣。
尚服局送来皇帝的朝服朝冠与朝靴,随后躬身退下,皇帝坐在铜镜前。
萧念慈放下梳子拿起玉簪将她盘起的头发簪住,随后拿起折叠齐整的衮服中单替她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