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晨学会走路不久,我带她去幼儿园门口,看孩子们在玩游戏,她很想进去。尽管不大会说话,却用力扯着我的手,想往里面走。
今年,是她上小班的年龄。还没交学费时,就天天吵着要读书。交完学费后,她更是急不可耐,每天晚上睡觉前,总是念叨——明天我要读书了。
开学这一天终于到了。奶奶是第一个带她上学的人,进了幼儿园之后,她推奶奶回家,说自己在学校里,没事。可傍晚奶奶去接她,她的眼眶就红了!这一天,她倒是没哭出来。可第二天傍晚,她爸爸去接她时,她竟然稀哩哗啦地哭得好伤心。
从此,每天早上她都在奶奶无数次鼓励之下,被抱进幼儿园。而每天傍晚回家后,她总是拉着奶奶说:“奶奶,我明天不去上学了!”接着跑到床上,抱着枕头哭半天。
妻于是心软了,在我周末回家时告诉我:“你看这两天孩子都瘦了,眼圈也黑黑的,要不,咱们就不去读书了。”我说不读书,将来怎么办?妻说大一点再去嘛,或许能习惯的!我摇摇头,说:“学校是个小社会,孩子开始接触这个社会,总会有些不适应的!在家里,大人宠着,不受委曲,现在,是该让她独立面对世界了!”妻不语。
妈妈问她:“晨晨是不是在学校遇上麻烦了?是不是小朋友欺负你了?”语晨告诉妈妈,说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不给她!是的,也就一些小问题吧,竟然让孩子如此伤心!在家时,语晨是老大,不会有人和她争抢东西的,可一到幼儿园,一切都是平等的。小小心灵上的竞争,开始了。不管怎样,她要学会面对与化解!
我们在提倡平等友爱时,发现这个世界实际上并不平等。某些事实上的竞争,早已摆在桌面上了,得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尽管这种竞争对孩子来说,从一开始就不太适应,特别对独生子女来说,更是难以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但我们应该相信,只有进入自然状态的竞争,才是最公平的竞争。从小开始,孩子们就必须介入这个世界,适应自然。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初次离开家庭时,她们失去平衡点。不管是对是错,都找不到唯我独尊式的袒护。这种袒护,就是我们所说的溺爱。所以,坚决让语晨去幼儿园,首先就是摆脱这种溺爱,进入到独立小社会中的一种教育。凭良心说,就算我这样“有文化”的爷爷,也摆脱不了对孙女的溺爱。所以,我们必须把孩子交给幼儿园!
两周以来,不管怎么劝,语晨还是一听到上幼儿园,就情绪低落,脸上一下子由晴转阴。奶奶有一天竟然抱着她,跟着哭起来。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她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她选择家的温暖而不是社会的现实。老师在给语晨妈妈发信息时说,在幼儿园里,语晨不太合群,总是哭。但是,还是要让她继续上学啊。最终,我们选择在她回家时,多带她出去走走,让她缓解一下心理上的压力,减轻一下思想上的负担。
几天下来,语晨感冒了!我告诉妻,别老想着心疼,好了之后,还要送到幼儿园。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一切,都会随着她找到目标和朋友,而快乐起来。
中秋过了,然后又是国庆,国庆节放了七天长假。放完第一天假后,第二天早上语晨问奶奶:“爷爷还不上班吗?为什么不起床?我吃了饭要去上学对吗?”奶奶说:“国庆节放好几天假呢!晨晨不用上学,爷爷也不用去上班的!”
原来,爸爸妈妈告诉她:爷爷去上班了,晨晨就要上幼儿园的。很明显,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适应,语晨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她已经把上学,当成一种习惯。这个国庆节对我和语晨来说,都感觉太长了,每天她都会问:“爷爷明天要上班吗?我要上学吗?”我告诉她:“还有几天呢,爷爷不上班,晨晨也不上学”
突然想起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故事:大头儿子去上幼儿园的头一天,他哭了;爸爸哭了;妈妈哭了!有时,我们确实忍不下来,但孩子要进入到他们的社会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爸爸不操心,妈妈不操心;爷爷不操心,奶奶不操心